太极拳是中国武术最具影响力的拳种之一,归武术运动管理中心、中国武术协会管辖;跤术是中国传统的竞技体育项目,归举重摔跤柔道运动管理中心、中国摔跤协会管辖。二者看似毫不相干,恐怕业内人士也少有将二者联系在一起的。
笔者是太极拳与跤术的外行,但关注二者时间久了,耳闻目睹的事情多了,渐渐地感到:太极拳与跤术之间不仅有关联,这些关联还有些不寻常。
下面,就从一个外行的角度探讨二者之间的异同,归拢二者相互渗透的故事。也许,这些内容值得关心太极拳和跤术的人了解。若能由此引起人们的一些思考,甚至促成两方面更多的合作,正是笔者的愿望。
太极拳与跤术之异同
探讨太极拳与跤术之异同,不是很容易,这里仅凭笔者个人的理解,作一次尝试,欠妥之处,请大家指正。
先说二者不同之处。太极拳与跤术相比,前者诞生晚,理论依据诞生早,研究者众;后者诞生早,更重实践,缺少理论研究。
太极拳诞生的时间,按流行的说法是清初由河南温县陈家沟的陈王廷所创,但其理论依据却可以追溯到中华文明的源头——华夏人文始祖伏羲创造的阴阳八卦和稍后出现的五行学说。这是我们的祖先对自然的概括和总结,对自然变化规律的总体认识。而太极拳则是运用华夏文明核心内容在武术技击、健身方面的杰出创造。自太极拳诞生以来,其传承者有不少著述,特别是近年来,有关太极拳的著作、论文数不胜数,其理论研究的深广,远胜过武术其它拳种乃至其它任何体育项目。
跤术的诞生,有专家考证,源于原始社会黄河平原的“角抵戏”,也称“蚩尤戏”。南朝《述异记》中记载:“蚩尤氏耳鬓如剑戟,头有角,与轩辕斗,以角抵人,人不能向。”不过,这些文字的根据是“秦汉间说”。角抵在春秋战国时已在军队盛行,秦朝时定名,成为娱乐的重要节目。从此,跤术的表演、竞技功能逐渐得到扩展。经历了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辽、金、元、明、清、民国,直到新中国成立,跤术伴着中华文明的进程,变成了一个非常优秀的竞技体育项目。但是,此项昔日不被士大夫所看重,留下的仅有宋朝调露子的《角力记》。这是中国最早的一部体育史学专著,但其内容主要为称谓的研究、史料的考据、传说的集纳,理论的探讨较少,并无技术的论述。近、现代的跤术著作,主要是跤绊的介绍、攻防技术的使用等,理论的探讨和阐述也不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