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太极拳网
中国太极拳网 > 太极文摘 > 太极茶社 > 太极拳修养之道 (正文)

太极拳修养之道

2008-10-18   本站原创   佚名
核心提示:  健康为人生之宝,精神乃立身之本,人生之完成基于自觉,无论就其内在心性品质、人格心理或其外在事功、学问、成就上而言,要...
  
  健康为人生之宝,精神乃立身之本,人生之完成基于自觉,无论就其内在心性品质、人格心理或其外在事功、学问、成就上而言,要在能得修养之本。习炼太极拳是一种有益身心的修养之道。

  有言:“守常用经、处变用权、修己以道、对敌以术”,明乎此,斯可言拳;强诸己,斯能任事;明乎道,斯可言术。违道言术,坐困术中,心灵失去灵朗活泼,惑于外鹜,忽于内省,错于或然,不察当然,则强状百出,累己累人,此非真得修养之道也。

何谓“修养之道”?

  从字义上看,“修”为修饰、美好、长远诸意;“养”为调养、熏陶、培养、积蓄诸意。“道”为可行之路,必通之途。“道”即盗也,天地盗万物,万物盗人,人回去再盗天地,生生不已,创进不息。故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如何维系其人生,广大其人生,超越其人生,高尚其人生?方法上即为将个体生命沉润涵泳于天地之间,籍修养之道,以变化气质,光辉生命,点化人生,纳于至善完美之最高价值统会之中。

  太极拳其理主道家一脉,旁及儒、释。太极拳是黄、老哲学在拳学上的体现。“静中常养灵虚气,动时绕有盘空意”讲求“以静制动、以柔克刚、以慢胜快”此则非有真工不办,此中包括心性、传授、学养、器识、悟性、实践诸多方面的学养。太极拳其动作:自然谈定、神气内敛、体松劲柔,操之能使气血流通,身心舒畅,无激烈之弊,此其修身言;其运气:沉而不浮,敛而不露,凝而不滞,连续不断,无器躁之弊,此其养性也;太极拳实为“大人之学”或也可称之为“身心体验之学”。太极拳入门得窍后 每次练拳都是新的 ,都是享受 ,心中浑穆 ,身里畅美, 长练常新 。 真所谓 :“苟日新 ,日日新 ” 太极拳到此 如闻仙乐 ,如读美文 , 洋洋洒洒 ,天地锦绣, 目击道存 。每有成人成己心 , 少有说长道短言; 万事胸中落, 万事胸中过; 望天上云卷云舒 , 看人间花开花落。 升降、呼吸、 进退、 出入都是现成实在 不言而喻, 妙处难与人说!太极拳的修习层次由拳技而得文化层面的滋养洗礼,神交古人 ,心印前贤;得大惭愧 ,得大欢喜;知道太极拳是修身养命之术, 光明正大之学, 谓之“ 生生不已”,谓之 “天地精神”可也! 拳虽小道 可以寓大 人如蝼蚁可以体大;达致仁者浑然与物同体 ,与人通情的境地;体认到天地间 ,“爱”最有力量 ,最具摄人心魄的魅力,仁者爱人,仁者无敌如婴孩回母体, 此母体即天地也; 养此生机 ,完其精神;胸中日月 , 袖底乾坤;前人谓“与天地精神独往来,欲与天下豪杰延年益寿” 实在非虚语妄言!
知道人生应该如何“消遣自己” ,如何娱人娱己;大概那即是古人所谓“悟道、得道、证道、了道”之境 。太极拳以其深具修身之美、养性之善,得而习之,庶几有益身心,造福人群,其益甚大!
孟子云:“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稀”,此几稀之异,只在禽兽只能有自然生命与自然生死,而人则从自降生之初的“生物人”成长而渐至“社会人”、“文化人”而有道德生命、精神生命、历史生命、文化生命等宇宙文化意识,此一生命于地球同类的其它生物有独一无二之不同,中国传统文化于“天地之道”外,别立“人道”一格,将人提升到与天地相对等的地位,合之为天、地、人“三才之道”,中国传统文化也由此转进,个体生命、价值理想也得以文化之累积、浸润而日就其笃实光辉、高明博厚之域。

  “易简工夫终久大,支离事业意浮沉”,功名富贵、道德文章若是能从我们人生的存在主体中创造生发,是充实而光辉的,那就不仅有真实意义,而且实在值得我们向往,修养之功与现实生活可通,而必不尽合,时事之变,瞬息万状,而修养之功,必注重本源而得其正,盈科而进,如此个体生命、价值理想,才可能有所贞定,才不至于全套落物势之外在力量中(所谓“气沉丹田”也),根蒂在吾,自能舒卷自如,在现实人生的提撕拉引中挺立起来。(所谓“虚领顶劲”也)

  “识远乾坤阔,心空意境新”,以拳养生、以拳娱性、由拳悟理,据理践行,由此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由“我练拳”渐至“拳炼我”,身心熔融,练拳即是练心、教拳即是育人,成就一种“终身学习型”的人生 。老子云:“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国,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修要真修,要把最原始、最朴素、最真实、最根本的东西找出来;练拳修功之士,信念宜坚、志趣宜猛、眼孔宜高、心量宜大、气度宜宏、风骨宜雅、学养宜富、慧解宜深、功德宜积、功行宜笃;古人讲开卷有益,不要“死读书,读死书,读书死”,而要“活读书,读活书,读书活”,练拳修功亦然,要“活练拳 练活拳 练拳活”方为有益!多读书,对祖宗的文化有同情的理解,就学得快,易出功.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才不愧对祖宗留下的东西,前得接古人,后将启来者.练拳才有出息才不愧为龙的传人。

  太极拳为龙之舞、龙性、龙象、龙精神!

  少年练拳,不患其不奋迅,常患以奋迅而成卤莽,故当抑其躁心;老成修功,不患其不持重,常患以持重而成退缩,故当振其惰气。练拳无一点真恳的念头,便成个花子,事事皆虚;推手无一段圆活的机趣,便是个木人,处处有碍。

  吴家太极拳门内传统注重拳架的 ----定式站桩,且融桩功于拳架,默会自身体内的感受,精耕细作,一步一脚印,实实在在,能治病、可养生、出功夫,品文化,是捷径,是正道。若人能懂点窍,知点几,留点神,下点气,便想得穿,看得破,做得事,成得人; 太极拳与人生修养密不可分!
返回中国太极拳网首页>>
    掌上阅读

    扫描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

    上一篇: 水与太极拳
    下一篇: 太极拳应用艺术
    转载请注明:转载自中国太极拳网 http://www.cntjq.net/
    本文链接http://www.cntjq.net/article/4077.html
    版权声明: · 凡注明来源中国太极拳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 非中国太极拳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版权问题需要处理,请与我们联络。电话:0391-3820890 邮箱:9450042@qq.com 新闻投稿新闻投稿

    太极热图

    爆料平台

    扫描二维码关注中国太极拳网
    新闻热线:0391-3820890
    爆料邮箱:9450042@qq.com
    欢迎网友提供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