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太极拳网
中国太极拳网 > 太极文摘 > 太极茶社 > 太极拳文化和奥林匹克精神(正文)

太极拳文化和奥林匹克精神

2008-07-04   本站原创   佚名
核心提示: 继北京申奥成功后,酝酿多时的武术申奥提上了议事日程。国际武术联合会在向国际奥委会提交的申奥项目中,慎重地写入了太极拳。这...
  

        继北京申奥成功后,酝酿多时的武术申奥提上了议事日程。国际武术联合会在向国际奥委会提交的申奥项目中,慎重地写入了“太极拳”。这一决策,得到了太极拳坛的普遍拥戴。在日本武术太极拳联盟组织的2002年全国武术太极拳比赛中,数千名观众和运动员齐声高呼“奥运、太极、太极、奥运”,反映出了他们渴望太极拳进入奥运会的心声。从感情上说,不同肤色的武术爱好者都希望多一些武术项目进入奥运会,不同国籍的大极拳传习人都期盼太极拳登上奥运殿堂。在这振奋的激情之外,我们也听到了一些疑问。有人问,要求动作“缓慢、柔和”的太极拳,能进入比较“更快、更高、更强”的奥运会吗?有人说,太极拳是东方文化孕育出的果实,奥运会是西方文化培育出的盛典,如此文化差异的运动能汇集一堂吗?激情需要理智,疑问应该搞清。本文拟从太极拳文化与奥林匹克精神人笔,围绕太极拳申奥进行一些哲学思考。试图理清太极拳申奥的思路,为太极拳国际化的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一.异中求同看太极拳入奥的可能性
  比较太极拳和现有奥运会项目的运动形态,可以发现多种相异之点。但是,我们如果从太极拳文化和奥林匹克精神这一层面进行思老,就会发现两者间有着诸多相通的理念。
  (一)从相异中发现相通
  在对东、西方体育运动进行比较研究的文献中《太极拳传八方一论太极运动观》比较出了太极拳运动与作为奥运赛项主流的西方体育项目间的6个相异点。该文认为,在运动原则方面,前者采取‘动中求静”的逆向运动,形成低于生活节奏的和缓运动;后者采用“动中求动”的顺向运动,形成高于生活节奏的激烈运动。在运动路线方面,前者采用如螺旋式的缠绕进退和转动,形成了螺旋形和圆弧形的运动轨迹。后者采用沿两点间连线进行直线往返和摆动,形成了直线形和十宇形的运动轨迹。在呼吸节奏方面,前者因动作和缓而呼吸细匀深长;后者因动作激烈而呼吸急促表浅。在提高人体运动能力的原则方面,前者以“小量积累”为原则;后者以“超量恢复”为原则。在处理运动中各种各样的矛盾方面,前者是寻求对应或对立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转化过程中出现的动态中衡状态,即“冲和”状态。注重“中和”,强调在多种因素中突出综合对应双方而成的中和技能。后者寻求在对应或对立双方中突”出其一。注重“忧胜”,强调在多种困累中突出单一的技能,突出矛盾的一方。在锻炼目的方面,前者追求归于中和、归于和谐、归于自然的境界;后者追求更快、更高、更强的理想。
从运动层面比较出的这些相异间,我们起码可以看到三个相通点。其一,两者均以易体活动为本内容;其二,两者均能提高人体运动能力;其三,两者的最后追求都归属到了对人生哲学和生活方式的追求。
   (二)从相通中发现相同
   透过运动层面的比较,从太极拳文化和奥林匹克精神层面进行思考,我们发现两者在意识形态方面的要义不仅相通,还在“相通”中凸现出了若干“相同”。 奥林匹克精神是对奥林匹克文化意识形态的高度概括。它融汇了奥林匹克主义、奥林匹克宗旨和奥林匹克传统的要义。在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制定的《奥林匹克宪章》中写道:“奥林匹克主义是增强体质、意志和精神并使之全面发展的一种生活哲学。奥林匹克主义谋求把体育运动与文化和教育融合起来,创造一种以乐于作出努力、发挥良好榜样的教育价值井尊重基本公德原则为基础的生活方式。”“奥林匹克主义的宗旨是使体育运动为人的和谐发展服务,以促进建立一个维护人的尊严的、和平的社会。”奥林匹克的传统精神曾被概括为“古八条”、“顾十条”、“萨七条”。这些传统精神中的大部兮内容已包括在上述《奥林匹克宪章》中,一些内容随着时代发展已被遗弃;另有“重要的是参与”、“国际性”、“友谊、团结和和平”、“公平竞赛”、“更快更高更强”等,仍然是当今奥林匹克精神的一部分。
据此,我们可以从下述四个方面来理解奥林匹克精神:
  1、奥林匹克运动的内涵,与 文化、教育和公德相融;
  2、奥林匹克运动的特色,表现为公平竞赛和奋力进取;
  3、奥林匹克运动立足于促进人的身心全面发展;
  4、奥林匹克运动着眼于为人际和谐(参与、及谊、团结)与社会和谐(国际性与世界和平)服务。
  观此四条归纳性的理解,给人一种在太极拳文化中也“似曾相识”的感觉。依次从太极拳文化角度来说:
  第一,太极拳以包容着中国道家、儒家和理学家思想和伦理的“太极学说”立论,依太极之理规范拳技体系,依太极之理解释拳械技法,借太极立名而称之为“太极拳”,是武术与中国传统文化完美结合的范例。练习太极拳,不仅具有健身和防身自卫的价值,还有着修身养性的价值。“以拳悟道”、“武以德彰”等拳谚,都反映着包括太极拳在内的武术教育价值和伦理价值。
  第二,太极拳强调人格平等,人人皆可参与比试技能高下。在面对胜负或制人而不制于人的较量中,追求“四两拨千斤”、“毫薯能御众”、山就是要追求在个人竟争条件相对弱于对手时,仍能战胜对手的技巧。这不可不谓是“更快、更高、更强” 的追求。
  第三,太极拳运动以动作、呼吸和意识的统一为原则,强调内外合一,内外兼修,身心俱健。
  第四,太极拳以阴阳合一方为太极的思想,以及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为基础,强凋自身的和谐,以及人与人、与社会与自然的和谐。这种思维方式正好是友谊、团结、和平的思想基础。
  奥林匹克精神的四点与太极拳文化的四条相较,虽然表述的方式不尽相同,其理则是相通甚至相同的。
  (三)“和而不同”为太极拳入奥提供了依据
  在酉方竞技体育项目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奥林匹克运动会项日,从第一届只有9个大项,发展到目前已拥有28个大项。比较这些运动项目,它们都具有与奥林匹克精神一致的“共性”,同时又都具有着各自不同的运动特色“个性’。在这28个大项中,我们找不出没有“个性”的项目,也找不出缺乏“共性”的项目。举两个例子来看:从西方体坛进入奥运会的球类竞赛项目,包括有足球、篮球、排球、网球、羽毛球、乒乓球等,同是以“球”为运动器械,但“球”的形制不同,运动方法和竟赛方式也不同。又如:在20世纪60年代后才相继进人入奥运会的两个东方项目一日本的柔道和韩国的跆拳道,它们同属对抗性的交下项目。当时,奥运会已有着拳击、摔跤、击剑等同类项目。柔道以其拿摔结合为用的技术特点区别于原有的摔跤项目,跆拳道以腿击得分区别于原有的拳击项 目、总之,汇集奥运会赛场的项目,都是在不同个性中含有同一共性的项目。这种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的汇集,被中国先哲孔子称为“和而不同”。太极拳与奥运会项目、太极拳文化与奥林匹克精神间的异同,正是这种“和而不同”的体现。
  二、同中求异看太极拳国际化发展的必然性
  就在中华民族致力于将太极拳奉献给国际体坛造福世界人民的同时,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不同肤色的锻炼者正不断从不同的国家和地区进入到太极拳锻炼的队伍中来。目前,在国际武术联合会两年一届的世界武术锦标赛及其下属会员协会组织的武术比赛中,以及在亚运会、东亚运动会、东南亚运动会中都设有太极拳比赛。采用太极拳健身和通过太极拳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者,遍布世界各地。我们的东邻日本,十年前练习太极拳的人群就已超过百万之众。不少世界知名人士也汇集到太极拳热爱者中。澳大利亚前总理霍克,鼎力支持在悉尼建立太极拳社;日本前副议长三宅正一,极喜欢太极拳并求得邓小平先生“太极拳好”的题词;美国的宇航员,认为在失重条件下,太极拳是最好的保健方式。就连悲情王妃戴安娜,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为了康复身体,也学习过太极拳。
  在太极拳发祥地举办的永年、邯郸国际太极拳联谊会和温县、焦作国际太极拳年会,被太极拳爱好者视为展示与拼搏的盛会、交流和学习的课堂。每届都吸引着大批海外学人前来参与。在邯郸举办的太极拳联谊活动中,给我们留下了很多感人的情景。不同肤色的太极拳爱好者“弄斧到班门”,毕恭毕敬、一丝不苟地按照招式演练太极拳。英国职业歌手达莲伍德女士,在陪朋友参会的日子里,深深受到太极拳文化的感染,情不自禁地为大会献上了纯真的歌声,并加人到了太极拳锻炼行列中。柏林的太极拳爱好者看到永年广府拳师杨振河的功夫好,随即邀请他到德国教拳。1998年3月,28位德国太极拳爱好者专门随杨振河回永年学拳。正如2001年时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在发给第一届世界太极拳健康大会的贺词所说:“作为中国传统的体育项目之一的太极拳现已走向世界,今天在别的国家也有许多参与者。”
  奥林匹克运动发祥的西方,并不缺少竟技运动和健身锻炼方法。爱好运动的西方朋友为什么会舍近求远越洋过海来中国学习太极拳呢?大极拳为什么会如此快速地步入世界体坛呢?分析笔者掌握的材料,这种情况的出现大致是“同中求异” 的反映。
  在比较太极拳与奥运赛项。太极拳文化与奥林匹克精神之“异”时,我们发现了其中相通乃至相同的地方。当我们思考二者的共同点时,又会发现其中有“异”。就其文化基础而言,两者都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这是相同。然而,前者与东方文化相融,体现着东方文化重整体的特色;后者与西方文化相融,展示着西方文化重解析的特征。就其锻炼作用而言,两者都有强健身心的功能,这是相同。然而,前者是通过柔缓和谐的运动获取锻炼的功效,后者是以激烈的竟技运动取得锻炼功效。
  随着酉方解析性研究的深人,东方文化引起西方学者的注意。卡普拉在《物理学之道》书中说:“我们越是深入微观世界,越体会到现代物理学家与东方哲学多么相似,他们把世界看成是不可分割、相互作月、永远运动的各部门构成的系统。而人则是其中必要的组成部分。东方哲学的‘有机的、生态的’世界观无疑是它们在西方中,特别是在青年中间传播的主要原因之一。”太极拳运动正是这种“有机的、生态的”整体世界观的一种生动体现。这或许就是太极拳迅速在西方得到传播的文化原因。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太极拳的锻炼价值引起了全球性关注,尤其是得到了西方体坛和发达国家的青睬。他们关注和青睐的原因可以概括为四点。
  其一,全球性新技术革命浪潮的冲击,信息产业对社会各个领域的全面介人,人们生活方式和人类生恬环境的急剧变化,使人类在生理卜和心理上承受着巨大压力。西方学者认为,太极拳锻炼,能够缓解压力,导致平静和安宁的感情。卡普拉在评述东方锻炼方法时说,“有的流派把注意力集中到身体的运动上而避免胡思乱想。印度的瑜伽术和道家的太极拳就是采用这种方式。这种有节奏的运动能够导致平静而安宁的感情。 ”
  其二,随着卫生保健条件的改善,人们的寿命延长了,老龄化社会向我们提出了如何养老的严峻间题。以节奏轻缓,轻柔圆活为特征的太极拳非常适合这些老年人的运动特征,为老年人带来健康的福音。
  其一,随着电器化、电脑化的推进,工作时间的缩短,劳动负荷减少,加上饮食过剩,余暇增多;体重超标和肥胖症患者日益增多。这一群体很难选择到适宜的锻炼项目,逐渐离开受体重限制的项目,将目光投向了大极拳运动。
  其四,从繁杂的家务中解放出来的广大家庭主妇,也把太极拳锻炼视为利用余暇增进身心健康的好途径。
  总之,在同中求异,发现了“异”的价值。囚为同中有异,才保证了个同阶层、不同领域、不同生活环境的人们都能适合白己锻炼的运动项目,去迫求健康,享受健康。社会发展的需要,人类健康事业的需要,为太极拳国际儿持续发展提供了前提和保证。
  三.结论
  中国古老的太极学说早就指出,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阳相依统—体,方为太极。不论东西方文化、还是东西方体育,不论在它们的哲学层面还是实践层面,都贯穿着同中有异、异中有同、和而不同的辩证理念。东、西方文化,兼容互补,统—一体的体育,才是完整的全球体育.
  人类体育运动的共同日标是强健身心、促进人类进化和世界和平,但欲达到相同目标的方式和方法并不一定相同。据此,我们应该从“同”、“异”两方面入手,去考虑太极拳申奥和国际化发展问题。既要将太极拳放到奥林匹克范畴、国际化范畴去认识、去改革,发展其“同”的共性。又要在太极拳传统的基础上对不极拳的文化特色和运动特征,进行再认识,完整其运动方法和竞赛方式,发展其“异”的个性。“同”、“异”二者,不可偏废,也不可重此薄彼。二者协调发展,才能促进太极拳加速成为奥林匹克太极拳和世界太极拳的步伐。

 
返回中国太极拳网首页>>
    掌上阅读

    扫描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

    转载请注明:转载自中国太极拳网 http://www.cntjq.net/
    本文链接http://www.cntjq.net/article/2870.html
    版权声明: · 凡注明来源中国太极拳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 非中国太极拳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版权问题需要处理,请与我们联络。电话:0391-3820890 邮箱:9450042@qq.com 新闻投稿新闻投稿

    太极热图

    爆料平台

    扫描二维码关注中国太极拳网
    新闻热线:0391-3820890
    爆料邮箱:9450042@qq.com
    欢迎网友提供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