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太极拳网
中国太极拳网 > 太极文摘 > 太极茶社 > 书法与太极(正文)

书法与太极

2013-03-28
核心提示:古今书法家多长寿,如久负盛名的颜、柳、欧、赵四大家,颜真卿寿至76岁,柳公权87岁,欧阳询84岁,明代文徵明寿至89岁,清代梁同...
  
 

     古今书法家多长寿,如久负盛名的颜、柳、欧、赵四大家,颜真卿寿至76岁,柳公权87岁,欧阳询84岁,明代文徵明寿至89岁,清代梁同书寿至92岁,现代书法家孙墨佛寿至100岁,舒同93岁,苏局仙110岁,董寿 平94岁。缘何?因为书法是一门艺术,更是一种养生之道。


       中医认为:“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七情太过可使脏气失调。书法可调节心态,使情绪稳定。狂喜之时,习书能凝神静气;暴怒之时,能抑郁肝火;忧悲之时,能散胸中之郁。可见,书法能调节情绪,促进人的身心健康。可以说书法是防治心身疾病的非药物疗法。

 



      书法体现了形神共养的统一性。“形为神之宅”。形体的养护在于动,动以养形。执笔时,指实、掌虚、腕平的姿势;书写中悬腕、悬肘、沉肩的状态;运笔时,轻重缓急、起落钻翻的表现,不但调节了手臂的肌肉和神经,而且使全身气血畅通。而这种运动是舒缓的、非剧烈的;是适度的,非超常的。书法体现的这种适度运动,贯穿了“摇筋骨、动肢节”的导引内涵。


      清代养生家曹庭栋主张:“养静为摄生首务”。静以养神,养神则保形。习书法时全神贯注,人的思想纯静、恬淡、少欲,心神不被外界事物所扰动,在追名逐利的风潮面前,甘于清贫,恪守寂寞,使体内阴阳平衡,保证人体内环境的稳定状态,延缓细胞的分裂周期,体内气血在最低限度内变化,代谢相对缓慢。书法能养神,养神能练意,有效地减少或避免心理对于生理的干扰,使一切杂念全抛之九霄云外,这种全身心的投入,其作用不亚于任何健身方式。


      中华民族文化哺育了太极拳和书法,一文一武在相似的环境与文化氛围中萌芽、发展。艺术都是相通的,比如:“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动静结合。” 再比如:“刚中有柔,柔中寓刚,刚柔并济。” 还有:“行云流水,连绵不断。”


      太极拳有“四正四隅”:棚、捋、挤、按、采、挒、肘、靠。书法有“永字八法”:侧、勒、努、趯、策、掠、啄、磔。太极拳说“劲断意连,进退顾盼”;书法则说:“笔断意连,错落有致”。太极拳要求:“中正安舒” ;书法则要求:“中锋行笔”。“太极拳讲究:“心静体松,气沉丹田”;书法则讲究:“心如止水,胸怀江河”。


      太极拳至高境界:“上下相随,周身一家,万法自然”,书法的登峰造极则是:“同自然之妙有,非力运之能成”。像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的“兰亭序”,天下第二行书,颜真卿的“祭侄稿”,都是书家丝毫没有刻意造作,把自己真实情感,通过笔端自然的流露出来,故能成为千古名帖。


      太极和书法的练习都强调“内求”,只有经过千百次与自己内心交流,沟通,乃至斗争,才可能茅塞顿开,豁然开朗。从而增强意境,气势,韵味,节奏感,美感和功力。同时通过学习、欣赏、研究书法,引起共鸣和丰富的联想,有助于提高太极拳体悟的真彻感和创造力。”

 

      著名书法家任政先生说:书法是一种自然放松张开的艺术,太极拳也具有快慢相随,刚柔相济的特点。两者结合,妙用无穷。力由足来,松而不懈;奋臂出袖,紧而不僵;圆转如意,讲究章法;一气呵成,恰到好处。太极拳和书法都是高雅的艺术,总会让人联想到美好的事物:天上云,水中月;山中涧,雾里花;浪里行舟,小溪流水······

返回中国太极拳网首页>>
    掌上阅读

    扫描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

    转载请注明:转载自中国太极拳网 http://www.cntjq.net/
    本文链接http://www.cntjq.net/article/13628.html
    版权声明: · 凡注明来源中国太极拳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 非中国太极拳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版权问题需要处理,请与我们联络。电话:0391-3820890 邮箱:9450042@qq.com 新闻投稿新闻投稿

    太极热图

    爆料平台

    扫描二维码关注中国太极拳网
    新闻热线:0391-3820890
    爆料邮箱:9450042@qq.com
    欢迎网友提供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