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问太极拳不能有“意念”吗?
——再次
笔者读薛蔚昌老师在《中华武术》2011年第10期《向太极界大喝一声,太极拳被“实势”化、庸俗化了!》一文.对薛老师否定”实势”(习惯力)的路子表示赞同,而对否定“意念”的观点表示不理解。为此,在2011年第12期上,
关于“意”和“意念”的区别,我曾经查过《辞海》《金山词霸》,也许是这些工具书已经冻旧或者不够专业,没能得到如薛老师那样的答案。这次薛老师明确答复:‘意’,‘意念’,是两个根本不同的概念。前者是一种打法,一种劲道,与‘力’同属物理学上的‘能’,后者,系意识、念头,归属思想范畴。可见,’意念’是对‘意’的歧解和误解。“薛老师白马非马的解答,使我增长了新的知识,真是学无止境。
薛老师把“意”定义为“打法”、“劲道”与物理的“能”,其用意可以理解,但是有点矫枉过正,有些话就不太好解释,如“劲断意不断”一句,本可以理解为“劲虽断但意念不能断”,现在是否可以变为“劲断打法不断”?或者“劲断劲道不断”“劲断能不断”?那么这“劲”到底断了没断?又如,“以意领劲”成了“以劲领劲”,反而弄糊涂了。再如“有意无意是真意”的三个“意”,是“打法”还是“意念”?是物理的,还是思想的?昏昏然。
对“劲道”的解释,王新午大师的说法与薛老师比,就有不同。他的解释是“由功深练出之灵明活泼方法及有意识之力量。“王新午的《太极拳法实践》第10页,有段话说得好,对如何正确理解“意”有帮助,不妨抄录几句“太极拳要点,一曰周身贯串而完整一气,此与各种局部体操有明显之区别;一曰意静心专而以意导气,此对大脑皮质有独到之锻炼作用。太极拳论通篇以两大手眼示人,即贯串与用意耳。其它名著,亦多强调此二者,证明太极拳之全身运动与意识导引,不仅统一内脏与肌体之活动,所谓‘一动无有不动’,抑且统一肉体与精神之活动,趋于‘身心合一’,实为锻炼身体之根本。”王新午是重视“意”,即“意念”“意识”在太极拳中的重要作用,并不随便标新或否定。
薛老师主张“虚势”,反对“实势”,不用“拙力”,并用以区分“太极拳”与“太极操”,这些道理已经说得很多,又何必拿“意念”来说事,以致过犹不及。笔者认为练太极拳不能没有“意念”,我们要排除的只是“刻意”与“杂念”的那种“意念”。
要把“意”和“意念”,“意识”硬去分开,是一件不容易做好的事。我很佩服薛老师标新立异的创造精神,但我以为薛老师不要太执着于文字,正如不要太刻意一样。文字是一种符号,其字义有一定的整体性和唯一性,同时也具有限定性和歧义性。一旦用了语言文字,就有“滞累”,词不达意的情况难免会发生。所以,禅宗主张“不立文字”,就是要防止因执着于文字而迷失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