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太极拳网
中国太极拳网 > 太极文摘 > 太极茶社 > 在肯定中丰富——也谈八十八式太极拳(正文)

在肯定中丰富——也谈八十八式太极拳

2012-02-13   正言
核心提示: 最近学习周英南先生《也谈八十五式与八十八式太极拳》一文(载《少林与太极》201 1年第l l期),赞赏周先生对八十八式太极拳存在的...
  
   最近学习周英南先生《也谈八十五式与八十八式太极拳》一文(载《少林与太极》201 1年第l l期),赞赏周先生对八十八式太极拳存在的问题进行的学术性探讨。可惜的是周先生在探讨这一问题时,匆忙地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八十八式太极拳套路已经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说句不中听的话,它已经没有存在的必要了。”对周先生的这一结论,笔者不能苟同。

    周先生得出这个否定性结论主要基于两点: 其一,周先生认为八十八式太极拳动作毫无技击要素。

    笔者认为这个“毫无”是有偏颇的。人们都清楚太极拳在形体动作上的表现是掤捋挤按采挒肘靠等十三式,八十八式太极拳的构架也是以十三势为基件构建的,太极拳的任何技击也必须以十三为基础练出内劲,然后升华演变为几十种内劲。这一观点在郑曼青、叶大密、李雅轩及李和生、李德印、崔仲三等杨式太极拳传人的著作中讲得很清楚。而且动作是可以通过熟能生巧而进一步出神入化的,这是许多名家主张重内不重外、重神不重表、重意不重力的根本原因。况且语言文字有很大的局限性,接受主体又有倾向性,同一说法中有外在意、内在意、扩展意与引伸意等,故接受语言信息而不拘泥则显得十分重要,这一点在对太极拳的解说中更为明显。八十八式太极拳解说受时代的约束,里面实质上也是包含了技击意向的。就以周先生所举“白鹤亮翅”为例,这个动作实际上有三个转换,如果练出对拉撑拔、旋腰转腕,在松沉中拔腰展翅,在心意神气上落实其动作到位到点(并非机械),怎么会没有攻防意义呢?

    就太极拳基本要素而言,杨澄甫根据祖传秘诀与自己的训教经验,提出了著名的“十要素”,即用意不用力、内外相合、前后一致、分虚实等,八十八式太极拳强调这些要素没有?八十八式太极拳也是很强调的。这一点在《太极拳运动》对八十八式太极拳动作的说明中显而易见。当然就技击问题须作十分深入的探讨,尽管太极拳祖师与经典论著里论及其属于“末技”之类,但技击毕竟是“用”的高层次,正因为是高层次,可以专题讨论、研究、实训。但是,我们谈问题不能脱离历史性、时性的客观需求,就太极拳发展的当代潮流而言,技击已不是主流意识。我赞成太极拳名家李德印先生的观点:“强身健体、延年益寿是当代太极拳运动的主流。”(《中华武术)2009年第8期第l3页)基于这一认识,我认为单以技击意识作为衡量太极拳取舍的标准是值得进一步思辨的。

    其二,周先生认为八十八式太极拳的一些动作要领有悖于太极拳理拳法。

    我关注到了周先生运用了“一些”这个词,说明这是指一部分或很少一部分的动作,言外之意是除这“一些”以外,八十八式太极拳的大多数动作是合乎太极拳拳理拳法的。既然如此,笔者认为对八十八式太极拳而言,这里只存在修改、充实的问题,而不是完全舍弃的问题。

    我们在回顾八十八式太极拳及二十四式太极拳诞生的历史过程时须思考其对太极拳的普及推广意义。八十八式太极拳是伴随着二十四式太极拳的创编与推广而产生的,是我国太极拳发展史上、武术发展史上及体育运动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它以化难为易、化繁为简、便捷易学为特点,开辟了古老太极拳从少数人、神秘性、封闭式走向开放、走向群众、走向世界的通道,代表了新中国建国初期推陈出新、关注人民大众健康、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时代精神。它的创编是历代太极拳家心血与智慧的结晶。它的普及与推广具有十分鲜明的优势。当初推广时出版的《太极拳运动》(此书当时大量发行)一书,论及了太极拳的生理保健作用、特点、要领及对各部位的要求,具有历史的传承性与创新性,强调的意识引导动作、注意放松、不用拙力、上下相随、周身协调等及注意事项,是对太极拳动作的规律与规矩的具体化,体现了历代太极拳家的经验与中华民族先民的养生健体智慧。同时,它还具有全方位性、简练性、统一性与规范性等特点。从时空两方面看,其影响是巨大的、深远的。

    笔者与相熟的一批拳友均是二十岁左右开始练二十四式太极拳,尔后又练八十八式太极拳的,是这两个套路的引领使笔者及拳友热爱并钻研太极拳的,尽管因种种原因走了若许弯路,但如果没有这两个套路的基础,之后就不会有对若干传统套路与普及推广套路的训练。如今,笔者年近古稀,若干道友也在六十上下,但在旁人眼中我们仍是容光焕发、朝气蓬勃、精力充沛、性德光明。笔者还有许多年轻些的拳友,他们也差不多是最初结识了这两个套路后才走上热爱太极拳的大道的,其中也有靠训练普及推广套路拥有健康的体魄与出人意料的技击本事的。据笔者了解,此种状况在国内外广大的太极拳爱好者中也是普遍存在的。

    当然,笔者与拳友在结识与操练其他~些太极拳套路并学习一些拳理后,也的确感到八十八式太极拳有其不足,主要表现有三点。1.对心意精气神的训练强调不够,解说轻描淡写,对循经合脉有所忽视。2.若干动作的说明在技术层面上存在偏差。3.对技击性缺乏点拨。尽管存在这些问题,但我们还是认为八十八式太极拳是很优秀的套路,它弥补了二十四式太极拳训练时间较短的不足,训练八十八式太极拳可以满足运动较充分的要求,无论对专业训练还是业余训练都是大有好处的。

    鉴于上述理由,笔者认为,对八十八式太极拳的动作说明可以作些调整、补充、丰富,在肯定的前提下对其作适当的修正,这是对历史与现实的尊重,而不能简单地对其加以否定。
返回中国太极拳网首页>>
    掌上阅读

    扫描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

    上一篇: 感悟太极拳
    转载请注明:转载自中国太极拳网 http://www.cntjq.net/
    本文链接http://www.cntjq.net/article/11042.html
    版权声明: · 凡注明来源中国太极拳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 非中国太极拳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版权问题需要处理,请与我们联络。电话:0391-3820890 邮箱:9450042@qq.com 新闻投稿新闻投稿

    太极热图

    爆料平台

    扫描二维码关注中国太极拳网
    新闻热线:0391-3820890
    爆料邮箱:9450042@qq.com
    欢迎网友提供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