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太极拳网
中国太极拳网 > 太极流派 > 陈式太极 > 陈氏74式与83式太极拳的来龙去脉 (正文)

陈氏74式与83式太极拳的来龙去脉

2008-06-20   网络
核心提示:一段时间以来,一些人常把陈式太极拳中的大架(亦称老架)74式与83式说成是不相干的两套拳,致使许多初学者迷茫,其实这完全是不了解其...
  
一段时间以来,一些人常把陈式太极拳中的大架(亦称老架)74式与83式说成是不相干的两套拳,致使许多初学者迷茫,其实这完全是不了解其中原由的误解。

  陈式大架一、二路自陈长兴以来历经陈耕云,陈延熙,至其曾孙陈发科已经历时百余年,陈公发科初来北京时教的就是74式。其早期弟子:侄 陈照丕,子 陈照旭,杨易晨,洪均生等皆习此,洪均生老师在“陈式太极拳实用拳法”一书中就有记载。

  陈公发科在长时间教学中逐步增加三个式子即:三换掌,退步压肘,中盘。此三式在整套拳中又重复一次就成了6式。另,背折靠与双震脚有动作而未单列成式。在63年“陈式太极拳”(沈家桢,顾留謦著)一书出版时均单列成式。原74式金刚捣锥即为收式。63版本又增加收式,因此74式就演变为83式了。

  其实不管是74式还是83式都是陈公发科所传。陈公发科的中晚期弟子多习83式 如雷慕民,李经梧,田秀臣,冯志强等老师。田秀臣老师直到1978年在北京体育大学录像时,三换掌只打了一换掌,这便反映了中期弟子在过渡中的痕迹。三换掌,退步压肘,中盘三式是陈公发科对陈式太极拳的重要贡献,是具有强烈技击内涵的经验总结。它更加丰富了陈式太极拳,把陈式太极拳推向了更高的境界。

  一些人割裂历史,他们只说老架74式是陈长兴所传而不提它的传承脉络,更不提陈公发科的历史作用和从74式到83式的演变过程。数典忘祖好象已故150于年的陈长兴直接把拳传给他们似的。以此来显示其拳之古老。给自己扩大些生存空间。但是生存不能忘了祖宗。其实只有尊重历史尊重传统与前人,才能更好的规范和传播陈式太极拳。

  陈照丕老师在其著的“陈式太极拳汇宗”一书的自序中写道:“余少习拳术,稍窥门径,嗣以远游经商。未得专纯研练,民十归里,复续前业。经延熙公,品三公,福生季叔指示,略有进境,愧鲜心得”。从这段文字中我们可以知道照丕师主要从学于延熙公,品三公,福生季叔。但笔者认为其所学陈式大架更多的得益于福生季叔,即陈公发科。其理由如下:延熙公即陈延熙,陈公发科之父,照丕师之叔祖。洪均生老师在其回忆录中说:“我师(即陈公发科)自言。我有两兄。青年时因瘟疫流行,先后去世,我是父亲六十岁以后出生的。”由此可知,延熙出生于1827年。其寿为81岁。应故于1908年左右。照丕师“民十归里”延熙公已故去多年了。他所从延熙公指示应为离家前的少年时期。归里之后的陈式大架当为福生季叔所教。这从“汇宗”一书中的行拳脉络中一看便知。

  另外品三公即陈鑫,从其生平可知,其晚年多在木欒店教书,其所著“图说”也成于木欒店。其所著图说为六十四式,与七十四式大架结构顺序多有不同。因此可以断言,照丕师虽径“三位”指示。但是更多的却是从学于福生季叔。即陈公发科无疑。

  洪均生老师在其回忆录中还有一段关于陈公发科来京的记载,现抄录如下:“先生自言:从照丕学者虽众,拳套尚未学完,而南京聘礼为每周二百元高薪。学者既难阻其不往,又惜半途废学。照丕见群情惜别去留两难,因表示解决办法,说:‘我之拳法学自三叔,我叔拳艺高我百倍。不如请我叔来北京传拳,我往南京就业,双方都有裨益。’ ”

  由此可知,当今之世,凡练习陈式大架(亦称老架)者不管是七十四式还是八十三式均为陈公发科所传。都是陈公发科的后人。陈公发科是陈式太极拳发展史上里程碑式的集大成者。不愧为“太极一人”。这也就是我们为什么要把陈公发科传统练法作为规范我们今天陈式太极拳的理由。

 


返回中国太极拳网首页>>
    掌上阅读

    扫描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

    转载请注明:转载自中国太极拳网 http://www.cntjq.net/
    本文链接http://www.cntjq.net/school/2774.html
    版权声明: · 凡注明来源中国太极拳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 非中国太极拳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版权问题需要处理,请与我们联络。电话:0391-3820890 邮箱:9450042@qq.com 新闻投稿新闻投稿

    太极热图

    爆料平台

    扫描二维码关注中国太极拳网
    新闻热线:0391-3820890
    爆料邮箱:9450042@qq.com
    欢迎网友提供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