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太极拳网
中国太极拳网 > 太极资讯 > 流派采风 > 回忆与黄锦铭师傅接触始末(正文)

回忆与黄锦铭师傅接触始末

2011-07-28   中华武术
  

  按照惯例,每年黄锦铭师傅都会应邀在香港举办为期两天的截拳道讲习会,即便是在H1N1横行的2009年也没例外。所以,当我接到黄锦铭师傅将不会出席2010年讲习会的通知时,我并没有太大的心情波动,内心仍相信他会如同2009年一样再次出现在大家面前。为此,我还如同上次一样,提前到达了训练馆。但事实证明——我错了。

  从香港回来后不久,我分别接到从香港与美国打来的电话,都是同一个内容:黄锦铭师傅于2010年11月24日因病辞世。相互安慰、鼓励之余,更多的是惋惜。

  接触黄锦铭师傅始末

  2009年5月30日,我如愿在香港见到了黄锦铭师傅,那是我第一次见到他,也是最后一次。当年正值HINI病毒肆虐横行,出于安全考虑,这次讲习会准备延后或取消,但念及各地准备参加活动的人士均已预定好机票与酒店,所以在沟通之后,黄锦铭师傅如约而至。大概9点半左右,黄师傅在香港振藩截拳道会会长陆地先生的陪同下出现在门口,并与我们一一握手问好。精神矍铄、手掌宽厚有力且步履矫健是那一刻老人家留给我的第一直观印象。

  我承认那次去香港只是为了圆自己的一个心愿:亲见其容颜并将自己之前所编译整理的有关他的文章交到他手上。至于能够学到多少东西,我其实并没有抱太大的希望,因为在这几个月前,我已随其弟子汤米·克鲁瑟斯师傅学习过一段时间,对于他的教学内容已有所了解,更何况他已年过七旬,在演示动作方面想必不会那么得心应手。可仅仅半小时之后,他用实际行动证明了我起初自以为是的想法是多么的愚蠢。

  他在学生的配合下,向大家演示了踢打组合和主要截击技术,其踢拳的速度、力度以及身体各部位之间完美的协调让我惊诧不已,在时机的把握与距离的控制方面,在场的所有年轻人更是无一能及。那时我才真正信服汤米·克鲁瑟斯师傅对我所讲的那句“如果我70岁以后仍拥有像他一样的状态会非常高兴”。记得在一篇有关步法的文章中他这样写到:“我体会到对于李小龙传授给我的武术,如果越是勤习苦练,我的进步也相应越快……我历来十分敬重李小龙对练武的这种精神。就是现在,当我坐在这里,不想去练习时,一旦我想起李小龙,他是那么刻苦训练,我就感到内疚,我知道自己如果肯努力锻炼,一定会做得更好。”(注1)按我们的观点来看,他已经足够好了,但他还在继续。训练过程中,有这么一幕始终清晰地保留在我的记忆中:在进行前手直冲捶练习时,黄锦铭师傅在一旁观看我打靶许久,微笑点头之后,转过身去。我以为他是指导其他人了,于是那份急于表现的心松懈了下来,停下来准备休息一会儿,可谁知一回头便发现黄锦铭师傅独自一人在那里体会身体重心在前后移动时与直冲捶的配合以及在攻击节奏上的变化。那一刻的震撼,我很难用文字来形容,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还在不断精益求精地磨练自己的技术,这种务实、认真的态度既让我感动又让我汗颜。我们常说以李小龙为榜样,但多是说说而已,真正坚持下去,勤以贯之的人少之又少。或许这才是李小龙留给他最宝贵的财富,也是我们应当传承下去的内容。

  此外,讲习会上还有几个画面让我记忆犹新。

  第一,在我们训练过程中,有一位学生向黄锦铭师傅请教有关静力训练的相关事宜。黄锦铭师傅直接躺在地上一边讲解一边示范,毫不在意地面上的尘土会弄脏他的白色T恤,而且当学生仍存困惑时,他立即重新再来一遍。走笔至此,我回想起2009年在麦克·鲁特尔师傅(Mike Rutter,黄锦铭师傅认证弟子)的一次截拳道讲习会上有人问他如何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截拳道老师时,他的答复是首先要具备非常好的耐心,就像他的老师黄锦铭一样。

  第二,课间休息时,有学生羡慕黄锦铭师傅拳峰上的茧子,并在大家的善意鼓励下以身试法,结果因被黄师傅用拳头在他脑门上轻轻的一敲而肿起了一个小包,惹得大家哄堂大笑。林先生(香港振藩截拳道会成员)拉我过去跟黄师傅说,史教练想试一下。黄师傅马上持拳以待,我连连摆手不敢上前。那一刻的画面现在想来,他的神情与爷爷逗儿孙玩耍时的神情毫无差别。

  第三,有学生提问关于摔法的问题,譬如对方抱住攻击者的踢击腿准备施以摔法时怎么应对。黄师傅让这位学生下场一同配合示范,就在学生刚刚抱住他踢击腿的同时,他的前手拳已经如机关枪里射出的子弹一般打向了对手的头部,口中还开玩笑“打死你,打死你”。问题就这么解决了,答案不言而明。但这一幕给我留下的印象却不是解决问题的方式,而是老人家那种不服老的劲头。琳达·李在美国《黑带》杂志上撰文回忆黄锦铭师傅时,如是说:“我确信所有黄锦铭的弟子都知道无论在演讲的时候黄锦铭是多么的谦逊,有礼貌,但是在他内心深处藏着一只老虎。”(注2)“我知道今天自己已有足够的‘杀手本能’——我曾极度追求的功夫就在这里。其要领是要保持头脑的清醒认识和思维的敏捷。当你能够忠诚地表露自我,且反应能依据实况,那就能对敌手造成一种很大威胁的精神气。”(黄锦铭语,注3)

返回中国太极拳网首页>>
    掌上阅读

    扫描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

    转载请注明:转载自中国太极拳网 http://www.cntjq.net/
    本文链接http://www.cntjq.net/news/9635.html
    版权声明: · 凡注明来源中国太极拳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 非中国太极拳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版权问题需要处理,请与我们联络。电话:0391-3820890 邮箱:9450042@qq.com 新闻投稿新闻投稿

    太极热图

    太极头条

    爆料平台

    扫描二维码关注中国太极拳网
    新闻热线:0391-3820890
    爆料邮箱:9450042@qq.com
    欢迎网友提供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