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太极拳网
中国太极拳网 > 太极资讯 > 流派采风 > 传统武术的根基在民间 要制定完善的激励政策(正文)

传统武术的根基在民间 要制定完善的激励政策

2011-07-28   中国体育报   姜霞
  

 

  今年在陕西举办的全国传统武术比赛和全国农民武术比赛,使陕西传统武术得到了空前激发,据了解,今年两项赛事参赛的3000多名运动员中,大约三分之二来自陕西,共有116个队报名参赛,人数超过2000人,而发源于陕西的红拳选手更是多达1100多人。这样的统计数字令人感到震惊,生长在陕西的我们没有想到走向“武林大会”的陕西红拳虽然有着根深蒂固的传承,但依然没有想到在陕西居然有着这么厚重的根基,陕西人对红拳的热爱竟然达到成为日常起居生活的一种习惯,上至暮年老人,下至懵懂孩童,他们自娱自乐,享受无比。十大盘功是陕西红拳的基础功法,以柔功见长,陕西红拳的“井喷”现象更有利地证明了传统武术的根基在民间。

  此次传统武术的比赛场上,显现了具有陕西地域特色的大、小链枷和一些不被其他省份常见的传统器械,带有“秦”特色的鞭杆、三节棍、流行锤、双钺、双钩、月牙铲、多头枪、六合大枪等,使人眼前为之一亮;仅各路红拳和传统拳术、器械、对练就使人目不暇接,随时可见到具有浓郁陕西地域特色的地方拳种。同时也使我们感到了紧迫感和历史使命感,将传统拳术、传统器械“耍”的虎虎生风、高潮迭起的大多是一些年迈的运动员,如何在这紧迫、有限的时间将陕西武术的“根”留住,急需武术工作者争分夺秒的抓紧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分批、分工的进行科学调研、专人访谈、撰写书籍、拍摄录像、培养传承人。

  武术的魅力就在于没有时间、地点、器材、季节的限制,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锻炼人群的多种选择。此次传统武术比赛的盛大场景、参与人数之众为武术作为全民健身的一种简捷途径,掀开了武术标准化年崭新的一页。如何建立不同地域武术标准的管理机制、标准的优选范围、标准的规范档案、标准的视频资料、标准的文字资料、标准的传承人选拔制度、标准的传承人培养机制、标准的年检制度、标准的竞赛组织、标准的竞赛规则、标准的培训制度、标准的体育产业链等等是我们目前需要深刻思考的艰巨任务。

  此次传统武术比赛不收报名费,80%的参赛者都有不同等级的奖项,使报名的运动队达到了空前盛况,报名人数剧增,为习练传统武术的普通人群提供了高规格的展示平台,满足了部分年长习练者一辈子都不敢奢望的夙愿,极大地激发了习练者空前的积极性。赛场上不同组别的男女老幼精神抖擞,不同项目、不同地域、不同风格的传统拳种各显特色,其中不乏白发冉冉的老者,60岁以上的老人比比皆是,像四川资中75岁运动员宋子方、陕西周至70岁的老人马海荣参赛,得到国家级别的认可,也是对他们一辈子钟爱武术的极大肯定,呈现了传统武术的盛况。

  以此次传统武术比赛为借鉴,如何制定、完善激励政策振兴传统武术;如何依托当地武术资源,发挥各地武术中心的龙头作用,发动各地武术名家、著名教练、习练积极分子、社会体育指导员,带动不同地域的传统武术在全民健身活动中起到无可替代的巨大作用;如何深度挖掘埋藏在民间的传统武术拳种,如何激发习练者的积极性、如何使每个城市、乡村的武术活动蔚然成风,成为当地一道亮丽的风景、一张无可替代的名片;最大限度发挥传统武术资源为全民健身、体育产业做出巨大贡献是每一个武术工作者责无旁贷的责任,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

  西安体育学院 姜霞

返回中国太极拳网首页>>
    掌上阅读

    扫描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

    转载请注明:转载自中国太极拳网 http://www.cntjq.net/
    本文链接http://www.cntjq.net/news/9630.html
    版权声明: · 凡注明来源中国太极拳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 非中国太极拳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版权问题需要处理,请与我们联络。电话:0391-3820890 邮箱:9450042@qq.com 新闻投稿新闻投稿

    太极热图

    太极头条

    爆料平台

    扫描二维码关注中国太极拳网
    新闻热线:0391-3820890
    爆料邮箱:9450042@qq.com
    欢迎网友提供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