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胜林和他的喀麦隆弟子
他叫徐胜林,是农民出身的中国拳师;他叫保罗·比亚,贵为喀麦隆共和国的总统。无论是万里之遥的地域空间,还是身份上的巨大差距,他们本是扯不上关系的人物。然而,他们却因“太极拳”结缘徐胜林做了比亚总统的拳师。
自幼习武
自幼习武
“天价”教头收下百多徒弟
徐胜林于1955年出生在江苏省徐州市一个“武术世家”。他的祖父、父亲均是少林拳的高手。
徐胜林6岁时,父亲正式向他传授少林拳。徐胜林特别有灵气,与同时跟着父亲学武的两个哥哥相比,他的基本功最扎实,对拳术招数一学就会,还能触类旁通地自创“新招”,深得父亲赞赏。
练武贵在博采众长,父亲见徐胜林酷爱武术,便一咬牙从家中挤出口粮,送14岁的徐胜林拜徐州武术名家苏朝鹏为师,精练少林套路和摔跤、擒拿术。5年后,徐胜林再拜沛县的武术名家赵善延为师,学习洪拳及器械套路。
两年后,徐胜林学成归来。那个时期没有武术比赛,徐胜林在农忙之余常给村民露上“两手”解闷,令村人大开眼界。他的声名也通过口口相传远播在外。
1978年春,徐胜林家来了一位不速之客,来人自报家门姓陈,是浙江省乐清县一家企业的厂长,企业出资在当地办了一家武馆,闻听徐胜林的大名,特意来邀请其到乐清县做武术教练,开出的工资令他咋舌月薪300元。据徐胜林回忆,那时就是县长也不到100元的月工资,高级工程师也才100多元,而他自己就是忙死累活一个月也挣不上10元。
虽然对方开出的“天价”高薪令徐胜林心动,但他想到自己才20多岁,又出师不久,从来没做过别人的师傅,没有传教经验,因此就婉言谢绝了。岂料,那位陈厂长见他打了一套少林拳后,大为赞叹,铁了心地要请他,还特意安排了一名工人紧跟着徐胜林,并放出话来:“要是徐师傅不去做武术教练,我就让工人一直吃住在徐家。”
陈厂长的“怪招”让徐胜林招架不住了,他只得应承下来。他到了乐清后,由于正逢改革开放之初,群众的文化生活还很滞后,听说苏北来了拳师后,整个县城都轰动了,年轻人踊跃来武馆报名。最高峰时,他手下有100多号徒弟。
放弃高薪
四处拜师练就“全能”功夫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李连杰主演的《少林寺》风靡神州大地,徐胜林看了这部电影后,切身体会到学艺无止境,萌生出再次拜师学艺的念头。此时,他已在乐清武馆做了两年教练。
徐胜林递上辞呈时,陈厂长大吃一惊:放着高薪不拿,还要去做别人的徒弟?但徐胜林去意已决,他只得签字放行。
徐胜林经过多方寻访,得知河南新乡东郊的刘庄营村有一位少林拳大师马培法。马培法是少林寺较早的俗家弟子,在武术界享有名望。若论辈分,马培法还算是李连杰的师祖一级的人物。
徐胜林欲拜马培法为师时,马培法却早已闭门不收弟子。徐胜林灵机一动,抢着帮马师傅做桌椅衣柜。有一手好木工手艺的他,终于打动了马培法收他为徒。
马培法曾向陈氏太极拳的第十一代传人陈立宪学习过陈氏太极拳,而徐胜林早就对陈氏太极拳的一招一式入了迷。心胸宽广的马培法见徐胜林偷偷学练陈氏太极拳,便竭力穿针引线,让徐胜林拜陈立宪的弟弟陈立法为师。被陈立法收为徒弟后,徐胜林先后习练了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二路,小架一路、二路及剑、枪、春秋大刀、单刀、推手以及国家规定的表演套路。
徐胜林武术的天赋在陈氏太极拳的习练上得到了充分展现,深得陈立法的真传。陈立法多次在公开场合说:“在陈氏太极拳的第十二代弟子中,徐胜林是相当出色的一位。”
那时,徐胜林为学拳、练拳,对家中之事极少过问。而且,他当教练挣来的钱全部扔到了习武中。一次,家中的草屋遭雨差点坍塌,新婚不久的妻子埋怨他:“你整天就知道学拳,学拳能当饭吃吗?再对家中不闻不问,我就回娘家了。”
那时,徐胜林为学拳、练拳,对家中之事极少过问。而且,他当教练挣来的钱全部扔到了习武中。一次,家中的草屋遭雨差点坍塌,新婚不久的妻子埋怨他:“你整天就知道学拳,学拳能当饭吃吗?再对家中不闻不问,我就回娘家了。”
对于妻子的责备,徐胜林心怀愧疚,他嘴上答应一定要顾家,可一转身他又为练拳的事而把对妻子的承诺忘得一干二净。好在妻子也只是口头上责怪他,对他的痴迷还是默默支持的。因此,每当回顾自己的学艺之路,徐胜林总是感慨地说:“家里没有爱人的支撑,我肯定不是四处拜师学艺,而是四处流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