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太极拳网
中国太极拳网 > 太极资讯 > 太极头条 > 百年拳种挖掘容易传承难 抢救拳种不能光靠吆喝(正文)

百年拳种挖掘容易传承难 抢救拳种不能光靠吆喝

2010-04-10   大众网   高亮
  



九水社区的居民正在练习九水梅花长拳。

  提起太极拳、螳螂拳很多人都知道,但哪些是岛城土生土长的拳种,青岛现在还有多少拳种,知道的人就不多了 。4月4日,记者探访了发源于青岛当地的九水梅花长拳以及在青岛有近百年历史的查拳,在探访中记者了解到,这些原本风行一时的拳种,由于种种原因,如今都在走向没落。同时,记者采访了解到,岛城曾经有20多个拳种,但如今却只剩下了不足10种,很多拳种随着城市的发展逐渐被人遗忘。 

  九水梅花长拳:传人不到10人  

  4月4日下午,记者来到崂山区沙子口街道九水社区,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打听,终于找到九水梅花长拳的传承人刘华中。

  “九水梅花长拳是青岛土生土长的,不像螳螂拳、太极拳,虽然青岛也有很多人学,但都是从外地传过来的。”据刘华中介绍,崂山九水梅花长拳是祖先刘应尧于明末清初创立的,至今有300多年历史。“这个拳虽然叫做九水梅花长拳,但和梅花拳的套路一点也不一样,在全国找不到第二种套路。”刘华中告诉记者,这个拳种里的招式把自己的“命门”暴露了出来,是其它拳种所避讳的,但这恰恰是这个拳种的必杀技。  

  刘华中告诉记者,当初祖先发明拳术的时候,是为了健身、自卫,不让用来比武,因此外界人很少知道。”刘华中还告诉记者,九水梅花长拳当初只传男不传女,只允许本村的刘姓村民学习,而且白天忙农活,往往是在晚上练习。 

  刘华中告诉记者,九水梅花长拳在清朝中叶是鼎盛时期,但如今却很少人学了。现在村里会全套招式的只剩下五六个人了,最小的也40岁了。 

  据了解,九水梅花长拳已于2008年被列入青岛市市级非特质文化遗产,但要很好地传承,却极为不易。 

  “现在人都浮躁了,而且像练功这么苦的差事,没人愿意学了。”和刘华中同一个师傅的刘宗明看到现在拳种逐渐没落,打算写个拳谱,这样好保留拳种,但也因为缺钱一直搁浅,“写拳谱必须得用相机把动作一张张照出来,那种能连拍的好相机也没钱买。”  

  查拳:最小的学徒已50多岁  

  查拳最早起源于山东冠县,后在山东境内广泛传播,大约在上世纪一二十年代,查拳传入青岛,至今有近百年历史。65岁的高恒仑从8岁就开始学习查拳,是查拳青岛地区第四代传人,他回忆说,小时候吃完晚饭,他就出去练习拳术,在那个年代,每到这个季节,学校里、公园里、广场上,练习拳法的人特别多,但是近几年学武的人却越来越少了。  

  “目前我的学徒不到10个,年龄最小的也50多岁了。”高恒仑说,现在喜欢学拳的年轻人少之又少。“现在的孩子玩滑板、打游戏都乐意,怎么一让他练拳就提不起兴趣呢?”高恒仑说,像踢球这样的运动也很累,也容易出汗,但是很多年轻人都喜欢,可是拳种却无人过问。 

  “这些可都是传承下来的民俗文化,一旦失传的话太可惜了。”高恒仑说,现在他已开始整理拳法,用图文并茂的形式编辑了《查拳》一书。高恒仑说,无论如何,他也得让民俗的文化传承下去。   

  ■声音  

  抢救拳种不能光靠吆喝  

  “以前青岛的拳种确实是不少,但有些都失传了。”青岛市武术协会顾问张万福向记者介绍说,以前青岛的拳种有20多种,但现在只剩下孙膑拳、傅士古短拳、查拳、螳螂拳、九水梅花长拳等不到10种。像以前沧口阎家山村的地功拳,这个拳种是在地上滚爬,可能有些人嫌脏,所以学的逐渐减少渐渐被人遗忘,而崂山傅家埠的一种拳种也是在民间流传了好几百年,但是由于没人学,现在已经失传了。  

  什么原因导致拳种渐渐失传?张万福分析,解放前各个学校有武术课程,需要武术老师,可是解放后武术课没有了,不少体育学院练武术的毕业后找不到工作,学武没有出路,所以慢慢地习武的就少了。再者,在练习过程中看到别的拳种不错,又改练别的拳种,也是导致很多拳种失传的一个原因。 

  “现在政府部门也开始重视,不断地挖掘。”但是在张万福眼里,只挖掘还不行,挖掘出来后,还得推广,考虑怎么继承,“只是吆喝是没用的,还希望政府部门从各个方面进行扶持,真正把各种拳种传承下去。” 

返回中国太极拳网首页>>
    掌上阅读

    扫描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

    转载请注明:转载自中国太极拳网 http://www.cntjq.net/
    本文链接http://www.cntjq.net/news/6543.html
    版权声明: · 凡注明来源中国太极拳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 非中国太极拳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版权问题需要处理,请与我们联络。电话:0391-3820890 邮箱:9450042@qq.com 新闻投稿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