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太极拳网
中国太极拳网 > 太极资讯 > 太极头条 > 推广太极拳 健康你我他(正文)

推广太极拳 健康你我他

2009-09-29   今日花都报   张婧
  


  大家都知道练拳难;练太极拳更难;练好太极拳更是难上加难。太极拳拳理博大精深,绝对不是轻描淡写就可学会、学好的。记者获悉,区陈志强太极拳推广中心在参加2009年广东省传统武术项目锦标赛中的中学生集体项目时,就下足了功夫,并一举夺得金牌。近日,记者来到区陈志强太极拳推广中心,这才了解到这金牌背后的故事。

台上三分钟 台下十年功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2008年广东省传统武术项目锦标赛上,区陈志强太极拳推广中心在中学生集体项目上获得了银牌。第一次出征,就能取得如此成绩,已经是很难能可贵了,但今年当陈志强教练一拿到比赛赛程,他就暗下决心,在这次比赛中一定要超越去年。于是便开始物色参加中学生集体项目的队员。对于中学生集体项目的选手,无论从个人水平,团队精神,还是身高气质,都是要求很严格。经过反复思考和挑选,最终由10人组成的中学生集体项目队伍总算落实下来了。

  中学生集体项目名单确定后,很快就安排集训了。在比赛前一段时间,这10位队员每天下午三点就来到中心集训,风雨无阻。集训正好是暑假期间,队员们放弃了难得的假期,推掉了与家人朋友相聚的时间,延迟了出游计划,积极准时参加训练。训练主要由教练来讲解动作规范,讲解动作与音乐的配合节凑等。尽管有的动作大家不知已经打过了多少遍,甚至还有好几个之前已经拿过了省赛的金牌,但大家还是细心地听教练的讲解,看教练的示范,当自己动作与教练要求的不一致时,马上虚心改正。教练在训练过程中也尽职尽责,不厌其烦地为队员们捏架子,也就是纠正错误的动作,让每个动作都尽量准确到位。

  有的队员除了参加集体项目以外,还参加了其它项目比赛,但当个人项目与集体项目训练冲突时,都以集体项目训练为先。因为队员们心里明白,这是集体项目,集体荣誉高于一切。通过集训,队员们也深深地体会到个人项目和集体项目有很大的区别,个人项目可以发挥各自的个性和特点,而集体项目则要求大家动作的共性,动作要整齐,神态要一致,不仅要求个人的武艺功力,更强调集体的团队意识和凝聚力。就这样,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队员们的动作越来越整体划一,与音乐配合也越来越默契。为了能在赛前练练兵,队员们还应邀参加了“迎亚运全健身日”的表演活动,展示了比赛中的那套太极拳,受到了现场观众的赞扬,这也是赛前的一次很好的练兵和检阅。

[NextPage]





赛后运动员与陈志强老师夫妇(左五)合影


赛场发挥出色 金牌揽回家

  “民族的崛起迎来了华夏文明的复兴,悠久的杏坛孕育了强身健体的精魂,奥运的精神丰富了传统体育的内涵,太极的理念把人类的健康与阴阳相系,与天地相连……”8月11日,随着主持人的精彩报幕,2009年广东省传统武术项目锦标赛在广州体育学院东门体育馆如期举行,共有224个队伍、2000多人参加了本次比赛。在各地区太极强手如云的队伍面前,区陈志强太极拳推广中心的中学生队员们克服了巨大的心理压力,沉着出拳,开阖自如,招招式式相连如行云流水,将太极拳的虚实分明、刚柔相济发挥得淋漓尽致,赢得了评委的一致好评。最后,区陈志强太极拳推广中心的队员以8.7分摘得太极拳中学生集体项目桂冠。
其实在后来,记者才了解到很多队员为了集体的荣誉都付出很大的心血。每天下午三点正是艳阳高照之时,队员们从没在烈日当空下晕倒或缺席,而且都坚持训练两小时,甚至更多。累了厌了,教练就和队员们玩些游戏,调节一下心情,活跃一下气氛。另外,家住白云区的队员曹佩怡每天都要转车两趟才能到中心,但她还是咬咬牙坚持下来,从没缺课。还有陈思桦、江颖等几个队员都是从花山坐车过来训练,从不间断,因为他们很清楚,集体项目是一个也不能少。

  陈志强教练告诉记者,这次的比赛他们共获得金牌36枚、银牌91枚、铜牌6枚,还有中学生集体项目金牌和成年集体项目银牌。参加比赛不仅锻炼了学员们的身体,也增强了意志力,这使他们的水平更上一层楼。明年争取带领他们参加全国比赛甚至国际比赛,让学员们可以开阔眼界,向高水平选手学习,在以后的比赛中能取得更骄人的成绩。    (记者 张婧)
返回中国太极拳网首页>>
    掌上阅读

    扫描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

    转载请注明:转载自中国太极拳网 http://www.cntjq.net/
    本文链接http://www.cntjq.net/news/5510.html
    版权声明: · 凡注明来源中国太极拳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 非中国太极拳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版权问题需要处理,请与我们联络。电话:0391-3820890 邮箱:9450042@qq.com 新闻投稿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