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西安一招一式尽显大师风范 商报记者 王向前/摄
■商报记者 王向前 徐振江
本报连续四天的《把脉太极》系列报道,在河南掀起了一股关注太极拳发源地——陈家沟发展的浪潮。
近日,记者赶赴温县,对话陈式太极拳代表人物、“四大金刚”之一的王西安。
一种骄傲
学太极拳的比学少林拳的人多多了
河南商报:您练习太极拳多少年头了?
王西安:从我小时候偷学太极拳开始,到现在怕有六十年了吧。我八九岁时就对太极拳产生了兴趣。
河南商报:陈家沟太极拳是陈王廷编创的,有传内不传外的习俗,作为外姓人,你怎么成了陈式太极拳的正宗传人?
王西安:(呵呵笑)我的诚心感动了陈家传人呗。
河南商报:练习传授陈式太极拳这么多年,太极拳在你心里是什么地位?
王西安:太极拳是个好东西。现在太极拳在世界上的影响力非常大。从世界范围讲,可以说,练习太极拳的人比练习少林拳的人多多了。
举一个例子,我的王西安拳法研究会在法国有一个分会,每次我去授拳,跟我学拳的人最少有五六十个,有时候一百多个,最多时五百多人。讲课效果最好的班级是二三十个人。五百多人一起跟我学拳,是什么概念?我讲课都只能拿着大喇叭讲课。并且我还得经常加班,本来一天教四个小时就可以了,常常加两个小时夜班,才能把一天工作做完。
一种感受
有了宣传,萨科齐都去看我耍太极
河南商报:发源于陈家沟的太极拳这么好,你觉得陈家沟发展怎么样?
王西安:陈家沟发展以前不行,这些年强多了,变化很大,现在又修建了一个太极拳博物馆,来这里游玩的外地人外国人也越来越多。
河南商报:与少林拳发源地少林寺相比呢?
王西安:那还不能比,差得远。少林寺多热闹!
河南商报:为什么反差这么大?
王西安:陈家沟这些年变化很大,但还缺少吸引人的景点。现在很多人到陈家沟来,一看就太极拳祖祠和杨露禅学拳处,其他没有了,就再也不想来了。可你看少林寺,有寺院,有山水,还有和尚比武,可看的地方多着呢。陈家沟发展比不上少林寺,说白了就是景点少,非得多开发景点不可。
另外,最主要就是宣传不到位。
河南商报:怎么讲?
王西安:地方发展宣传很重要,特别是景区发展。我感受很明显,每次我出国授拳,为啥反响那么大?都是因为提前宣传得很厉害。我记得有一次到法国,宣传声势大,连已经是政治明星的萨科齐都去看我表演,不过当时他还不是法国总统。所以陈家沟要发展,还得多宣传。
一种理想
有了太极拳高手的加盟,陈家沟才有灵气
河南商报:陈家沟发展,有了宣传和景点就可以吗?
王西安:还得有人,有一大批太极拳高手在陈家沟安家落户,招徒授拳。很多人来陈家沟探寻太极拳根源,除了看看景点还希望太极拳高手能亮两招,可目前不说其他派别,就陈式太极拳吧,我们这些人中就我一个人还在温县,其他人都到外地发展了。陈家沟需要太极拳高手的加盟,有了这些人才,就有了人气,有了灵气。
河南商报:太极拳门派林立是否也会阻碍太极拳的发展、陈家沟的发展?
王西安:这要从太极拳特性说起。
太极拳和中国传统文化密切相关,练习者需要悟性,一个人有一个人的悟性,所以就产生了不同派别。其实太极拳重要特征就是变化,陈王廷编创太极拳是吸收其他武术的结果,到了陈长兴大师,他又进行变化,才最终有了现在的陈式太极拳。
不过太极拳门派众多,万变不离其宗,拳理是一样的。这没有阻碍陈家沟的发展,关键是看你怎么宣传。陈家沟宣传好了,来者自然就多,陈家沟自然也发展了。
一种希望
政府可动员更多有钱人来投资陈家沟
河南商报:对陈家沟太极文化产业发展,你有过想法没有?
王西安:这些事我很早就在想了。陈家沟要发展好,必须走产业化的路子,现在是商品社会,不产业化就不能让陈家沟太极拳打响世界。
这就需要政府支持了,政府得一条龙包装陈家沟,从拳的包装,到相关产品的包装。比如太极拳的刀枪等器械,用量非常大,可温县不生产这些,陈家沟景点卖的类似产品,也都是从外地进来的。温县要提供政策,发展这一块,前景非常好。
河南商报:目前政府在这一块支持力度有多大?
王西安:改革开放后,温县就重视陈家沟太极拳发展了,这些年更重视,市政府省政府也都重视了。现在最重要的就是通过政府力量,能把社会各界力量整合到一起,共同发展陈家沟。社会上很多有钱人是愿意投资陈家沟的。
河南商报:还有其他什么建议?
王西安:多在陈家沟举办赛事,举办太极拳理论研讨会、座谈会等。比赛和研讨会的宣传力度很厉害,是宣传陈家沟的很好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