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太极拳网
中国太极拳网 > 太极资讯 > 太极头条 > 东北五名太极爱好者皈依和有禄门下苦修太极(正文)

东北五名太极爱好者皈依和有禄门下苦修太极

2009-07-18   中国太极拳网   亦凡
  



温县文化局局长原玉芹向和式太极拳传承人、和式太极拳学会会长和有禄授牌


        7月16日,和式太极非物质文化遗产授牌暨和有禄收徒仪式在温县天天大酒店举行。来自东北的五位太极拳爱好者杨龙国、李云龙、秦川、陈永强、张广超千里迢迢赶赴太极拳乡温县,遵循传统的拜师仪式,虔诚叩首在和氏太极拳第六代传承人和有禄门下,圆了数年的拜师梦。原焦作市市政协主席、焦作市太极拳研究会会长赵功佩,原温县政协主席史绍文、温县法院副院长张国军等作为拜师见证人,一起参加了拜师仪式。仪式由原温县体育局局长原福全主持。

         随后,温县又举行了隆重的授牌仪式,文化局局长原玉芹、副局长严双军、赵堡镇副镇长等出席了授牌仪式,温县文化局局长原玉芹向温县和式太极拳学会会长、和式太极拳传承人和有禄颁发了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式太极拳)牌匾。

        和有禄老师近年来全身心投入和式太极拳在各地的推广与传播工作。今年5月下旬,应当地太极拳协会力邀,再赴东北进行授拳讲学。东北行之后,和式太极拳轻灵圆活,顺遂自然的特色日益受到了东北太极拳爱好者的喜爱,温文尔雅、拳技高超的和有禄老师也给东北许多太极拳爱好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于是,杨龙国、李云龙、秦川、陈永强、张广超等五位太极拳爱好者追随至太极拳发源地,决定拜师和有禄门下,精修和式太极。

        拜师仪式上,和有禄先生首先祭拜了和式太极拳历代宗师。随后,在众和式太极拳拳友的关注下,五位拳友虔诚地向和有禄先生及夫人呈拜师帖,叩拜师大礼,认真聆听师训。师娘则向新入门弟子赠送太极功夫鞋,寓意“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入门弟子代表进行了即兴发言,称这是一个激动而又难忘的日子,能终于如愿以偿地成为和有禄老师的入室弟子,非常荣幸,并决心从此后,更加刻苦习拳,认真研习和式太极拳博大精深的拳法拳理,为和式太极拳在当地的传播发展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原焦作市政协主席、焦作市太极拳研究会会长赵功佩在仪式上做了讲话,他首先向五位新入室弟子表示祝贺,勉励五位新入室弟子一定要遵从师父教诲,认真习练和式太极,并讲述了近年来和式太极拳蓬勃发展的现状,对和式太极拳能成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十分欣慰。

        和式太极拳诞生于温县赵堡镇,是一代宗师和兆元在陈清平所传拳架的基础上,根据自己平生所悟,删繁就简、增益完善而创编的一套“带理架”,因地域的关系也被称为“赵堡太极拳”。

       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和氏太极拳已发展成为一个“拳理明晰、风格独特、自成体系”的拳种。近年来,在和氏太极拳传人的努力下,和氏太极拳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局面。和氏太极拳和陈式太极拳一道,为扩大温县的对外交流渠道,促进文化交往和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在随后的授牌仪式上,县文化局负责人将“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和式太极拳”的牌匾郑重地递交给和氏太极拳第六代传承人和有禄的手中,同时希望广大太极拳传人和太极拳工作者,要本着大太极、大团结、大发展的精神,继续努力打造温县的太极拳品牌,进一步为太极拳的发扬光大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和有禄则表示,近年来和式太极拳的发展也取得了比较大的成就,普及越来越广,已经传及海内,传到海外,和式太极拳能被国家、能被省级,能被省级评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说明和式太极拳它的价值在被认同,今后我们会在这基础上作为一个新的起点,继续努力,推广发扬弘扬和式太极拳,把这个优秀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继续发扬光大。



左起:和有禄、宋明军、原玉芹、严双军、阎芒种



新入门弟子(后排)与师傅师母及见证人合影
前排右起:张国军、史绍文、赵功佩、和有禄夫妇、原福全

[NextPage]



和有禄祭拜和式太极拳历代宗师





递交拜师帖

[NextPage]





师娘向新入门弟子赠送太极功夫鞋,寓意“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入门弟子代表讲话


新入门弟子与师傅师母合影


返回中国太极拳网首页>>
    掌上阅读

    扫描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

    转载请注明:转载自中国太极拳网 http://www.cntjq.net/
    本文链接http://www.cntjq.net/news/5057.html
    版权声明: · 凡注明来源中国太极拳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 非中国太极拳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版权问题需要处理,请与我们联络。电话:0391-3820890 邮箱:9450042@qq.com 新闻投稿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