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太极拳网
中国太极拳网 > 太极资讯 > 流派采风 > 河南太极产业“白鹤亮翅”(正文)

河南太极产业“白鹤亮翅”

2009-07-11   大河报   周健
  

07120201.jpg

07120201.jpg

 

 

  □首席记者 周健 文图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一种亘古的平静笼罩着温县陈家沟。

  作为太极拳发源地,它的柔和、寂寞、贫瘠、小打小闹恰和相距不远的登封少林寺形成对比。

  但它并不缺乏知名度和国际影响力,甚至,它和太极拳的精神内涵已成为一种无形的文化战略。

  这种“文化战略”的价值早已为人所知。只是可惜的是,围绕着“太极拳”和“太极文化”的产业链一直没有形成,以至于有识者大声斥责“忍无可忍”。

  “融冰之旅”自去年下半年开始。伴随着焦作市《太极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即将成立的焦作太极文化产业集团将承担“太极产业”振兴的重任。

  这条路是否走得通,是否走得顺?一切还没有答案。

  “是可忍,孰不可忍”

  7月初,一条消息在省会文化产业界流传:焦作市即将成立一家集投融资、实体经营为一体的太极文化产业集团。

  这条消息很快获得证实。焦作市文化产业办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该市正在推进这项工作,“(集团)很快就会成立”。而依据去年8月制定的《太极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太极文化产业集团是发展太极文化的主体,将着力于焦作文化资源的整合和统一经营。

  “焦作市成立太极文化产业集团,符合河南旅游立省战略。”河南九鼎德盛投资咨询公司董事长张保盈对太极文化情有独钟,“太极拳和太极文化作为河南省少有的世界级文化资源,如今仍然明珠深埋,未充分展现出来实在可惜。”

  这是一个许多人提起来都感到心痛的事实。7月5日,记者一行三人乘车赶往处于黄河北岸的陈家沟,由于GPS定位系统及沿途路标并不显示这个“著名村庄”的具体位置,故几经辗转才到达目的地。一位同行者对现实和传闻造成的反差大发感慨:“太简陋了!太落后了!闻名世界的武术发源地不应该是这个样子!”

  4年前,记者曾先后两次到达陈家沟探访,现在的状况和那时几无变化:一条南北纵横的柏油路,游客寥寥,村民们悠闲地做着各类小生意;村口一块牌子,上书“陈家沟”,往里走,“杨露禅学拳处”、“太极拳祖祠”等景点零星分布于破落的民居中;几家武校,有学员成群结队地练拳,但统计一下,总人数只有三四百人……

  变化之处,也是有的。村前的公路,正在加速整修;“杨露禅学拳处”旁边,推土机已整出一片扩建的空地;“太极拳祖祠”后面,占地数百亩的太极拳博物馆正临近竣工。村民介绍,8月,“第五届中国·焦作国际太极拳交流大赛”将要举行,这些整修工作都是为之“献礼”。

  面对着这些“变化”,许多人在为之感到欣慰的同时,也表示出深层次的担忧。郑州市民连向群是太极拳爱好者,在他的想象中,陈家沟本是一个林木茂密、幽静清雅之地,而现在“除了建筑还是建筑”的面貌,根本无法让他们这些“朝圣者”身临其境,感受到太极拳及太极文化“天人合一,阴阳调和”的意蕴;而作为专家的张保盈说得更为直接:“目前正在建设的一些大型建筑,破坏了陈家沟原有的文化氛围。可以说,太极拳的根正在逐渐丧失,这里的氛围、场景,除了祖祠之外,已渐渐失去历史承载。”

  盛名之下的陈家沟,目前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尴尬。世人常拿它和相距不足百里的登封少林寺相比:1982年,电影《少林寺》上演,少林功夫从此名扬海内外,少林寺和登封市也因此备受关注,其寺院经济以及由此衍生的文化旅游产业蒸蒸日上;相形之下,身处平原地带的陈家沟以及太极拳则一直没有找到产业化的发展路径,至今“容颜不改”。

  “‘热少林,冷太极’,这就是河南两大武术品牌截然不同的生存状态。”河南省文化产业发展研究院的一位专家对记者说,“这种反差太大了,以至于省里的一位领导曾反复说,‘是可忍,孰不可忍’”。

[NextPage]


  太极产业急需“推手”

  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以温县为主,焦作市举行了诸如“国际太极拳交流大赛”这样的活动,但终属小打小闹的“表面文章”。在内行人看来,目前,该市的太极文化产业还有许多深层次的问题急需解决。

  有关迹象显示,太极拳文化渊源的名誉竞争愈演愈烈。湖北省武当山推广太极拳文化风头很盛,曾多次组团访问欧美国家和我国台港澳地区,自称“天下太极出武当”;河北邯郸市也着力以“成语之都,太极圣地”向国内外宣传,杨氏太极拳正日益普及。由此而言,焦作市作为太极拳的真正发源地的地位正在遭受挑战。

  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内容,“太极”商标专利多被抢注。目前,四川太极集团发展势头迅猛,而在日本,10多个公司已经注册了各类“太极”商标。

  而与此相对应,除了基础设施比较薄弱之外,温县陈家沟及其太极拳一直缺乏有效的商业模式,正如来自北京的专家所指出的那样,到现在为止,焦作市有关方面对温县陈家沟及太极文化的定位最高不过于旅游,还没有把太极文化作为系统的产业资源进行全面的分析论证,没有找到好的商业模式对其进行开发利用,“当前的太极拳产业发展仍处于零散的自发性习拳阶段,没有发挥资源整合和商业开发的优势”。

  此言指出了太极产业的症结所在。以太极拳拳师为例,被誉为“四大金刚”的拳师中,陈小旺定居澳大利亚,陈正雷工作在省体育局,朱天才在新加坡。近千的拳师散布于国内外,各自为营,小打小闹,缺乏品牌和商业化、规模化运作意识。太极拳拳师分散授拳导致资源的浪费,不能形成相应的凝聚力。

  这还只是问题的一方面。不少专家指出,目前,就太极拳本身而言,其传授机构都是私人性质的小规模经营,缺乏正规的教学培训场所,“不成气候,不成规模”;世界虽已有100多个国家成立了太极拳组织,但其自发性、随意性强,且相当一部分缺乏正规的引导和管理,缺少有权威性的陈氏太极拳协会或太极拳的认证机构,更缺少与其他太极拳门派之间的协调机制,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太极拳更快地国际化;同时,太极拳理论研究依然比较薄弱,一些人将太极拳视为单纯的武术,“存在狭隘的地域意识,不愿做强做大的小农心理和自囿于单一门派的排外思想”。这些因素,都严重制约了太极文化的创新与发展。

  针对这种情况,去年8月,焦作市委托北京大学中国战略研究中心编制了《太极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在规划中,有关专家提出了具体的战略定位:“把焦作市建设成独具特色的太极文化名城;使焦作市成为以太极拳为核心的太极文化产品及其衍生产品的研发、生产、输出、集散基地;使焦作市成为太极文化体验、学习、健身旅游地;把陈家沟建设成国际太极文化朝圣地;使陈家沟成为社会主义文化新农村建设的典范。”而实现这一战略规划的着力点,就是组建太极文化产业集团,“以集团为龙头企业,通过资源整合、企业并购、资本运作等市场化运作手段,快速做强做大太极文化产业”。

  这,应该说是一个宏伟的规划,因为它进一步提出了在集团下“打造两个品牌”——建设焦作太极拳文化品牌、焦作太极文化产业品牌;“构造三个产业链”——打造文化旅游产业链、太极文化产品产业链、太极养生保健产业链;“发展四个重点项目”——太极拳国际交流中心(两个园区)项目、太极拳改造和开发项目、太极文化产品和衍生产品开发项目、连锁经营项目。但,仅有这些口号、概念、规划,一个文化项目的振兴就具备了充足的条件吗?

  “我相信原来焦作、温县的有关方面都有关于太极文化的一些规划,但为何后来没有执行下去呢?我认为一是缺乏更为宏观的战略意识,二是缺乏与市场的直接对接——而这,导致当地的太极文化产业没有获得持续发展。”省会郑州一位对太极文化颇有研究的秦姓老板对记者说。

  面对市场检验

  6月中旬,电影《太极之恋》启动仪式新闻发布会在河南省政协礼堂隆重举行,其投资由河南飞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河南陈正雷太极文化有限公司、长春电影制片厂、河南影视制作集团公司、北京新影联影业有限公司联合筹措,据称该片导演也要由国际著名导演张艺谋担任。

  这部电影,被称为河南太极文化产业的发轫之作,而其中两个重量级的投资人,就包括太极拳拳师陈正雷和同时兼任河南飞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董事长职务的张保盈。

  “我和陈正雷老师的共同认识是,当前要加快推进有关太极的电视电影之作,抢占文化传播上的制高点。”7月5日,张保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同时,我认为河南省甚至整个国家要加快制定太极文化及太极文化产业的发展战略,使其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因为它是中国文化的象征,也与‘和谐社会’内在的精神诉求一致。”

  统计资料显示,目前,太极拳已传播到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世界练太极拳者达1.5亿人,8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太极拳组织。这种传播基础,已使太极文化具备了“国家战略意义”和“产业发展基础”。

  但,“橘生淮南为橘,生淮北则为枳”,和同为武林至尊的少林寺相比,太极拳及太极文化的发展尚任重而道远。不少有识者指出,少林拳及少林文化产业之所以声名隆盛,与其较早建立了市场推广机制和释永信本人的经营头脑有关。

  “早在2003年,少林寺就打响了商标保卫战,同时以少林实业公司等实体为依托,开展多方位的市场经营活动;而释永信,在少林寺建立了较为牢固的权威地位,并获得宗教和政府资源的强有力支持,因此,少林文化的成功并不是偶然的。”河南文化产业研究专家李策对记者说。

  毫无疑问,面对市场检验,陈家沟的太极拳及太极文化产业尚需迎接诸多挑战。一个太极文化产业集团的成立,只是提供了一把打开文化产业大门的钥匙,但文化产业大门的洞开,急需来自社会各界特别是市场本身的综合力量。
返回中国太极拳网首页>>
    掌上阅读

    扫描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

    转载请注明:转载自中国太极拳网 http://www.cntjq.net/
    本文链接http://www.cntjq.net/news/5033.html
    版权声明: · 凡注明来源中国太极拳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 非中国太极拳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版权问题需要处理,请与我们联络。电话:0391-3820890 邮箱:9450042@qq.com 新闻投稿新闻投稿

    太极热图

    太极头条

    爆料平台

    扫描二维码关注中国太极拳网
    新闻热线:0391-3820890
    爆料邮箱:9450042@qq.com
    欢迎网友提供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