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太极拳网
中国太极拳网 > 太极资讯 > 流派采风 > 徐州采风四:君子之儒李家洲(正文)

徐州采风四:君子之儒李家洲

2009-03-02   中国太极拳网   王娟 张金鹏
  



李家洲老师拳照


        虽然太极拳界知晓李家洲的人并不是很多,但在太极拳乡温县,作为从陈家沟拳术馆走出来的第一批学员,李家洲还是给很多拳师留下了温文儒雅的深深印记。在徐州,退休以后的李家洲义务授拳的举动更为很多太极拳爱好者所倍受推崇,在当地声名颇佳。

         曾做过记者,后任过徐州市广播电台办公室主任的李家洲与太极结缘实属于无奈之举。李家洲自幼身体不好,39岁时,因为患上了严重的肠胃炎,常常吃不下饭,体重瘦得仅有108斤,看上去病恹恹的体质不仅让家人担心忧虑,他自己也头疼不已。偶然的机会,他听说习练太极拳能强身健体,发源地就在温县陈家沟,便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来到了他的姑姑家--温县黄庄镇南韩村。一有空,他就到陈家沟打听谁的拳最好,谁的太极功夫最高。经人推介,他认识了陈家沟的老拳师王天保,言谈举止中,王天保的淳朴厚道让他感觉份外亲切。为了系统学拳,1983年,一心想学拳健身的李家洲索性到单位开了介绍信,以记者的身份住到了陈家沟,开了最终的学拳生涯。

        王天保老师虽然不擅言谈,但授起拳来却一丝不苟,对徒弟严爱并施,总是要求学员加大运动量训练,拳姿则讲究大角度弯曲、大角度旋转,他的这一授拳特点让有的学员有些吃不消,但吃苦耐劳的李家洲却默默坚持下来。李家洲的敏而好学和锲而不舍的精神让王天保分外欣赏,一有空就授之以拳技拳理,常告诫李家洲练拳要记住三句话:“一要用肚子(丹田)打拳,二要用拧毛巾劲打拳,三要明白太极拳理!”这几句话,多年来一直铭记在李家洲心里,在不断的学习中,他也慢慢领悟了老师这几句话的真正含义。

        恩师加明师,让李家洲逐渐走入太极殿堂,领略太极拳层层奥妙。但最让李家洲感觉兴奋的是,他不仅从太极拳舒展大方的拳姿和深厚的文化底蕴里看到了中国传统武术的独有魅力,而且身体也在太极拳的浸润下渐渐强健起来,体重渐渐由最初的一百斤增加到140斤,以前不想吃不想喝的状况渐渐没有了,这一切,都更坚定了他学习太极拳的信念。

        深深迷恋太极的李家洲从1983年起,每年都要抽出时间来陈家沟跟随王天保老师学拳深造,并正式举行了拜师仪式。后来,因为工作忙碌,来陈家沟学拳不方便,他便定期邀请恩师到徐州授拳。在徐州,听说有陈家沟名师来此授拳,常有当地武术爱好者慕名前来切磋交流,但每一次,王天保都会让对方输得心服口服,这使得王天保在徐州的声誉渐渐显赫。为让陈家沟太极拳播种徐州,李家洲主动帮助师父筹办了数期学习班,学员甚众,多至三四百人,成为徐州市一道靓丽的风景。而作为老师身边高徒的李家洲,也因每日与老师朝夕相处,深得真传,太极拳、器械、推手等无一不精,深谙太极真味。

        后来,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师父猝然离世,让李家洲心里久久不能解怀,幸遇恩师,自己才得以与太极结缘,才拥有了和谐健康的身心。多年来,他不仅一直保存着自己与师父与陈家沟有关的许多老照片,常常睹物思人,而且,心里一个愿望也更加清晰明了:要像师父一样,此生不遗余力传播太极,让更多的人感受到太极拳的恩泽。为此,1985年春李家洲等人打报告给市体委,在云龙公园成立了太极拳辅导站。2001年6月28日成立了徐州市第一家陈式太极拳俱乐部。

        如今,退休在家,热心的李家洲更是全身心致力于太极拳在当地的传播普及。缘深情深期望深,他多么希望更多的人认识陈家沟,受益太极拳。



左起:刘钦富(李家洲弟子)、李家洲、陈家沟陈冲、张金鹏





李家洲保存的王天保老师创办的河南温县陈家沟太极拳术馆钢印(陈家沟第一个经民政注册的太极拳馆)

返回中国太极拳网首页>>
    掌上阅读

    扫描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

    转载请注明:转载自中国太极拳网 http://www.cntjq.net/
    本文链接http://www.cntjq.net/news/4593.html
    版权声明: · 凡注明来源中国太极拳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 非中国太极拳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版权问题需要处理,请与我们联络。电话:0391-3820890 邮箱:9450042@qq.com 新闻投稿新闻投稿

    太极热图

    太极头条

    爆料平台

    扫描二维码关注中国太极拳网
    新闻热线:0391-3820890
    爆料邮箱:9450042@qq.com
    欢迎网友提供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