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太极拳网
中国太极拳网 > 太极资讯 > 太极头条 > 一场争论给予的启示(正文)

一场争论给予的启示

2008-12-19   中国太极拳网   原福全
  

  2008年9月,由于央视二套《财富故事会》栏目以太极推手的名义,对黄仲达先生太极拳功夫的宣传,在太极拳界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引发了众多网友的争论甚至论战。

  细细品味这场争论,给人几多启迪、几多教益。

  黄仲达,上海太极拳养生馆馆长,传授的是传统陈式太极拳。据本人讲,他是陈家沟太极拳大师陈小旺的徒弟。

  片中的几个问题是引发争论的焦点:

  一、 对陈家沟拳师的评论。

  片中,主持人讲:“想要学到真正的太极拳,黄忠达知道,必须找到一位精通太极精髓的名师,于是,他开始四处云游,寻访名师。。。”之后,节目中出现了陈家沟陈小旺、陈小星、王西安、朱天才等人与黄忠达合影的照片。然后,黄忠达说:“跟人家交流了之后,感觉书上的这种魅力,没办法从这些老师或大师身上体现,我看到的都是发一把力,绝对体现不到怎么引进落空、四两拨千斤,怎么让别人使不出力,这种看似非常神奇的东西,根本不可能从他们身上体现出来”。

  二、向大家展示的“蛇形太极拳”和“凌空劲”。

  主持人在片中讲:“黄忠达一心想学习真正的太极功夫,但是遍访名山古刹,各路高人,总是找不到一个心仪的师傅,就在这个时候,一个朋友告诉黄忠达,在上海虹口公园,有一个练太极的奇人,你可以请教请教他”。并说:“每天在虹口公园的这位奇人。。。自创了一套蛇形太极拳”。。。 在片中黄忠达称:这位自创蛇形太极拳的人“第一次他没碰我,让我倒地了(有人将此功夫称为凌空劲)。。。这是我想要的”。主持人说:“黄忠达拜师学太极,可以说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这最好的师傅就在上海,就在自己的身边”。

  三、对现在国内流行的太极拳推手的评价。

  片中,在出现凌空劲的表演之后,黄忠达说:“不管是推手也好,国内的推手比赛或者他们平时闹着玩的推手,根本看不到这些经典的东西,看到的只是就像地痞流氓打架,或者像一些摔跤,根本体现不出让别人使不出力,把别人放倒,根本体现不出引进落空、四两拨千斤这种魅力。。。 ”

  片子播出后,舆论哗然。

  一些拳友感到,黄不仅骗人无术,而且无德。他不仅在忽悠人,更难以令人谅解的是,他在鼓吹自己时却以贬低别人为基础。有个拳友气愤地称他为太极拳界 “最无耻的骗子”。

  有人感到,黄忠达对现在太极拳推手的评价,是对广大演练太极拳推手拳友的辱骂。许多人愤愤之中,也以不敬之词回敬。

  有不少拳友向黄忠达叫板,要试试他的凌空劲和太极拳功夫。名为“切磋”,意在踢馆。

  有拳友提出,陈家沟的拳师应该勇敢地站出来与黄忠达决一雌雄,看到底鹿死谁手。

  有人赞赏黄忠达的勇气和精神,称他为太极拳界的“郎咸平”。

  有人认为,黄忠达实在进行商业化的操作,可以理解,不必大惊小怪。

  还有一些另类的网友,摇旗呐喊,以幸灾乐祸的态度来评论和看待这场争论。

  ………………

  一石激起千冲浪,众口纷云总不休。网络造就的这个大众平台,给不同立场、不同角度、不同身份、不同目的网友提供了发表言论的机会,使一向浪花飞溅的太极拳之岸,平添了几分热闹气氛。

  我注意观察了这场争论。

  后来,黄仲达先生在网上对在《财富故事会》栏目中出现的不当言论进行了道歉,他讲,有些话是编导对太极拳不懂引起的,他表示,自己对陈家沟的几位拳师是很敬重的。

  陈家沟的陈炳和陈自强先生也以不同的方式,与黄忠达进行了接触和沟通,表达了反对以怨报怨,妥善平息争论、维护太极拳界团结和发展的意愿。

  我认为,作为太极拳界的同仁,要害的问题不是如何参加这场论战,关键的问题是应该对这场争论进行深邃的思考,从中总结出一些给人启迪的东西。这样,对太极拳的宣传推广和团结发展有一定的好处。

  我认为,这场争论给我们的启示至少有三点:

  一是如何认识太极拳

  太极拳的本质是什么,这是讨论中牵涉到的一个话题。

  近年来,对太极拳的认识,有两个值得注意的倾向。一是将太极拳过于玄化,甚至出现了一些令人叹为观止的“隔山打牛” 和“凌空劲”等功夫的表演与宣传。二是认为太极拳的功能就是强身健体、延年益寿。将它的技击功能视为旁门末技。

  太极拳是源自民间,并在社会实践中按照实战的要求不断得到完善和发展的一种武术,它本质的功能是攻防技术。太极拳(在温县一代将拳也称为捶)这个徒手格斗的技术,诞生于冷兵器时代,它具有明显攻防含义的招招势势,向人们标明了它原生态的本质属性。我们在惊叹它独特的技击方法的同时,赞赏它具备的文化内涵和强身健体功能。但不应否认,在冷兵器时代,即使是强身健体,也是为提高习拳者的战斗力服务的。攻防和健身,这太极拳一个整体的两个方面,那时具备着从属关系。

  这就是一般意义上“拳”和“功”的本质区别。

  但凡服务社会,为人而存在的东西,都需要按照人们的主流需要与时俱进。太极拳也是如此。当今,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不断改善和健身意识的提高,太极拳的主導功能出现了转移。强身健体。陶冶情操成了大多数人的追求。

  庞大的需求市场,造就了太极拳“大师”“拳师” 的应运而生,从而推动了太极拳的普及发展。但在利益的驱动下,造成了拳师队伍的泥沙俱下,加上学拳者的“贫不择师”,使“拳师”队伍良莠共存。那些“肚里少米”的教拳者,自然向学员们道不出太极拳真正的子丑寅卯来。当下,那些拳不成拳、操不成操和诸如上边提到的蛇形太极拳等等新的太极拳架,令人目不暇接。这些,作为多种形式的健身方式也就罢了,但个个顶上“太极拳”的桂冠,好像原本香醇的太极拳之酒,被倒进了一盆盆清水——味道全变了。

  陈式、杨式太极拳被国家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进行保护,就是为了防止它原生态东西的流失。但我们在挖掘、传承它原生态的东西时,不能将太极拳宣传得过于玄虚。过去,一些人讲张三丰夜梦元帝授与(太极)拳法,醒来后能力厥百丁,使太极拳从诞生起就给人以超玄的感觉。现在,片中宣传的蛇形太极拳的凌空劲和有的太极拳大师表演的隔山打牛以及对太极拳师能“飞身跃上少林寺大雄宝殿的飞檐”的描写,都是对太极拳功夫的误导。我们不能将神话当做真实的存在,把文学作品的描绘当成现实。我接触过许多武术界的大师,他们对上述功法的存在均持否定态度。太极拳的技击技术是通过接触而发挥出来的,哪怕是一瞬间,前提是接触。隔山打牛也好,凌空劲也好,都不过是师徒之间玩配合的表演而已。好像戏剧中的打斗,手起枪响,对方倒地,一切都在编排之中。我们千万不能把这些表演当成太极拳的功能给予宣传。

  二是对太极拳进行商业运作时应注意的问题

  这场争论,起源于一场太极拳商业化运作的过程。我欣赏黄仲达先生选定的对太极拳进行市场化、产业化发展的目标。跆拳道、瑜伽的经营发展模式,值得太极拳的借鉴。黄仲达搞太极拳养生馆并打算在各地办分馆,无疑是太极拳产业化发展的大胆尝试。尽管他目前还举步维艰,面临着发展中的许多问题,但是对他大胆尝试的精神,应该肯定。目前,太极拳小作坊式的经营方式比较普遍,传授方式也大都拘泥在比较古老传统的模式中,很不适应太极拳产业化的发展。我们需要探索研究太极拳产业化发展的模式,但也要研究发展太极拳产业的经营方式。路子对了,走路的方式也要正确,不然要崴脚。

  发展太极拳产业,离不开宣传。我们在选择科学的经营方式的同时,也要讲究科学的宣传方式,不能象某些产品宣传那样,以虚假的东西误导人。

  现在,有一些所谓的拳师,为了宣传自己,到处贬低和攻击他人。被称为“半瓶子”和“二半调”。武术界,凡是到处炫耀自己,贬低别人的人,都是不成熟的表现。它不仅有损自己的声望,更不利于太极拳界的团结。何况,太极拳是个高雅拳,是个德拳。

  另外需要提出的是,现在有些媒体,金钱至上,忽视社会责任的宣传,也应当引起注意。

  第三是应该怎样参加太极拳学术问题的讨论。

  关于黄仲达引起的这场争论,最后以当事的双方以平和的心态低调进行了处理。我觉得这样可以避免互相伤害,有利于团结和发展。

  需要指出,近些年,在太极拳学术讨论中,不断出现一些不正常的现象。

  一是撒泼骂人,对不同观点者进行人身攻击。2004年发生的“太极拳界名誉侵权第一案”,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遗憾的是,这个当时曾受到法律惩罚的武术杂志,登骂人文章的惯癖仍在时而发作。

  二是编造谎言,伪造证据。

  近年来,在太极拳学术考证中,伪造证据的事屡屡发生。从制造王某某的拳论到刻制蒋某某的纪念碑,闹剧频频。最滑稽可笑的是最近又出现的一件事。前些天,在 《西祠胡同》 的网上,刊登了一篇   作者是林泉宝的文章,其文是围绕他的“道友”李师融寄给他的一篇《破解陈家沟被摘下“太极拳发源地”牌匾 》的文章而“有感”而发的,读起来令人啼笑皆非。陈家沟太极拳发源地是国家文化部门和武术部门分别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武术源流考察两个角度出发,在各自组织专家学者反复考察论证后,先后为陈家沟授予的牌子。前段,景区为了将原来的铜牌子改刻成石头的,暂时取下来比个样子(也准备换个地方悬挂)。结果一贯具有丰富想像力的李先生就“闻机启误”,马上编造了一个 “陈家沟被摘下牌子”的弥天大谎。林泉宝也“以牛粪当麝香”,紧跟着做了一番评论。严肃的学术讨论,一经这些人的参与,怎能不被亵渎。

  三是使用武力。解决有关太极拳问题的争论,有人主张付诸武力。你说你功夫好,好!我就向你宣战。“踢馆子”“搅摊子”。在拳界,不时发生唾沫飞溅之后拳脚相加的“战斗场面”。 这种以武对决的方式,即使是对待那些吹嘘老子功夫天下第一的狂徒,也有伤大雅。

  任何学术问题的争论,都很正常,我们要用太极的心态,用严谨的科学态度来参加讨论。那些畸形的心理和违背科学的做法,应当克除。

  由于一期节目引起的风波已经基本平息,我们要通过这场讨论,从中受到启发、受到教育,把太极拳的发展引入更加健康的渠道。也希望太极拳各门派之间要加强团结,相互学习借鉴,携手共进,把属于人类共享的太极拳文化这个大事业做大做强。

返回中国太极拳网首页>>
    掌上阅读

    扫描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

    转载请注明:转载自中国太极拳网 http://www.cntjq.net/
    本文链接http://www.cntjq.net/news/4348.html
    版权声明: · 凡注明来源中国太极拳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 非中国太极拳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版权问题需要处理,请与我们联络。电话:0391-3820890 邮箱:9450042@qq.com 新闻投稿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