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太极拳网
中国太极拳网 > 太极资讯 > 流派采风 > 看传统武术(正文)

看传统武术

2008-09-08   网络
  

    当我们扼腕传统文化正在流失的时候,可喜的是我们也逐渐进入了一个传统文化复苏的时代。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新审视中国传统武术。

    重新审视处于开放时代的传统武术,在痴迷感叹于中华武术博大精深的时候,在醉心于传统武术散发的文化芬芳的时候,人们也看到了在岁月和历史的演进中、在社会和人群的更迭中,传统武术沾染一身尘埃,步履维艰。

    传统武术历史悠久,随之却带来了旷日持久的源流之争;传统武术内涵丰厚,随之却带来了过于庞杂泛滥的支系流派;传统武术技法精妙,随之却带来了远离人群的玄秘莫测;传统武术独特的师徒相传,随之却带来了缺乏科学教育方式的后继乏人……

    传统武术要想保有旺盛的生命力,得到持续的发展,就必须直面问题。只有面对问题,展开思考和研究,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传统武术,只有掸掉厚重的灰尘,才能体态轻盈,轻松向前。
                                                                                                                                        ——编者

门惠丰  背景体育大学教授 

    对于传统武术,我们不应该批判门派,批判的应该是宗派。武术界的宗派思想是相当严重的,影响了武术的发展。

    所谓传统武术是一个历史发展的过程。现在一些新创的武术,过一段时间,就会被看作是传统的。

    传统武术是传承有序的,坚守门户。师傅传徒弟,一般不轻易传授,这不一定是保守,而是具有两重性。首先,为了保持自己的风格、体系,为了发展,传统武术的老师不轻易传授,正是如此,传统武术才坚守了门户,一代一代不走样地传承下去,成为被人们公认的流派。其次,由于坚守门户,在某种程度上也造成了宗派,这又阻碍了武术的发展。

    对于传统武术,我们不应该批判门派,批判的应该是宗派。所谓宗派,就是自己的好,唯我独尊,排斥其他优秀的东西,不吸收别人的优点:把自己的门派神秘化,不轻易传给别人。武术界的宗派思想是相当严重的,影响了武术的发展。

    传统武术的发展应该百花齐放。没有门派就没有百花齐放。武术的特点越突出,生命力就越强。武术可以有门派,但是,不能有门派之见。

    除了宗派思想外,名利思想也影响了武术的继承发展。由于名利思想作怪,武术界有些人就互相贬低,不团结。    ,

    我认为,传统武术要发展,首先必须提高文化素质。武术是人体科学,需要比较高的文化水平。传统武术理论也需要上升到科学
的高度。其次,要百花齐放,开拓创新。第三是破除门户之见,摒弃宗派观念,加强团结,共同维护传统武术。

马文国  西安体育学院武术系副主任

    今天的传统武术缺乏不同门派之间的交流和融合,很多人热衷于技术或者理念上的“标新立异”和“开宗立派”。传统武术流派的正宗传人应该对本流派的继承和弘扬是有贡献的,开拓本流派的理论和技术,而不是抱着“正宗”的帽子傲视天下,更有甚者为了某种利益滥发“正宗”的帽子,这对传统武术的损害是巨大的,也是长期的。我们今天练习传统武术,侧重的往往是套路的演练,而对本流派的功法训练和劲力训练却忽视了。

    我个人对传统武术是怀有深厚感情的,但更倾向于用“流派武术”这一称谓。因为今天的传统武术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受到竞技武术的影响,出现了太多的“长拳化”痕迹。一些本来历史悠久、传承有序、注重攻防和劲力的武术流派也开始注重“手型”、“步型”和姿势的规范舒展,淡化了其中的劲力。举个明显的例子,翻子拳和劈挂拳的练习要求是”含胸拔背…。拧腰切胯”,步型多以“骑龙步”“拖拉步”为主,但现在大家对翻子拳和劈挂拳中的“挺胸”和“弓步“、”虚步”习以为常,动辄以“不合规则”或“不合规范”相约束,这样使传统武术在不知不觉中走向了”长拳化”的传统武术,不伦不类。我们今天练习传统武术,侧重的往往是套路的演练,而对本流派的功法训练和劲力训练却忽视了。传统武术的精义在于“体用兼备”,如果单纯地把传统武术也按照现代竞技武术的分类割裂为套路和散打,就完全背离了传统武术的理念,也容易使传统武术走向歧途。

    今天的传统武术缺乏不同门派之间的交流和融合,很多人热衷于技术或者理念上的“标新立异”和“开宗立派”。繁多的流派对于传统武术而言自然有好处,但会削弱其自身的分量。传统武术不是封闭和保守,而是开放和吸收。近代以来,无论是孙禄堂、马凤图、王芗斋,还是李小龙,都是在兼资文武的基础上,饱读武学典籍,在自身的文化背景下,吸收各家之长,融会贯通,在武学上取得令后世敬仰的成就。今天的一些流派,却固步自封,认为自己的拳派无所不包,对其他拳种的好东西视而不见甚至有抵触情绪,从而限制了拳种本身的发展。

    传统武术是文化的载体,不是尘封的古董。传统武术流派并非“越久越好”,大多数中国武术流派起源于明清时期,有些甚至是晚清的产物,我们不能盲目地夸大传统武术流派的历史传承,也不能因一些流派形成于清末民初而怀疑或者否定其在武林的价值和地位。

    建国初期,传统武术曾出现过一阵让人心潮澎湃的时光,造就了一批以传统武术而闻名的优秀运动员,他们在演练上除了具有竞技武术造型优美、节奏明显等特点,还具有浓郁的传统流派风格,成为那个时代传统武术的代表人物,例如于海的螳螂拳、高西安的翻子拳、张小燕的蛇拳……五六十年代,一些技艺超群、德高望众的老前辈从田间地头走进专业队,向生龙活虎的运动员传授他们的绝技,甚至出现运动员到民间拜师,寻访民间武术。有学者将这一阶段称之为“中国武术发展史上竞技与传统融合最为完美的时期”,当代的很多武术人对此怀念不已。我常给学生讲,外国人热爱中国传统武术,真正的原因是通过武术感悟中国的文化,而不是要用武术来简单地健身或者格斗,在人们追求文化意义上的“原汁原味”之时,传统武术的文化个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传统武术由于其自身的历史传承和渊源等因素,人们往往热衷于寻找、追捧那些“正宗传人”,寻根求祖,这未尝不可,但也时常出现一些流派为了争得正宗地位而口水不断,甚至出现了一些过激的言语。传统武术在流传的过程中,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流变,正本溯源乃至澄清一些历史之误是十分必要的,但处于一个文化多元化的时代,我们没有必要去为了维护或者树立自己的正宗地位而去贬低别人。我们也许应该痛心地看到,当我们沉醉于争论正宗嫡传的时候,一些身怀绝技的前辈可能会带着遗憾离开,所以,传统武术当务之急是继承与抢救,而非陷入旷日持久的争执。我一直有一个观点,可能偏颇,传统武术流派的正宗传人应该对本流派的继承和弘扬是有贡献的,开拓本流派的理论和技术,而不是抱着“正宗”的帽子傲视天下,更有甚者为了某种利益滥发“正宗”的帽子,这对传统武术的损害是巨大的,也是长期的,应该引起注意。


马明达  暨南大学历史系教授

    传统武术派系太多,使得传统武术这个概念庞杂而支离破碎,人们已经无法准确地表达传统武术的概念。

    当前,传统武术已经非传统化得厉害了。

    这种现状主要是两个因素造成的,一是传统武术受竞技武术的影响很严重,我一直不认同传统武术和竞技武术的划分,武术就是武术,竞技武术应该叫做新编武术更为恰当。传统武术受市场、商业取向的影响也很严重,人们不再遵从传统武术的规格、传统武术的理念,很多人任意添油加醋、增加它的神秘感,制造出一些玄虚的说法,传统武术似乎需要依靠神秘主义和非理性的神秘主义色彩来发展,这完全偏离了原本的发展规律和道路,使传统武术不能科学发展。

    第二,传统武术派系太多,使得传统武术这个概念庞杂而支离破碎,人们已经无法准确地表达传统武术的概念。所以传统武术要想发展,必须首先明确什么是传统武术,人们得树立起传统武术最基本的认知理念以及界定原则。现在各式各样的传统武术大会、大赛上随便打一套拳就冠上传统武术的名,这当然是不对的。


王岗  江苏大学武术系主任

    要构建中国传统武术的生态保护区。将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各级体育学院中的武术专业,指定为传统武术的生态保护区。武术专业(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再也不能被西方体育的“魔咒”所控制。另一个关键问题在于能否构建一个真正甄别“传统武术”与“非传统武术”的评价体系。我们不能限制传统武术的创新,也不能只呵护129种拳种。

    就传统武术发展的策略,我认为首要的问题是建立一种对传统武术的文化认同,这个问题的关键取决于国家行政主管部门对传统武术的认识态度和高度。应该在全国上下形成一种共识,离开传统武术的中国武术发展是没有根基的,其结果只能导致中国武术的“祛民族化”“弃传统化”。只有这样,传统武术的发展才可能重新回到中国武术发展的主流平台。使现在所进行的“保护”“抢救”的成果,有可能持续地获得效率并发挥作用。反之,中国传统武术只能走进博物馆,成为历史的记忆。这是传统武术能不能复活的关键所在。让武术的西方体育化的发展速度放慢,或者做一次调头式的回归尝试,也许中国传统武术的发展就会走进属于自己的正统天地。

    其次,我认为要构建中国传统武术的生态保护区。关于保护区的选择不是地域性的,而是将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各级体育学院中的武术专业,指定为传统武术的生态保护区。明确规定保护区的责任和义务,指令性要求他们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全面开设有地方特色的传统武术拳种流派的教学科研工作。使这些保护区内的成员、教师、学生,成为真正的传统武术的携带者。并以他们为“母鸡”,开始传统武术的生蛋、孵化工作。采取请进来与走出去的方法,留住传统武术,学到传统武术。武术专业(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再也不能被西方体育的”魔咒”所控制。只有这样,武术专业或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才可真正体现出它的存在价值,才可凸显该专业的民族性。

    第三,我认为要发展传统武术,另一个关键问题在于能否构建一个真正甄别“传统武术”与“非传统武术”的评价体系。因为,今天的中国传统武术在体育武术、现代武术的大环境中的异化和蜕变已经非常严重,传统武术的真假问题、门派问题、正宗问题等争执时有发生。同时,在传统武术的技术承载者之中,长期存在着一些陋习,如:门户之见、自以为是、偷梁换柱、狐假虎威等。所以,应该有一个评价体系用来激励他们,同时来约束他们,进而形成正统的传统武术的继承和发扬之路。构建这样一个体系,还有利于中国传统武术的当代创新发展。因为,生存的最佳方式就是在传统基础上的创新。基于此,我们不能限制传统武术的创新,也不能只呵护129种拳种。对于传统武术的创新,我们也需要一个评价标准和体系来甄别。等等这些,都需要我们在发展传统武术的过程中有一个标准,并且这个标准应该是民族的,是文化的,是道德的,同时它应该是来自传统的,是延续传统的。唯其如此,中国传统武术的生命力才会得到延续。

    此外,传统武术的当代化问题、时尚化问题,我们也应该考虑。这是社会进步的需要。但一定要树立一个鲜明的立场,那就是传统武术的当代化、时尚化,不是体育化和简单化。所以,传统武术的当代化、时尚化发展,核心应该是留住文化,留住思想和精神。因为,从文化意义上讲,传统武术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情感纽带和精神家园。


王霞光   人民日报高级编辑

    无休无止的内耗,严重阻碍了传统武术的健康发展。武术是一家,不能相互掐。

    武术要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这其中,割掉种种陋习尤为关键。我以为,摈弃门户之见、抛却门派之争,乃是促进武术发展的基本要义。   

    此话怎讲?众所周知,武术素以门户之多而令人眼花缭乱,但门派之争又历来让人头疼不已。无休无止的内耗,严重阻碍了武术的健康发展。别的不说,100多个武术的拳种可谓博大精深,但孰优孰劣?仁智各见。以旁观者是如此,但以当局者则不以为然,自己的东西好,别人的就未必。于是,门户之见愈演愈烈,门派之争几近白热化。此种窘境,古已有之,现时亦不例外。彼此相薄,两败俱伤,但仍互不宽容、忍让,直落得形同陌路,天各一方。长此以往,我中华武术怎能有长足发展? !

    当今世界,讲求和谐。武术,本是同宗同源,只是技法有别,流派不同,求同存异才是上策。相互借鉴,取长补短,整合资源,共同发展。唯其如此,中华武术才能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勃发生机。武术不是打打杀杀,武术是中华文化瑰宝。既在文化的范畴,就当有文化的兼容或包容特性。我们应当认识到,武术不仅仅是一种体育锻炼或技击、竞赛的方式,更是文化的符号,而追根溯源,丰富多彩的各种流派和技法无不体现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内涵。在武术界,人们要真正摈弃门户之见,抛却门派之争,就必须提高文化素养,学会尊重和包容。   

    在武术的大舞台上,公平竞争十分必要。现在,各类武术比赛日渐增多,特别是类似“武林大会”的擂台比武形式,在传统的基础上又注入了新的文化元素,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通过各种形式的比武,各门派、各项目也能更好地实现互动和发展。但是,基于妒忌的门户之见,及由此衍生的门派之争,却显得浅薄而可悲。曾有朋友想学太极拳,某拳师给予“忠告”:“你就学我的这个xx式吧,那些个xx式、xx式,都不灵。我的才是正宗啊,你要跟我学,就不要碰别的。”搞得朋友一头雾水:“你们武术怎么这样儿啊!”本来,若是自由选择,萝卜白菜各有所爱实属正常,但你强迫别人光吃萝卜不吃白菜,就显得不够厚道。这种主观臆断,夜郎自大的做派,不仅伤害了别人,同时也羁绊了自己前进的脚步。

    现在,我们已经把武术申奥列入议事日程,但如何同心协力,共襄大计,值得大家深思。也许,柔道、跆拳道的成功经验给了我们一定的启示。

    武术源于中国,属于世界,乃是人类共同的财富。申奥也好,进一步在世界上普及也好,总之一句话:武术是一家,不能相互掐。

刘伟   著名太极拳全国冠军

    像我拜过的老师,都不收钱。现在的社会是经济社会,很多人教拳开始收钱。为了吸引更多的人学拳,民间的传统武术被人为地神秘化,故弄玄虚。此外,有些人把传统武术故意家族化,我觉得这也不利于武术的持续发展。传统武术的传承得讲方法,

    我十几岁开始拜师学艺,刚开始练的是形意拳,后来又学习太极拳,接触传统武术已经二十多年的时间了。

    传统武术入门学艺需要拜师递贴,这是规矩,这种师承关系或许是它最大的特点。拜师要学些什么呢?主要是传授技艺,老师把本门派的风格特点、历史渊源传授给徒弟,更重要的是把做人的规矩教给徒弟,武德是所有门派传承的主要内容。原来师徒情感很深,徒弟对师傅,往往有一种崇拜的感情,很信任,这是人性化的东西。现在师徒关系复杂了,有时候一见到利益的东西立刻就变薄了。原来的师徒关系是非常纯净的,里边不牵扯到经济利益。像我拜过的老师,都不收钱,当然,如果老师生活不富裕而徒弟处于情感去帮助老师那当然另说。现在的社会是经济社会,很多人教拳开始收钱,多教一个学生就多收一份学费,所以为了吸引更多的人来跟他学拳,民间的传统武术被人为地神秘化,故弄玄虚,说白了这是一种炒作,目的当然无非名和利。标榜一下自我,吹嘘一下功夫。这种现象和浮躁复杂的社会以及人们浮躁的心态有关。

    此外,有些人把传统武术故意家族化,我觉得这也不利于武术的持续发展。我们用姓氏来命名一些拳种流派,是为了表示对先辈创拳的尊重,但是不意味着只有姓什么才能练好这个拳种,有些人甚至说“我们教外姓的都是假的”,这显然是不利于传统武术传
播的。

    随着传统文化的复苏,武术会越来越吸引年轻人的关注。我在体校教武术,旁边就是一个跆拳道班,经常有家长看了我们练习太极拳后跟我说想让孩子转到我这儿来跟我学太极拳了。很多年轻人不愿意学武术,觉得武术枯燥,关键是传统武术缺乏现代的、生动的教学方式。就像百家讲坛,一样的内容,换一种形式就会吸引人。有时候北京队也让我帮着看看队员的太极拳,我不教套路,我就告诉队员每个动作的攻防含义,让队员在做动作的时候,虽然眼前没有对手,但是心里想象着有对手,这样做,自然动作就得要领了,也就演练出精气神了。所以传统武术的传承得讲方法。


吴彬   中国武术九段著名武术教练

    如果把传统项目也都搞成规定项目,那实际上就断了传统武术的根,不利于传统武术的继承。

    很多散落在民间的拳种流派是非常古老的、有韵味的,是真正具有传统性的,但是很多我们都没有机会看到。传统武术流派繁多,我们应该继续保持它的百花齐放。如果把传统项目也都搞成规定项目,那实际上就断了传统武术的根,不利于传统武术的继承。我们应该加大挖掘力度,发现所有宝贵的拳种和流派,不能凭关系或者其他利益决定哪门哪派的套路是规定套路。比如前几天我去看了李式太极拳,和其他太极拳流派有很多不同的地方,独具特色。比如八极拳,孟村有吴连枝,咱们北京也有王世泉,风格都是不同的。

    武术的每一步发展都和社会的发展以及社会的经济状况有关,过去,因为当时的社会状态和经济原因,人们没有枪炮,拥有武术的技术很重要,所以传统武术各门派之间就需要保守保密。所以也造就了武术的特色,不像摔跤,咱俩想摔就摔一跤比试比试,在过去,传统武术不同门派之间是鲜有切磋交手的,所以很多人功夫不行也说自己行,出现了很多“嘴把式”。类似门户之见、故弄玄虚之类的糟粕在传统武术中是存在的,但是这些不好的东西都不是主流的,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这些糟粕是无法阻挡前进大方向的。


吴连枝    八极拳著名传人

    现在,无论师傅教徒弟,还是徒弟跟师傅学,都没有原来那么较真儿了。传统武术要想持续发展,就必须走向市场。

    我觉得传统武术中传统的东西我们做得、弘扬得远远不够。

    传统武术的门规很严格,师傅要择徒而教,欺师灭祖的人不教,不爱国的人不教……我们现在做得太不够了,如果按照老祖宗传的规矩,更加严格地选择徒弟,更加注重对学生武德的培养,就不会出现现在的一些坏现象,就会避免传统武术在发展中面临的很多问题。   

    现在,无论师傅教徒弟,还是徒弟跟师傅学,都没有原来那么较真儿了。

    父亲小的时候跟我爷爷学拳,爷爷让他在院子里的大槐树上吊腿。吊腿就一支腿站着,把另一支腿用绳子高高地吊在树上,这样训练的目的是增加功力。爷爷爱喝茶,每天早上起来都去茶馆喝茶。有一天他把我爸吊腿后就去喝茶了,在茶馆儿碰上个老朋友,一起聊天,聊得高兴了中午也没回来,就在茶馆吃的烩饼,等傍晚才回到家,压根忘了父亲还在吊腿的事。

    我爸在院子里从早晨起来一直吊到日头偏西,浑身是汗,全身哆嗉,但是谁也不敢把他放下来,包括我奶奶。等我爷爷提着茶壶回来,一进院子才想起来,这才赶快把父亲放下来。所以,以前师傅对徒弟要求严格,而后辈也能做到严格遵守。这种认真的一丝不苟的精神是我们现在缺乏的。

    传统武术要想持续发展,就必须走向市场。如果保守,练的人会越来越少,真东西也会越来越少,所以传统武术要多搞活动、多办比赛,这就需要资金。过去,师傅教徒弟都不收钱,现在我办学校收学费。我退休后每个月3000多块钱,老伴儿每个月2000多块,我们俩足够花的。我教拳收费,是把这些资金用到八极拳的传播上,把八极拳推向市场,让更多的人认识、喜欢八极拳。


张绍堂   廊坊市武术协会副主席

    韩国的跆拳道、日本的空手道、泰国的泰拳流向中国,我认为这是中国的悲哀。人家能认识到武术的灵魂,并且保持着这种灵魂。中国却把武术的灵魂丢了。

    什么叫武,什么叫术?我认为,武是一种民族精神,是一种民族气质,是一种永不言败的精神。这种精神是一种无形的力量,是民族之魂。术,则是一种技巧。

    传统武术,有一个“传”和“统”的问题。首先是“传”,是一代代秉承下来。其次是“统”,就是统一。其中不变的是文化和道法。传统,就是秉承永远不变的东西,包括理念、观念等。武术就是在这种文化下的一种方法和技巧。传统武术的发展,要讲究武以
载道。

    韩国的跆拳道、日本的空手道、泰国的泰拳流向中国,我认为这是中国的悲哀。人家能认识到武术的灵魂,并且保持着这种灵魂。中国却把武术的灵魂丢了。

    武术要塑造中华民族的灵魂,要把武术当作一种文化来传承。搏击功能不是武术的全部,武术要讲究搏击技术,但是不是武术的全部。我们有着很好的民族文化传统文化,可是,我们却没有很好地继承下来。因此,我认为发展传统武术,一要提高中华民族的文化素质;二要有一种责任感,要有拯救中华民族文化的责任感。

    阻碍中华武术发展的因素有门派之见、互相鄙视、趋名逐利等,但是,这些都不是武术的大道,不是中国的传统文化,而是一种糟粕。这也是人的劣根性在武术界的表现。所以,练习武术要讲究修炼,修炼自己的道德品行。


郭博文   中国体育报资深编辑

    在社会上,凡是敢称王,敢称第一的,基本都是没有学问的。

    传统武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中国的一种文化现象,它既存在着优秀的东西,又存在着制约其发展的不良因素。我认为,影响传统武术发展的因素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文化素质比较低。由于文化素质低,思想观念就保守封闭,对新的东西一般都不接受,把自己禁锢在一个小圈子里,形成了一个围城。其次是爱夸耀自己,爱吹牛。你可以发现这么一个现象:在社会上,凡是敢称王,敢称第一的,基本都是没有学问的。李白说过自己是天下第一诗人吗?但是,练习武术的就敢称王,敢称自己是天下第一,比如这个拳王,那个天下第一剑、天下第一枪……等等,这些都说明他们文化素质低,自吹自擂,看不起别人,把自己看得非常高。第三,由于自吹自擂,互相看不起,这就产生了许多矛盾,造成了不团结的现象。

    二是对义气的理解很片面。他们都说讲义气,其实所谓的讲义气,就是喝酒、吃肉,酒肉朋友而已。然后就拉帮结派。其实,他们不懂得什么是真正的友谊,不懂义气,把义气看得简单了,把义气形成了团伙和宗派。

    三是永不言败,总是胜利者,总是把别人打败了。从祖师爷到自己,都是胜利者。总是过五关斩六将,没有走麦城的时候。

    还有,传统武术的神秘感,缺乏科学化,也是妨碍武术发展的一个因素。

    以上种种弊端,归根结底,就是武术界的文化素质有待提高。传统武术,应该重新塑造自己的形象,重新打造自己的精神。

    传统武术发展的希望是有的,但必须改革。如果不改革,我估计将来练习传统武术的人会越来越少。可能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咱们的先人使用武术,现在的人是用武术健身,将来的人是讲述武术——拿武术当故事来讲。

    因此,武术必须改革。要增强武术的实用性、科学性,还要改变武术的形式——让年轻人能接受的一种形式。比如太极拳发展得好,就是进行了改革,这种改革适合了中老年人的健身需求。武术,一定要打破它的神秘性。如果太神秘了,人们就不会下功夫学习了。要推广,就必须把它变成大众武术,不能是某些人和某个团体的武术。    武术应该是一种精神,一种敢于亮剑的精神,一种尚武气质。有人认为武术与文化无关,其实恰恰相反,武术与文化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有了文化,你才能更深地理解武术。练习传统武术的人,首先应该改变观念。这样,传统武术才能有发展,才能有希望。

    传统的东西,未必都是好的。传统武术也应该去其糟粕,留其精华。


康戈武   中国武术研究院科研部主任

    有着“保守”思想的传授者,只会因“密不外传”和“留一手”丢失前辈的遗存,对不起武术前辈;或者因终不显露自己继承的绝活和悟得的窍要,被从学者视为只会用“不能说”,“不能看”等言语欺世,实则一无所知的“铁嘴武士”。

    在昔日的武术传承中,有人非常珍惜自己掌握的武术技艺,甚至珍惜到”密不外传”的程度。这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武术技艺的精要得之不易,有的是以多年实践用汗水换来,有的则是在生死攸关的格斗中用性命换来;二是武术技艺在拳霸天下的冷兵器时代是杀人制人之术,若传之非人会祸国殃民。因此,出现了黄宗羲《王征南墓志铭》所说的内家拳传人单思南“以其术教授。然精微所在,则亦深自秘惜,掩关而理,学子皆不得见。“后来,“思南感其(王征南)意,始尽以不传者传之”。

    这类例子,往往成了将“珍惜”变为“保守”的依据。”珍惜”是可贵的,“保守”则不可取。“珍惜”能促使传授者因材施教,认真传播;也能促使习练者积极实践、尊师重道、争做传人。有着“保守”思想的传授者,只会因“密不外传”和“留一手”丢失前辈的遗存,对不起武术前辈;或者因终不显露自己继承的绝活和悟得的窍要,被从学者视为只会用“不能说”、“不能看”等言语欺世,实则一无所知的“铁嘴武士”。

    其实,早在武术有着“拳霸天下”作用的时代,就流传着“万两黄金不卖艺,十字街头送志人”这句谚语。说的是在传授武术技艺时,要无偿地把技艺传授给有志于继承武术、弘扬武术和运用武术技能卫国为民的人,不能仅仅看求学者出价的高低。当火器取代冷兵器后,八卦掌传承歌诀中出现了“传艺不留手,我是送艺人”一语,要求武术传授者尽心尽力倾囊相授。应该说,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国武术,是中华民族数千载来祖祖辈辈,世代传承,不断发展和积累起来的。到了经济、文化、体育全球化趋势日益迅速的今天,我们更应抛弃“保守”陋习,珍惜武术遗产,为发挥武术在振兴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造福人类健康等方面的作用,积极传播武术,做个前不负古人,后不负来者的武术传承人。


崔亚辉   北京武术队教练

武术缺乏科学的理论基础,不仅是传统武术。

    北京武术队经常会聘请一些老拳师给队里的队员指导,因为传统武术是武术的根,竞技武术需要不断地从传统武术中汲取营养才能发展。所以也就有机会接触到一些民间的拳师,也感受到了不同门派之间以及同一门派之间的不团结。我想,传统武术的发展需要团结的合力,如果内耗过多,当然会削弱它持续发展的力度。
    此外,武术缺乏科学的理论基础,不仅是传统武术,包括竞技武术在内,发展到今天,始终没有一套系统的教材理论、没有一个科学的教学大纲。无论是传统武术还是竞技武术,依然依靠师傅带徒弟的口传身授的方式,这样的教学传播方式会在很大程度上制约武术的发展。

返回中国太极拳网首页>>
    掌上阅读

    扫描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

    转载请注明:转载自中国太极拳网 http://www.cntjq.net/
    本文链接http://www.cntjq.net/news/3850.html
    版权声明: · 凡注明来源中国太极拳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 非中国太极拳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版权问题需要处理,请与我们联络。电话:0391-3820890 邮箱:9450042@qq.com 新闻投稿新闻投稿

    太极热图

    太极头条

    爆料平台

    扫描二维码关注中国太极拳网
    新闻热线:0391-3820890
    爆料邮箱:9450042@qq.com
    欢迎网友提供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