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大彤先生为人耿直,心口如一,谈太极拳从不隐讳自己观点的作风,引起人们强烈的兴趣,他提倡的“轻扶八方线”的太极拳练用法则,不仅轰动了国内太极拳界'也在海外武坛上引起反响,他著述的《太极拳解秘十三篇》、《太极内功解秘》也是一版再版,受到广大读者的关注。近来收到一些读者来信,希望介绍一下这位深受太极拳爱好者推崇的著名太极拳家的有关情况。为此本刊访问了祝大彤先生。现将访谈记录刊载如下,以供读者借鉴'参考。 ——编者
问:祝先生是从何时对太极拳发其景慕之忱。并开始追随杨禹廷先生左右的?
答:杨禹廷讳瑞霖(1887~1982)享年96岁,北京市人。九岁习武,先后拜多位名家为师,壮年已是京城闻名的武术家。精通回汉两门弹腿、少林拳、黑虎拳、八卦掌,对刀、枪、剑、戟、棍等十八般兵器样样精通。对太极刺杆功夫别有洞天,碰上老爷子手中的杆便动弹不得,想跑则必跌。如今听起来似神话,因此,圈内人没有不知杨禹廷大名的。
杨老师自拜太极大师王茂斋(?~1940年)之后专心太极拳修炼,后来被尊称为太极拳“松空”艺术大师。我为了接近杨老师,先跟他的学生学练83式太极拳。征得老爷子同意后,我于1974年到他家中深造,直至1982年老师仙逝。师母不止一次对我说:“老师拿你当干儿子。”后来他的长孙杨鑫荣到我家也说:“爷爷当你是干儿子。”他还说,“在大场合,我亦要证实这一点。”并让我摄像为证。证明我是跟随杨禹廷老爷子左右时间最长的弟子之一。
问:杨禹廷培育了一大批德艺双馨的太极拳大师,请问当年杨老是以何信条律己教人的?还有一个问题,杨禹廷是一个品质高尚,豁达大度的太极名家,关于他的不争名利,团结武林同道的佳话数不胜数,请祝先生一并简略介绍一下?
答:杨禹廷恩师武德高尚在京城是出名的。杨老爷子身后留有《杨禹廷太极拳系列秘要集锦》多位弟子深感师恩为书作序:
门惠丰说:“杨禹廷老师太极拳技艺精湛。没有门户之见,常常引荐学生拜师访友,广学众家之长,显示了杨老师的宽广胸怀和高尚武德。而可贵的是他不保守,不固步自封,经常鼓励学生向自己提出问题。”
曹幼甫写道:“于上世纪30年代曾托人介绍欲投其名下,禹廷君谦虚而言:‘上有老师健在,下有诸师兄在前,自己功夫尚浅,不能收徒。’引曹拜王茂斋为师,但禹廷君代师传艺。禹廷对太极拳发展之功绩非小,其艰辛历程亦非一般人可比;其志之坚,其心之诚,其学之精,其功之深,传播之广堪为师表。”乇培生、李经悟、李秉慈等九位名家弟子也在序中写道:“杨老师以诚、信、谦、和、虚怀若谷、坦荡无私、广结武界善缘,与人较技,点到而止,绝不伤害,敌怨无人,德艺双全。”
关于杨禹廷老师的武德表现,仅举两个例子:早年在北京太庙教学,邻场有位大师对学生说,他(杨老师)教的拳是挨打的拳。此位学生告诉杨师的学生,学生又禀告杨师,杨师说:“咱是挨打的拳”。于是将场地往外挪开,其二,他的弟子马某欲拜吴图南大师为师,杨师领着马某拜在吴图南门下。
这两则轶事,被京城太极拳界人传为佳话。
问:祝先生对太极拳知之甚深,请问是谁为太极拳命名的?
答:关于太极拳命名,诸多练家见仁见智,我承吴图南(1884~1989年)之考证。太极拳叫法,首见许宣平(唐)三十七式。又名长拳,因其滔滔无间也。
(编者注:在杨露禅之前,太极拳旧名绵拳、长拳。“太极拳”三字究竟是从何时取代了以前的称呼?张方先生在《精武》今年七期《太极拳凌空劲阴劲乱采花及其它》一文开头便说:“自清光绪帝师翁同和给杨露禅演练的拳术命名为太极拳后……”不知是否属实?希望明者提供明确信息。)
问:你是怎么样融合了吴图南,杨禹廷,汪永泉三位大师太极心法所长的?
答:太极拳“理为一贯”。吴图南、杨禹廷、汪永泉三位大师均尊崇王宗岳的《太极拳论》,因文化素质不同,性格各异,也形成各自大师的风范。
吴图南教学先教定势,每动3~6口气,说推手,二人较技开导学生,要“撒手”松开,勿胶合在一起。不当众传授松功,在教学中贯彻松功意思。我吸收了大师松脚松脚趾的启示。
文革期间,一次我单独去看望吴图南,室中央有一堆被红卫兵刚抄完家的杂物,老爷子自嘲从垃圾堆里找出一分钱和老伴平分,他说:“我是半分堂主人”。吴图南是北平故宫博物院专门委员、古瓷专家,他有一件柴窑瓷器价值连城,红卫兵抄走后未归还。因某种原因我仅跟他学艺二年,此是我一生中最为兴奋的经历。
汪永泉多练拳示范,边练边说,很注重理论,他的“内外一致”使我获益一生,也是我得到太极内功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