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的招数名称比较特别,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方面是传承自其他门派的拳术。因为太极拳是在集其他门派武术大成的基础上创立的,所以有些招数名称就直接套用过来了。当然在历史流传中可能有微小变化。比如太极拳中有些动作名称就与戚继光《纪效新书》中记载的某些动作名称相同或相似。第二方面是以身边的事物、动物命名,以增强生动形象性,便于加强记忆,也便于理解招式中所含有的技击意义。比如白鹤亮翅,有的叫白鹅亮翅,不管叫什么,都表示这招要舒展,又特别生动形象如在眼前。第三方面是后人创造。太极拳原来是十三势,每一势都比较繁复,有许多过渡动作,后人为了方便记忆,便将每式分解为几个招式,给它们分别取了名字。陈式太极拳传出时,学习者又根据自己的体会加以变化,出现了一些新的招式动作,名称也就多起来。比如手挥琵琶,陈式太极拳中是没有这一招的,而杨式等几个派别的则出现了这个名称。太极拳的名称流传演变了这么多年,有些已经面目全非,有些则大同小异,已经很难完全追究其原始名称。如果你想知道详细的名称由来,可以参考洪均生先生写的书,书中对每个动作名称都努力进行了考证,比较全面而中肯,值得参考。
至于太极拳为什么以掌为多,这个问题问得好。其实你还不太了解中国传统武术,即使是少林拳,很多内部秘传的拳术也都是以掌居多,拳很少。按照少林派的说法,握紧的拳使力量坚固而易于停顿在自身,不利于发力。因此下乘拳术才用拳。少林派很多拳术中的拳,一般也都是半握的或者干脆是类似虎爪形。而象长拳之类的都是基础入门拳术。太极拳主要用掌,一是因为用紧握的拳击人实际上打击力很弱,另一方面是因为太极拳的发力是内力,是放松后放出的力,手的冲击距离越长则发力越凶猛。手掌比拳长一些,打人时更容易运力。太极拳中也有拳,称为锤,都是空心拳,便于迅速放松和变成掌。因此可以说,天下武术练到最后都是一样的,不仅太极如此,少林也如此,练拳到高级阶段,真正正确的发力击人是靠掌而不是用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