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主办,河南省体育局、军安投资集团承办的“第三届全国武术功力大赛”于 2006年11月30日~12月1日在郑州市河南省体育馆成功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有山东、天津、吉林、辽宁、山西、四川、江苏、河北、河南、广东等17个省市和14所高校,共52支代表队,281名运动员决逐了404个项次的比赛。14所高校分别为:阜阳师范大学、洛阳师范学院、武汉体育学院、济南铁路职业学院、徐州师范学院、广州体育学院、郑州大学、河北体育学院、上海水产大学、河北师范大学、天津体育学院、河南大学、沈阳体育学院和中北大学。
笔者有幸参加了本次大赛的裁判工作,在大赛期间就武术功力大赛四年来的自身发展、社会关注、未来发展和裁判队伍形象建设等问题专门采访了大赛仲裁委员会主任、中国武术管理中心科研部主任康戈武教授。
1、四年来全国武术功力大赛自身的完善和发展
从民间中走出来的全国武术功力大赛已成功地登上了现代体育竞赛的大雅之堂,正向着规范化、科学化的方向发展。为丰富武术赛事,加快武术功法运动的体育化进程,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于2004年两次邀集有关专家学者,在广州和北京召开了武术功力比赛赛项论证会,对各地武术行家报送的56种功力比赛赛项和竞赛规则进行了认真论证,还对比赛的规程、规则进行了修改和完善。会后制定并颁布了《首届全国武术功力大赛竞赛规程》和《武术功力竞赛规则》;随后,在河南大学体育学院举办了首届全国武术功力项目教练员、裁判员培训班,为首届全国武术功力大赛的举办进行了积极的筹备。经过四年的努力,武术功力大赛已经从过去的江湖杂耍和庙会活动成功步入了现代体育竞赛的行列。“武术功力大赛与古代比拉硬弓、举石担的庙会杂耍和百步穿杨的武举考试类似,但内容是新的。它是武术的一种新兴竞赛形式”至今全国武术功力大赛已成功举办了三届,竞赛项目和竞赛规则不断完善,裁判员、教练员队伍素质不断提升壮大,参赛代表队、运动员不断增加。第一届全国武术功力大赛共21支代表队,143名运动员参加了222项比赛,第二届全国武术功力大赛有40支代表队,198名运动员共326项比赛,本届全国武术功力大赛增加到52支代表队的281名运动员,共404项比赛。这一新兴赛事本着科学发展、全面发展、持续发展的原则,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正在神州大地上如火如荼地普及推广开来。它打破了武术仅有套路和散打的竞赛格局,使多年来流传于民间的武术功法运动拂去了神秘的色彩,登上了现代体育竞技的大舞台,进入了赛场,拓展了武术竞赛的领域。
功力大赛项目设置不断规范。大会竞赛项目分规定项目和自选项目,另设表演项目。与前两届不同的是,为使比赛更公平、科学, 鉴于性别差异,大会将规定项目作了区分:“单掌断砖”、“流星打靶”、“石锁上拳”、“长杆较力”及“桩上徒搏”为男子项目;女子项目包括“流星打靶”、“悬空断物”和“夺桥徒博”。同时,大会还对双人对抗项目及个人项目“石锁上拳”进行了体重分级,使比赛的运动员势均力敌,比赛过程更加精彩。这样逐步使武术功力大赛的规则达到现代体育竞赛的要求。
功力大赛项目的技术规则在不断完善。如流星打靶的技术要求从第一届的只要打中就可以,到第三届的运用三种技术缠绕准确而且有一定力度地击中靶心才算成功。三种规定缠绕部位,即肘部缠绕、腿部缠绕和缠身背后。而每种缠绕技术又分三种动作,肘部缠绕分金丝缠肘、回头射箭和二郎担山;腿部缠绕分浪子踢球、弯弓射虎和鱼跃龙门;缠身背后分低头一镖、金丝缠脖和狮子抖毛。“流星打靶”因采用光电感应系统而成为本届比赛的一大亮点。运动员有力度地击中靶位后,就会有靶心灯光的闪烁和同时发出的“中靶”声。再加上观众的欢呼与加油声,使赛场气氛热烈、紧张而又活泼。也就是说,功力大赛项目无论是技术的规范化程度,还是表演的精彩程度都在提高和完善。
功力大赛所用运动器材在本次比赛中进行了重大改革,走出了向高科技器材发展的革命性一步。曾为“神州六号”上天作出突出贡献的中北大学是专业研究高、精、尖技术的研发单位,为本次大赛研发了多种器材,如石锁、大会指定用砖、单掌断砖的支架等。特别是在流星打靶项目中,研发了具有光电传感系统和打击力度可调的大赛专用靶和运动员都要使用的大会统一流星锤。这种流星锤采用内刚外柔的材料,在铁锤外面包了一层软塑料,重量不减,安全性却增强了。这种由原来杀人利器的兵器到比赛专用运动器材的革命,使比赛的运动器材走在了科学发展的前面。
武术功力大赛有了专门的教程,今年8月在泰安举办的第三届武术功力大赛裁判员、教练员培训班上,《武术功法运动教程》同时发行。它以教科书的形式图文并茂地讲授了大赛规定项目和自选项目的技术环节、学习步骤和裁判规则等内容。这为功力大赛在高校和地方普及推广,积累技术和竞赛的实践经验有着规范化的指导作用。在2006年11月刚刚结束的第二届世界传统武术节上,国家武术管理中心为来自世界60多个国家,110多代表队的外国武术爱好者发放了该《教程》和光碟。使得这些简单易学,容易普及的功力大赛项目走出了国门。
2、媒体关注集中在功力大赛的科学性上
武术功力大赛的举行受到了社会的极大关注,在社会上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许多新闻媒体都纷纷关注和报道。中央电视台对武术的关注热点在于它的科学性,CCTV-10的《走进科学》栏目和CCTV-1的《科技博览》栏目都对武术功力项目,如指鼎较力、悬空断物等进行了采访、报道和科学的调研。河北卫视将全程报道第三届武术功力大赛,而且要在一个月的时间内从竞赛的科学性、规范化角度,反复宣传和播报武术功力大赛的竞赛项目。
3、功力大赛的未来发展要面向国际化、奥运化
在国家体育总局的大力支持下,功力大赛这一新兴赛事在未来的发展中,要面向世界、面向奥运会。据了解,国内新兴赛事连续3次试举办成功之后,就可申报锦标赛。这为武术进入奥运会增添了新的砝码。本次大赛的成功举办,为武术的国际化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4、功力大赛的裁判队伍建设要树形象、规范化
裁判的形象问题是竞赛规范化的生命线。只有裁判的形象好,才能带动运动员、教练员和其他服务人员的整体形象有生机和活力。这就要求裁判员不仅加强自身的业务学习,相互尊敬、互相学习,还要积极与运动员、教练员和领队相互交流、相互尊敬。既要严肃认真、公平执法,又要耐心细致、宽以待人。本次大赛之前的 “第三次全国武术功力大赛裁判员、教练员培训班”就是以这种规范化竞赛的裁判标准执行和要求的。
武术国际化、奥运化离不开科学规范的竞赛形式,为了武术功力大赛的竞赛发展,国家武术管理中心专门抽调有十年竞赛工作实践经验的冯宏芳女士,挂帅武术功力大赛的竞赛工作。国家体育总局竞赛处的孙远富处长在观看了的比赛后,对武术功力比赛中竞赛的规范化和比赛的发展前景给予了充分肯定。
诚然,用创新的精神来研究开发武术功法运动,不断提高武术的第三大运动形式影响,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整个武术界齐心协力来作,也热切呼唤一直关心支持这一新兴竞赛形式的武术和社会各界人士继续关注与支持这一赛事。用康戈武教授的话来说就是,“我们要把武术功力大赛的举办看作是一种历史责任,要站在民族体育复兴的高度,以奉献的精神办好这一新兴赛事”。我们相信,在科学规范化发展的基础上,武术功力大赛的兴办必将引领武术发展的新浪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