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太极拳网
中国太极拳网 > 太极资讯 > 流派采风 > 中州武术的尊师礼节(正文)

中州武术的尊师礼节

2008-09-08   网络
  





太极名家王战军收徒

  中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尊师重道是我国传统的优良美德。《尚书·泰誓》云:“天佑下民,作之君,作之师。”此处把君与师等同起来,可见师之重要。荀子提出了“天地君亲师”。他认为,“礼有三本: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君师者,治之本也。无天地恶生,无先祖恶出,无君师恶治。三者偏亡,焉无安人。故礼上事天,下事地,尊先祖而隆君师,是札之三本也”(《荀子·礼论》),并进一步从国家兴衰与尊师的认识高度上指出:“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贵师而重傅则法度存。国将衰,必贱师而轻傅;贱师而轻傅则人有快,人有快则法度快。”(“快”是放肆的意思)因此,不论是书香门第还是平常百姓之家,在社会的各个阶层的人家中,都供奉有“天地君亲师”的牌位,一刻也不敢忘怀,尊师观念已经家喻户晓,深入到了人们的心中,成为中华民族独具的文化传统。直至近现代一些尊师的礼俗仍然在社会各阶层、各行业广为流传,并构成那个行业的行规礼俗的一部分。

  在过去,武术作为一门技巧性很高的技艺,在某种程度上说,是养家糊口维持生存的手段,大多采用口传面授、师徒传承的方式进行传授。因此,中州武术界非常讲究尊师礼节。这种尊师重道的传统习俗,在中州的许多拳种流派中一直沿袭至今。它主要由拜师、侍师、敬师、报师、祭师等几个方面组成尤其看重拜师仪式,认为只有通过拜师仪式,老师才会把自己看成他的真正学生,自己才会被老师另眼相看,才能学到真正的功夫。老师把举行过拜师仪式的学生称为“入师弟子或入室弟子”,没有拜师的学生只是“记名弟子”。因此,不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把拜师仪式看作是非常隆重和严肃的事情。下面我们把在中州流行的尊师礼节的程序作一介绍。



  老师接过学生呈上来的帖子,宣布愿意收此学生为徒,并向学生介绍本门的门规戒律,要求学生严格遵照执行。有的老师把这些门规戒律事先写好,拜师时交与学生。同时,老师向学生还礼,赠予学生礼物。这些札物一般为武术器械和服装鞋袜等,大部分老师送学生练功穿的鞋子,意思是要脚踏宴地地刻苦训练。

  举行完上述仪式程序后要以老师的名义请参加这次拜师仪式的所有人员吃饭,意思是请武林界的各位同仁认识自己新收的徒弟,并且请诸位以后要多加关照。席间拜师学生要向客人敬酒,以便加深印象,增进对自己的了解。

  一旦举行完拜师仪式就等于人师,就要遵循“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规矩。老师对待爱徒要像对待自己的亲生儿子一样,精心传授技艺:学生要把老师当作自己的父亲一样来尊重和侍奉,把老师的妻子称为“师娘”,平时要尊敬老师老师家里有什么事情需要帮忙要主动去做每到传统节日要带上礼品慰问老师。在中州武术界有着“三节两寿辰”尊师的传统,即春节、端午节和中秋节三个节日,老师和师娘的生日都要以时令果品敬献老师,以表达对老师的尊敬和感谢老师的教育之恩。

[1] [2] 下一页

返回中国太极拳网首页>>
    掌上阅读

    扫描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

    转载请注明:转载自中国太极拳网 http://www.cntjq.net/
    本文链接http://www.cntjq.net/news/3691.html
    版权声明: · 凡注明来源中国太极拳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 非中国太极拳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版权问题需要处理,请与我们联络。电话:0391-3820890 邮箱:9450042@qq.com 新闻投稿新闻投稿

    太极热图

    太极头条

    爆料平台

    扫描二维码关注中国太极拳网
    新闻热线:0391-3820890
    爆料邮箱:9450042@qq.com
    欢迎网友提供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