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太极拳网
中国太极拳网 > 太极资讯 > 流派采风 > 陈家沟认祖归宗随想(正文)

陈家沟认祖归宗随想

2008-09-08   taiji.net.cn
  

 

    2005年7月的一个深夜,我接到马国相师父从广东打来的电话,师父让我准备一下,7月30日随师父一道去陈家沟为师爷祝70大寿。

    陈家沟是中国近代史上陈氏太极拳的发源地,是我跟随师父学陈氏太极拳几年来,一直向往要去朝拜的太极拳圣地。这次是师父亲自领我这个徒弟到陈家沟,为师爷陈启旺老先生(陈氏太极拳十一代传人)祝寿,师父给我这个外姓的陈氏太极拳弟子一次认祖归宗的机遇。自接电话的那一时刻起,我的心就没有安稳过,几年来的梦想马上就要变成现实了。陈家沟是什么样子呢?眼前不时的出现电视片《陈家沟太极拳》中的景象,当年拍片中的主人公陈小旺大师37岁,电视片中介绍的“农民社员陈启旺”就是我的师爷,“农民社员陈启旺”一家八口人练太极拳,号称太极拳之家的师爷家又是什么样呢?

    我用了十几天的工夫,梳理我跟师学艺(练太极拳)五年来所遇到的疑难问题,心中想这次见到师父、师爷一定要搞明白陈氏太极拳的功夫练法。29日我们由南到北来自不同省市的十人,相会在温县的一家宾馆后,由师父领队急切的到陈家沟拜见了师爷。

    温县到陈家沟的距离很近,乘车用了十几分钟。就陈家沟的外观而言,与几十年前片中的场景没有多大的变化,陈家沟并没有因为是陈氏太极拳的发源地,而被炒作起来。陈家沟也没有因改革开放的经济浪潮,而改变淳朴农民与事无争的天性,师爷家住的房子是一个典型的中原农村四合院结构,师爷家中人口很多,再加上我们的到来,显得院内空间很小,当年电视片中练拳的七位年轻人,如今他们的小孩都已经很大了。我们与师爷相见之后,师爷的话语并不多,从他淳朴面容里,的确有一种“农民社员”的形象。但是我感到这位师爷是一位非常慈祥的老人,一家人对我们的到来招待的非常热情。师爷令人敬佩之处是;培养出了象我师父这样卓有成就的太极拳名家,而且他的子女在太极拳界也十分出色,二女儿陈桂珍,被公认为“太极双剑女皇”;三儿子陈根全,在佛山开一家太极拳馆;其他几位子女也在外地从事太极拳教练、讲学,为陈氏太极拳的传播和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在与师爷交谈的初始,我对师爷那种带有河南乡音的话语不太适应,基本是我问什么,师爷答什么。渐渐的开始谈到了我对太极拳的认识上了,我根据《道德经》得“物”方法,问太极拳是否练的是物质转变成能量的过程?师爷答:是。我问如何练?师爷说:不好说,丹田能量用眼睛看不到,只有一点点的体会,所以说太极拳架的结构变化差一点也不行。

    我又根据远古时代修炼炁的炁字(无火练功之法)和吐纳养生练法,问及太极拳是否将丹田之气沉到海底(脚底永泉穴)。师爷答:只有这样练,身体才能出现一气贯通的整体劲。当我根据《心经》的修炼方法,问及太极拳是否是通过身体的螺旋缠丝运动,将体内的气(能量)与身体的骨、肉等物质达到均合,使身体(阴)与体内能量(阳)平衡。师爷讲:身体不练时,如同一盘散沙。练太极拳的目的,是使身体练成为一体。自这之后,师爷站起身来,开始讲解双腿在拳架中的重要性,腿是太极拳的根,它的结构变化可以直接影响太极拳的整劲------。

通过师爷一家人对我们太极拳架子的纠正,以及讲解腰、髋和双手在太极拳推手中的运动关系,这次太极拳圣地陈家沟之行受益很大,进一步体会到了太极拳的实用性。几位师叔又带领我们参观陈家沟村与太极拳有关的几处景点,后来我们依依不舍的离开了这一陈氏太极拳圣地“陈家沟”,离开了我们的亲人。

在回来的旅途上,我们到洛阳的白马寺、龙门石窟、少林寺、嵩阳书院等一路上的旅游景点参观,看到了一千六七百年前人类历史上留下的宏伟建筑,随以经过千年的沧桑洗礼,但是在这些建筑中还可以看到当年的辉煌气势,我们以此为依据来炫耀中华民族的昌盛时期。陈家沟的老师傅与这些古建筑相比,简直就是一位陈氏太极拳的活化石,他虽然生活在中原农村,外表朴实无华。但是他对太极拳的认识超出了一位农民的视野,师爷在为我们讲解腰劲的用法时,举了一个狸猫捕鼠的例子,狸猫很轻的向前上步,当时机一到,躬腰后脚蹬向前跳跃。这个例子说明:太极拳是轻(虚)重(实)转换,快慢相间,腰脊劲练不出来,身上就没功夫。

    根据师爷对太极拳的指导性讲解,我们认识到太极拳的功夫境界并不是不解之迷。师爷说:练太极拳时确实需要动脑,但不是猜疑,通过正确的方法练习,逐渐的使身体生根。太极拳是通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一个修炼过程。 我按照师爷讲解的身体结构体会出,当双手立掌时,全身确实有一股掤劲。如果你仔细研究太极拳的运行过程就会发现,太极拳可以用机械能解释,也可以用机械运动原理加以描述。这时你就会认识到,人的身体就是一个载体,身体的每一动都要受到牵制,身体只有练到这时,才能体会到太极拳是一个综合实体,一(丹田能量)动,身体无处不动。一(丹田能量)静,四肢百骸皆静,如同山岳威严屹立。

    根据我对人生修炼的探索,发现师爷讲解的太极拳的修炼是对一种身体潜能的开发,身体的这种潜能爆发,是有一定局限性的,所以在练法上对身体的要求比较苛刻。师爷说:差一点都不行。拳论说:“差之毫厘,谬以千里”。但是不管怎样讲,我对太极拳的体悟,在方向上是与师爷讲解的太极拳练法合拍了。这一合拍,可以证明太极拳在练法上是可以用一些经书作指导的,太极拳练出的功夫(身体能量转换过程)也是有层次标准的。

    师爷的一席话,语言纯朴,平易近人,在我看来,他老人家不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农民,在人体科学研究上,师爷应该是位合格的教授。从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方面讲,师爷继承了自“艮古”时代就有的,人类研究修炼身体的一种方法。以上就是我陈家沟之旅的收获,说明几年来我对太极拳的研究没有错,这次认祖归宗之行,使我悬着的心开始平稳的跳动了,今后还要顺着探索人生修炼之路继续走下去------

返回中国太极拳网首页>>
    掌上阅读

    扫描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

    转载请注明:转载自中国太极拳网 http://www.cntjq.net/
    本文链接http://www.cntjq.net/news/3642.html
    版权声明: · 凡注明来源中国太极拳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 非中国太极拳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版权问题需要处理,请与我们联络。电话:0391-3820890 邮箱:9450042@qq.com 新闻投稿新闻投稿

    太极热图

    太极头条

    爆料平台

    扫描二维码关注中国太极拳网
    新闻热线:0391-3820890
    爆料邮箱:9450042@qq.com
    欢迎网友提供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