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太极拳网
中国太极拳网 > 太极资讯 > 流派采风 > 偶像膜拜与传承模式(正文)

偶像膜拜与传承模式

2008-09-08   taiji.net.cn
  

    世上的各行各业,都有各自的流传模式,也大都有各自的膜拜偶像。哪怕被高高供奉起来的这个偶像,跟供奉人的“本职工作”没有多少必然联系,偶像所受的香火却依然极旺。钉鞋的供孙膑;开旅馆的供关公;“戏子”供唐明皇;妓院青楼供管仲……谁能搞得懂这些历代名流怎么会跟这些行业扯在了一起;谁又弄得清烧炷高香这些偶像是否就会保佑自己于冥冥之中。假如管仲不得齐桓公的重用整顿国政?假如孙武的后人孙膑不生擒庞涓,留有传世的《孙膑兵法》?假如关云长没有过五关斩六将的丰功伟绩,难以说今天还有这么大的名头,受到膜拜?
    武术界的膜拜偶像也极有历史和讲究。远的有本门祖师、达摩、张三丰,甚至轩辕黄帝。近的有本派鼻
祖、现世名人以及磕头师父……在不少诸如大圣X、行者x、武松x、八仙X等等拳式里,也透着“名人崇拜”。当然,这些都是正面的正义的化身,绝找不到诸如白骨精、潘金莲之流的阴邪龌龊形象。现在有人把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里的什么爪,什么掌也变成了“现实”,借名生利,足以看到今人偶像崇拜的心理与手段,远比古人晦暗与投机。
    中国武术历来讲究的是师徒传授模式。磕头拜师结为“父子”后,才有可能求得那“真传一句话”。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古训,再加上中国人自古就有孝顺长辈的传统,何况还有那“一句话”的诱惑,
拜师后也就等于套上了难以解脱的“枷锁”。这种模式到现在一点也未“疲软”。入了师门,即如同“卖
身”给了没有血缘关系的“家长”。“家长”就是弟子们的偶像,可以说一不二。哪怕“家长”的“决策”并不高明,甚至跟当前的社会信条相悖,带有一股怪怪的魔味。弟子在这行帮式的小圈子里唯有俯首听命,
言听计从。否则,不用说学到那“真传”,就是在行帮里当一个“顺民”也难。
    师徒之间口传心授的模式,门派中家长式“统治”,社会中行帮式存活,在过去历朝历代小农经济的特定社会环境下,适应了武术行业技术特性的需要。这种形式对武术的流传起到过作用,培养出过本门的“研究生”。然而,到了现代社会,若依然还是抱着老皇历不变,老惦记着自己能一呼百应,将徒弟死死地捆在自己的“作坊”里,让徒弟整天对自己顶礼膜拜,就难以说对武术的大范围普及推广有多大的助力作用,也很难说还能造就出一代明师。假如模式变味成了魔式,有人再借着这种魔式呼风唤雨,为所欲为,做一些违背社会公德和人们认可的行为规范的勾当,那就让人后怕了。
    东汉的哲学家王充说过:“有长于彼,安能不短于此?”很多近代和现代的知名拳师深知此理,也因此深得裨益。他们自己多方拜师,精一拳懂多拳,融会贯通,成为一代明家。他们“心底无私天地宽”,让弟子广泛涉猎,兼收并蓄,“多学科”融合,课徒成才。他们这种“开放式教学”的模式,要比当今某些视弟子为“私有财产”,把模式变为魔式的“大师们”的境界高得多,也要比那些别人不抬自己抢着坐上台的“偶
像”高大得多。须知,真正的偶像是自诩不来的,没有过人的实力和实践检验,爬上台子也会摔下来。
    其实,有脱不掉、打不烂的血缘关系,不一定就能子继父业,更何况没有血缘关系的师徒呢?单靠师徒“家庭作坊式”相传模式,如今已很难适应社会对武术的需要,造就出大批武林高手。因此,改变传承模式,已到了武术界仁人志士应该思考和行动的时候了。
返回中国太极拳网首页>>
    掌上阅读

    扫描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

    转载请注明:转载自中国太极拳网 http://www.cntjq.net/
    本文链接http://www.cntjq.net/news/3611.html
    版权声明: · 凡注明来源中国太极拳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 非中国太极拳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版权问题需要处理,请与我们联络。电话:0391-3820890 邮箱:9450042@qq.com 新闻投稿新闻投稿

    太极热图

    太极头条

    爆料平台

    扫描二维码关注中国太极拳网
    新闻热线:0391-3820890
    爆料邮箱:9450042@qq.com
    欢迎网友提供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