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太极拳网
中国太极拳网 > 太极资讯 > 流派采风 > 理智是杂志的立身之本(正文)

理智是杂志的立身之本

2008-09-08   taiji.net.cn
  


    2005年4月18日,风和日丽。

    在河南省焦作市中级人民法院,被称为“中国太极拳界名誉侵权第一案”的“和有禄状告张杰和《武当》杂志社名誉侵权”案在众多新闻记者和旁听者的关注下,再次敲响了法锤。终审裁决,维持了一审判决。作为第二被告,《武当》杂志称对本案的发生感到“有点意外”,认为本案“有点意思”,表示“有信心”将官司打到底,但最终仍以败诉而告终。

    由《武当》杂志为载体孕育的此案,它的发生和结果,以石击水,荡起了层层涟漪,引起了法学界、学术界、武术界和新闻界众多人士的关注,给人们带来了许多启迪和思考。

    2004年,《武当》杂志因与张杰(河南沁阳人)一起,在《武当》杂志第七期登载文章,谩骂攻击《和氏太极拳谱》的作者——和氏太极拳传人和有禄,被和有禄告上法庭,成了被人们称为“中国太极拳界名誉侵权第一案”(简称和案)的第二被告(第一被告为张杰)。温县人民法院于2004年12月21日在温县法院开庭,经审理,判《武当》杂志和张杰败诉并赔偿相应的经济责任。

    判决下达后,《武当》杂志不去理智地、认真地总结教训,反省自己的办刊原则和方向,而是“跛子打趔趄,只怨路不平”,采取了一系列令人费解却又大失人心的错误做法。

    一是他们在《武当》杂志发表文章,将法庭的败诉者誉为“大侠”并向其敬礼,还通过该杂志,向国内外发表贬损我国法律制度的导向性文章。

    为了表示对法庭判决的不满,他们在2005年第三期的《武当》杂志上,发表题为“敬礼!大侠!”的文章,将败诉者张杰奉为英雄,为张杰的侵权行为撑腰打气。接着又在《武当》第四期上,以《武当》主编刘洪耀答记者问(简称“答问”)的方式,发表了题为“护法卫道、弘扬国粹”的文章。在文章中,他们称:打这场官司“不过是一个有点意思却没有多少悬念和刺激的游戏罢了”,“败诉,并不是因我方理、据不充分,而是因为在我们这个时代,民主法制建设还在规范进程中”,“这个官司在温县打,当然不利于我方”。并称法庭依法对他们的判决 “是没有道理的”。他们通过《武当》这个媒体,向国内外读者宣示:在中国的一个县级法院,可以像玩“儿戏”一样地将有充分理由和证据的当事人判为败诉——这就是中国法律制度正在建设中的现状。

    “陋妇莫夸自俏丽,他人多有评说声”。二审中张杰的再次败阵,对《武当》杂志所谓的充分理据又是一次有力的否定。中国有句俗话叫“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在我国,不管是哪个地方的法院,法官是国家法律的象征,他们是代表国家在执行法律。一审后,《武当》杂志目不见睫,不服法院公正的判决,不是通过法律的渠道上诉反映,却公然在自己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武当》杂志上,以歌颂败诉者的方式发泄对法庭的不满、发表贬损我国审判制度和法律的言论。并声称,要针对法庭的判决,召开一次国内外人员参加的联谊会,对有关事情发表决议和声明(本活动的公告已在网上和 《武当》杂志2005 第四期发表)。我们认为,这是非常不理智的行为。

    二是以杂志为媒体,继续对不同观点者实施人身攻击;非法筹备活动,制造太极拳界的分裂。
太极拳发源于温县陈家沟,这是自民国至今,经国家有关部门的许多专家学者的反复考察论证后,所下的定论。这个结论,已被政府部门写入了国家的官方史志——《中国武术史》向国内外发行,此内容并被列为国内各大专院校的武术教材。这些,连许多在武当山习武练拳的人也深知其真。笔者结识过几个曾在武当山学拳习武的朋友(其中有在武当山跟温县的拳师学过拳,后又到温县寻根学拳的人),他们对武当山现在流行的太极拳的来历,都不讳言。可是,《武当》杂志为一隅之利,为获取本杂志在生存上的支持,公然对外宣称他们“旗帜鲜明地否定陈家沟是太极拳的发源地”的立场(见该杂志第四期刘洪耀的“答问”),在国内外太极拳界制造理论上的混乱。特别是去年以来,他们索性撕下罩在自己头上“公正”、“平台” (甚至自贬为广场) 的面纱,按奈不住浮躁的心情,“天下本无事,有人爱拨弄”(刘洪耀语)地在《武当》杂志上,发表张杰肆意对不同观点者进行人身攻击的文章,惹上了一场侵权官司,使《武当》杂志“增加了一点额外的工作量,同时也觉得好笑”(摘自刘洪耀“答问”中语)。法庭败诉后,《武当》杂志并没有去认真地反思自己,反而在“答问”中指责被侵害者:“学术之争,为什么把我们告上了法庭?”如此指责,混淆了“学术争论”和“名誉侵权”的概念。似乎在向大家讲述这样一个故事:甲乙两人,因某件事情上的意见分歧,甲方操刀重伤乙方被乙方怒告,面对法律的审判,甲方责怪乙方不该因对某件事情的意见不合就将自己告上法庭。此种指责,非是无知便是对法律的漠视。

    官司之初,《武当》杂志本能够理智地选择积极的办法,取得对方的谅解,以保本刊对外宣称的“平台”的名份。可是,让人遗憾的是,他们却公开地站在张杰的立场上,鹦鹉学舌地向他人进行侵权活动,选择了一条最后足以令自己措颜无地的道路。最为可笑的是,就在他们实施侵权行为的同时,一边仍煞有其事地在向法庭奢谈本刊的“平台”和“广场”作用,强调文责自负。首尾乖互,自为矛盾。

   “行意”拂袖而去,“八卦”甩手离走,《武当》杂志紧拉太极拳衣襟不放的心态和立场,本来是路人皆知的事。 所谓的“平台”之说,只不过是“皇帝的新衣”罢了。但鉴于许多事情就是言人人殊的,所以,《武当》杂志以“反对陈家沟是太极拳的发源地”为己任、为特色,刊之常情。但该杂志另外一些出格的做法,却难以让人恭维:

    2004年,《武当》杂志在第九期上很被动地发表了一篇有关围绕《和式太极拳谱》引起的争论的调查文章,他们在删改此文章的同时,将文章中的一个“我”字,竟改成 “某某某先生”五个字,造成了对“某某某”先生的贬损。当“某某某”先生向其主编提出质询时,他们窃钟掩耳,拒不承认其所为,将错误嫁祸于作者,在作者和“某某某”先生之间制造嫌隙,引起了两人的强烈不满。最后虽以“纯属较对问题”而搪塞,但将一个字改成不同概念的五个字的事实,“纯属校对问题”之说被人们认为是欲盖弥彰。

    最近,《武当》杂志为了捡回自己因得不到法律支持而丢失的面子,在2005年《武当》杂志第四期上,刊登了一则本杂志社和武当拳法研究会筹备召开《武当赵堡太极拳联谊会》的公告 。为制造“多助”的舆论效应,在公告中,他们未经本人同意,盗名欺世,将温县赵堡村的党总支书记吴金增和其他三位太极拳传人列为筹委会成员,并在“赵堡太极拳”的前面冠以“武当”二字。还在网上发出新闻,谎称这几个人向此次联谊会的筹备会发出了贺电。他们这种连续弄虚作假,自暴其陋的侵权行为,引起了赵堡村和有关人员的强烈不满,使本来曾给于在茕茕孑立中的《武当》杂志以同情和支持的某些人也“羞与樊哙为伍”,声明不参加他们组织的活动(见附件)。

    “和案”的最终判决结果,稍有法律常识的人都是很清楚的,《武当》杂志应不例外。所以,尽管其主编刘洪耀在“答问” 中宣称自己理据充分,要“全力支持张杰”将官司打到底。但是,一审后,《武当》杂志不仅没再上诉,反而因心疼自己的路费钱,在二审时“人场”“钱场”都未帮张杰一把,使这个被《武当》杂志称为的大侠“孤军作战”,终因交不起上诉费被二审裁定按撤诉处理,维持了一审的原判。此时,聚焦张杰一方,全然看不到刘洪耀在“答问”中所讲的“群情激动”、“得道多助”的场面,此情此景,倒令人倍感张杰先生的冷落与凄惨,与和有禄打官司时众人解囊相助的场面形成了强烈反差。不知眼下张杰遭遇的“寡助”,是否与“失道”有关?

    笔者认为,《武当》杂志淡漠法制观念,站在“旗帜鲜明地反对陈家沟是太极拳发源地”的立场上,不断发表污辱和攻击不同见解者的文章,以学术研究为幌子,蓄意制造太极拳界的矛盾和分裂,已严重地违背了一个刊物的办刊原则和方向。此风不息,它带给武术界的只能是局部的分裂与混乱。昭昭者示人以聪慧,昏昏者给人以庸愚。为营造武术界祥和友好的和谐局面,我们要帮助《武当》杂志大声呼唤——“归来兮!理智!”。

附件:
1、温县赵堡村委和赵堡村总支书记的声明(复印件)
2、赵堡村和式太极拳传人和保森的声明(复印件)

返回中国太极拳网首页>>
    掌上阅读

    扫描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

    转载请注明:转载自中国太极拳网 http://www.cntjq.net/
    本文链接http://www.cntjq.net/news/3594.html
    版权声明: · 凡注明来源中国太极拳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 非中国太极拳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版权问题需要处理,请与我们联络。电话:0391-3820890 邮箱:9450042@qq.com 新闻投稿新闻投稿

    太极热图

    太极头条

    爆料平台

    扫描二维码关注中国太极拳网
    新闻热线:0391-3820890
    爆料邮箱:9450042@qq.com
    欢迎网友提供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