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太极拳网
中国太极拳网 > 太极资讯 > 流派采风 > 马岳梁: 太极拳是怎样传到北京的(正文)

马岳梁: 太极拳是怎样传到北京的

2008-09-08   taiji.net.cn
  
  编者:马岳梁(1901-1998),吴氏太极拳宗师吴鉴泉之长婿,与其夫人吴英华均为当代著名吴氏太极拳家。
  以前武术的历史,向来缺少文字资料,口头流传者居多,这部“口传史”虽不能断定就是信史,但其中保存了当时人们的看法、说法及涉及的领域,这就为后来的研究家、考证家提供了一些线索与资料。马岳梁先生以其独有的身
份及所处年代、环境,所见所闻似更富含历史的信息,故其所述,当比那些道听途说式的“口传”,更有价值。

  1984年5月,上海吴式太极拳的代表人物吴英华和马岳梁二位老人,前来北京看闺女。北京市吴式太极拳家王培生。李秉慈和翁福麒等携弟子20余人,于6月1日上午,在中山公园“来今雨轩”举行欢迎会,宴请吴、马二老。另有河南郑州市吴式太极拳研究会会长王梦南先生也参加了欢迎会。会上,大家向二老请教,请马老讲一讲太极拳是怎样传到北京来的。马老欣然开讲,此文据录音整理:

    那是清朝同治年间的事,先从杨露掸说起。他是河北永年县人,绰号叫“转杆子三爷”,那时他已然成名,号称“杨无敌”。永年县另有一家姓武的,是武禹襄的族人,叫武汝清他考中了进土,后来放任到河南温县做知县。所以,他对陈家沟的太极拳和同乡杨露样的夫都很了解的。再后来,武汝清屡升,先到北京任编修,后又升为侍郎,就如同现在的副部长,按现在来说是高级官员了。所以,他与王公大臣们都有来往,其中有一个石贝勒(是六爷)患半身不遂,没练过武功,想让他儿子练武功,要请个名师来教。武汝清说,你要请呢,我们那儿有一个,我给你请来。石贝勒说,那好啊,你就给我请来吧。据说是这样的,我也是听老人讲的。于是就把杨露禅请来了。请来后,杨露禅一手拉着石贝勒的手说,你老人家为什么不下地啊?石贝勒说,我已经多年不下地了。杨露禅说,你们把鞋拿来给石贝勒穿上,鞋穿上后,杨露禅一架石贝勒的手,就在屋里走了一圈。然后上到炕上,石贝勒很佩服了(这是杨露样一进门就露了一手)。石贝勒说:好,你的功夫高明的多,我马上叫我儿子给你磕头,拜你做老师,跟你学功夫。他儿子叫石少男。那是杨露禅进京后收的第一个徒弟。就在贝勒府里。另外,宫室里有一个叫岳柱臣(谐音)的,是武状元出身的,官做到将军,是岳飞的后代,河南人。他知道杨露禅的功夫,所以他也要拜杨露禅做老师。杨露禅不敢收,因为,他第一是武状元出身,第二又是将军,跟王爷是平起平坐的人物。可是还是坚持拜杨露禅做老师。

    除此二人外,以后王宫各大臣、贝勒爷们,到府里来跟杨露禅学一手两手的.那人数就多了,但那些不是正式的徒弟。后来又介绍杨露排到旗营里做教官。旗营里呢,是培养中级军官的,都是八旗子弟,那么在这里教的人就良多了。其中有三个人学得特别好,学得时间也长,这三人也要拜杨露样做老师,这三人就是万春、凌山、全佑。全佑呢,就是吴式的第一代。杨露禅说不行,你们要进门呢,就拜我儿子班侯吧。这三人就是尊师尊导,老师叫怎么做就怎么做。就拜杨班侯做老师,但实际上练拳还是跟杨露禅练。这三人的功夫是各有不同,万春得刚劲,凌山善发人,全佑公呢,是刚柔相济,有刚有柔。那么杨露禅为什么不收他们三人做徒第呢,大家猜一猜什么意思,其实也很容易猜到。因为,他那两个真正的徒弟,一个是将军,一个是王府贝勒子,这要跟他们称兄道弟那哪成啊,跟他们是走不到一条道上的。而拜他儿子杨班侯是没有问题的。可是,从那时起,杨露禅回家休息一年,杨班候在京教拳,他功夫是好,但你不能向他提问,你要问,出手就打人,脾气很不好,他喜欢教你就教,不喜欢教你就不教。杨露禅返京后,他两个徒弟说,老师啊,你走了一年,我们什么东西也没学到,班侯兄没教我们什么。杨露禅一听,便说,我辜负你们,后来,杨露禅又教了他们几年。岳柱臣学得好,功夫有提高,后来带兵打外国人,他一马一刀冲入敌兵营,杀了不少外国人(八国联军),也算是抗外英雄。但他后来没有传人。其他学过三手两手的就更没有传人了。

    其余的万春呢,他后来有没有传人,我在现场没有访到跟他学拳的,凌山也没有传人。只有吴式这一代。全佑公他外号叫全三爷。我为什么了解这么详细呢,因为,我……父(此处听不清)做九门督察御史,就是九门提督,就等于是现在的城防司令。全佑公一年到我家住的时间起码在二百天以上,因为原来就是亲家。我的三祖母喜欢全三爷,常叫他来喝酒,娘儿俩常在一起喝酒。但是,我年轻的时候,不相信太极拳,我练的是硬功夫,曾拜刘(月琴)老师学通臂,还学过摔跤,学过查拳等很多东西。但是后来跟太极一干总干不过人家,后来我才改学太极拳。从20岁学起,一直到现在。从20岁学到29岁,30岁我们(和吴英华)才结婚,在上海结的婚,一直到现在没离开过(鼓掌)。

    太极拳传到北京的第一步,也是第一阶段,是在清朝同治年间,传到宫室、王府和旗营,习练人群是王公大臣、将军贝勒、王子和八旗子弟;第二步,也是第二阶段,是把太极拳传到社会上。那是民国二年(1913年),当时杨式门中的另一位弟子许禹生,在北平创立体育研究社,社址在西城劈柴胡同,那里房子很大,有五个院子,开设好多项目,有田径、足、垒、少林等等,太极拳是其中的一个项冒。开始邀请杨少侯、杨澄甫、吴鉴泉三位教授太极拳。从那时起,太极拳开始公诸于众,传于门墙之外,造福社会。在此之前,太极拳是关起门来练的。换句话说是在家里练的,不给人家看,这叫内家拳。你在公开场合看不见,也找不到。外家拳是保镖护院,行侠卖艺,是打给人看的。内家拳是武当拳,外家拳是少林拳。

    体育研究社成立后,从此太极拳首次向社会公开招生,但报名者不完全是年轻人,有的是老头儿。可太极拳原有跳跃、发劲等高难度的复杂动作。面对新的学习对象,有些高难动作显然是不适合了。于是,有两位教师,把原有的跳跃、发劲等复杂动作都取消了,这就是杨澄甫和鉴老(吴鉴泉),他二位将太极拳都改为慢架子,这样算是太极拳的进步,变成连绵不断,缓慢柔和,适合大众健身运动,人人都可以练习。所以,杨式太极拳的定型人是杨澄甫,吴式太极拳的定型人是鉴老(吴鉴泉)。后来就叫杨式太极拳和吴式太极拳。这以后,太极拳就在北京社会上公开传流开了。一直到现在。

    有一位杨少侯,很固执,坚持不变。他说:“我就是这样打,我就是这样教,爱练不练”。他就是固执得很,脾气也很大,出手就打人。因此,学员中能够忍耐下来的,只有一位。剩下的还没有看到真正跟杨少侯练的。他的功夫好不好,好。但教学方法令人受不了。“曲高和寡”。

    杨式太极拳由杨澄甫定型发展到现在,吴式太极拳由吴鉴泉定型发展到现在。这就是吴式太极拳的形成和发展情况。那么,吴式太极拳除了慢架子以外,还有一套快架子。1982年北京召开武术工作会议,国家体委要求发掘传统套路贡献给国家。我们吴式太极拳就挖掘出了快拳套路,现在叫吴式快拳。是原来就有的快拳。那时,郭松亭、王茂斋、吴鉴泉他们兄弟三人都是要好的,这哥仨一道研究,一道发展,所以,郭老练的、王老练的跟吴老练的都是这个,不过各有特色,就如写字一样,颜、柳、欧、赵,到最后呢,各有自己的一套。这三老呢,各有长处,郭老文学很好,书法绘画也好,讲太极拳理论是头头是道。我们跟郭老是亲戚,跟鉴老也是亲戚。我从几岁上就知道太极拳的由来。那时体育研究社有一个秘书长,叫南焕林(谐音),他与许禹生是表兄弟,我跟南焕林也是表兄弟,我们之间都是表兄弟。我经常去体育研究社,一期、二期的毕业照像,我都加入了,我们家至今还保存着照片。所以,我对太极拳这段历史是很清楚的。这就是太极拳传到北京及吴式太极拳创始的情况。
返回中国太极拳网首页>>
    掌上阅读

    扫描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

    转载请注明:转载自中国太极拳网 http://www.cntjq.net/
    本文链接http://www.cntjq.net/news/3588.html
    版权声明: · 凡注明来源中国太极拳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 非中国太极拳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版权问题需要处理,请与我们联络。电话:0391-3820890 邮箱:9450042@qq.com 新闻投稿新闻投稿

    太极热图

    太极头条

    爆料平台

    扫描二维码关注中国太极拳网
    新闻热线:0391-3820890
    爆料邮箱:9450042@qq.com
    欢迎网友提供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