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11月26 日,我与陈家沟村长兼支部书记张蔚珍、陈家沟太极拳研究会负责人陈俊岭、太极网站记者张金鹏一行,驶上了重访永年广府之路,这是我第五次到古城广府的访问。十几年来,两地从事太极拳工作的领导和太极拳爱好者经常性的互访和合作,象一条充满情谊的纽带,将两地之间的太极拳友谊紧紧地系在一起。这次重访,主要是想学习永年广府镇的开发经验和进一步了解有关太和堂的情况,顺便再拜访一下那里的朋友。
浓情邯郸第一站
听说我们要到广府,邯郸的一些朋友早早地做好了接待准备。大家争着想尽一尽地主之谊,互相在一起叙一叙太极拳的情谊。
左起:于杨、张红军、李翘、温常宏、贾鹏飞(右一)
做东的是邯郸市于杨女士和她的几位朋友。于杨今年二十六岁,任邯郸市“于杨武术交流中心”主任,从事太极拳、意拳、跆拳道等武术的普及推广工作 。她是一个利索干练的人,言谈举止,既有中国女性的温柔娴雅与细腻,也不乏武林中人的豪爽与侠气。朋友相见,有道不尽的情谊和说不完的话题,杯盏叮当,不觉间几瓶白酒已瓶底望天。这样热情洋溢的场面,在我们 11月28 日 从广府归来到邯郸时,就又被在邯郸市百货公司工作的庞大明师徒几人重演了一次。
席间,大家兴致勃勃地谈到了各地太极拳朋友的联系与交往,谈到了各门派太极拳之间的团结与发展,并提出了拳友之间要互相多走一走,开展感情交流、信息交流和技术交流的建议,使我感触很深。
我们家乡有一句谚语,叫“树挪易死,人动则活”,中国人过春节,其中主要的一个任务便是走亲串友。可见,人们之间的互相拜访和交流在大家精神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
中国武术界,有着尊师重德的优良传统,正是这种优秀的传统文化,推动了中国武术的继承和发展,使“中国功夫”走向了世界。但是,由于这些文化,大都诞生于中国封建时代的土壤之中,门户之见、门派之别和辈份之分带来的某些消极作用,仍不同程度地在产生着影响。武术界那些并没有多大实际意义的“辈”、“代”之分,被一些人象看待军队里的军衔一样格外地看重,而炫耀间全不顾自己的技术高低。还有,一旦你跟张三拜师学了拳,在一般情况下,不经师傅同意,徒弟是不能或不敢再拜李四为师的。有的外国人,不了解这些“古老的中国文化”,不经意间就引发了师傅们之间的矛盾。我们不提倡学习盲目到邯郸学走路的那几个燕国少年,但我们应发扬邯郸赵武灵王搞“胡服骑射”的那种精神,大胆地吸收他人、他地的一些先进文化 。当今时代,很需要各武术门派的传人之间,每个武术名家名人之间,打破门户之见,从“掌门人”、“嫡传人”和“名人”的阴影下走出来,以诚相见,广泛地开展友好交流。这对于中国武术、特别是太极拳的推广和发展,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
可惜的是,我们武术(太极拳)圈内的一些人,受传统观念的禁锢和束缚,目前还不能做、不敢做或做不到这些。
这些年来,我由浅入深地在思考着一个问题:在武术界,“掌门人”的提法还能坚持多久?那个“尚”“手”为“掌”,在本门派中,崇“尚”一“手”挥出,众皆随之的“掌门”遗风中, “掌门人”一词的“掌”字现今还有什么实质性意义?在这个人们讲究现实,不再拘泥于固守常规,太极拳已成为人类共享财富的时代,就因为这个只是少数人欣赏的、盛名之下其实谁也难负的“掌”字,让同门人之间时常闹出“不愉快”三个字来。我赞成以“代表人物”的称谓来替代“掌门人”一词,这样的“代表人物”,可以有一个,也可以同时出现多个。只要他是武德和技术兼备的优秀者,打的拳能够代表本门派的风格,他就可以被称为本门派的“代表人物”,这些可以不受地域和姓氏的限制。
与邯郸朋友的一席话,引发了我的如上思绪。一管之见,可供大家讨论。
天下太极是一家。团结,是民族的生命。一个团体、一个家庭也是如此。我呼吁武术界、特别是太极拳界(因为它是追随人员最多的一种武术)的大团结,“刚柔互济、阴阳互补、阴阳共溶”,这本是太极拳的基本精髓,愿我们在学习太极拳武术的同时,更多地学习和掌握太极拳所蕴藏的深厚的文化内涵,用它来陶冶我们的情操,指导我们的人生。
开发中的古城广府
离开邯郸,我们在永年县城住了一夜.。第二天会见了县文化局副局长杜小顺、李建平、局办主任余德进等几个老朋友,获取了需要的有关资料,午饭后便驱车前往古城广府。
左起:余德进、杜小顺、陈俊凌、原福全、张蔚珍、李建平
广府过去曾是郡、府、州、县的所在地,只是近些年随着城市规划的发展,才降辈为镇。
这是一个文化底蕴很深的北方名镇,四周威严屹立的城墙,人称“九里十八步”长,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城墙外宽阔的护城河,以及再向外辐射的碧波荡漾的水淀中,菏花鲜、芦花放、鱼儿跃、稻花香的景色,在华北大平原上飞落了一幅美丽的江南风光。古代有位姓张的诗人,曾写了这样一首诗来赞美广府的景色:“桃花落尽柳花初,重作莲舟水上居。已敕行厨烹野雁,更催渔户打官鱼”。现在的广府,尽管现在它在许多方面因缺乏整容打扮而显得苍老、萎缩,但从中仍不难看出这座古城曾有的辉煌。
入城后摩肩接踵的人群,使我们的车只好缓缓而行。这里的街道,仍保持着相当年府台大人坐轿行走时的宽度。街面两旁,除了一些现代的建筑外,那琳琅满目的供乡村人享用的商品和此起彼伏的有着浓重地方口音的叫卖声,使我们仿佛回到了过去的年代。
太和堂后代陈萍与其孙子在太和堂门口
这座在华北颇有名气的名城,明朝以来和我们温县陈家沟有着密切的来往,至今这里还居住着陈家沟的后人陈萍一家。明崇祯7年,他的第12世祖陈继参(过去有人误认为是陈步邻),看中了广府的繁华,携资带物从太极拳故乡陈家沟北上,到这里开了个药店,取名叫“豫覃怀太和堂”(覃怀是怀庆府的别称)。除经营温县的怀药和河南一带的药材外,还有从川、广、云、贵等地采购来的名贵中药。因温县由怀庆府所辖,所以盛产于温的山药、地黄、牛膝、菊花被称为四大怀药。这四大怀药中,尤其以山药、地黄著名。特别是那种被称为“铁棍”的山药。被海内外人称之为“怀参”,那种滋阴壮阳的功效,被人们戏称为几个“受不了”,即:吃多了男女都受不了,种时间长了土地受不了(因山药需要摄取各种大量的微量元素,在同一块地里最多只能种两年,温县人一般一年倒一次茬)……温县的四大怀药,那时不仅在国内,而且在日韩及东南亚一带也大有名气。此店开张后生意很好,据说后来与北京的同仁堂、天津的达仁堂齐名,被称为华北三堂。有资料讲,那时华北较具规模的中药交易市场,三堂缺一而不开市。
到清朝嘉庆年间,店主是陈家沟陈氏第15世陈德瑚,此人与广府的武家大户交往甚笃。此人当时虽然“商”重于“拳”,但留给后人的贡献却“拳”大于“商”。是他,介绍了杨露禅、武禹襄二人到温县向陈家沟的太极拳传人学习太极拳,使这个封闭在陈家“围墙”内的家传武术,从此走向了社会,诞生了杨、武、吴、孙等几大太极拳流派。
一家太和堂,引结了两地的太极拳情谊。据今年71岁的杨氏太极拳传人、邯郸市老年太极拳协会副会长、傅宗元的弟子郭庆亭先生讲,早在他孩提时代,就是老一辈纷纷传颂的杨露禅三下陈家沟学习太极拳,最后成为“杨无敌”的故事,使他迷上了太极拳。这个在陈家沟多少年来妇孺皆知且口碑很好的“河北的魁”(福魁,即杨露禅)所传的拳,在当地颇具传奇色彩。有人讲,杨班侯(露禅之子)用一根芦苇就能把人挑上房顶。虽是夸张,但足以说明人们对太极拳的敬仰。每到广府,参观杨露禅和武禹襄故居、拜谒杨露禅的墓地,是我必做之事。每次所至,皆有收获。在为那里的变化而高兴的同时,也引发有不少思索。
这次到广府,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到杨露禅墓地的拜谒,这是我的第三次前往。
杨露禅安葬在广府西南10多公里的闫门寨村,那里是他的祖籍地,陪杨露禅在村北面长眠的有他的一些子孙後代。杨露禅墓座北向南,排在墓地的第一位置。在墓冢的左侧,穆然而立着杨露禅的纪念碑,碑文如下:
杨露禅墓志
杨式太极拳袓师杨福魁,号露禅,生于一七九九年,卒于一八七二年,祖籍本县闫门寨村,露禅自幼热爱武术,经太和堂药店陈德瑚推荐,拜河南陈长兴为师,此后矢志不渝,步行千里三进陈家沟学艺十八载。在北京瑞王府授拳,遂名震京师,时传艺于奉侯、班侯、建候三子,要求甚严,且自身治学态度严谨,刻苦研习,不断创新,形成舒展大方,身法中正和顺轻灵的架势,被世人仰慕和推崇。杨氏太极研究会遍布世界各地,这一宝贵文化遗产,将流芳百世,造福後代。现经永年县政府批准,将其墓地列入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标点为笔者所加)。
永年县广府镇政府
永年县文物保管所
一九九一年九月立石
出于对这位太极拳先哲的敬仰,我动员围观的几位学生拿来了几支粉笔,将碑文粉涂後用毛巾蘸水,将碑面认真地擦了一遍,使碑文清晰起来。我们一行向这位为太极拳事业做出重大贡献的一代宗师,深深地鞠了三个躬,并与在场的杨氏后人一起合影留念后,向他们提出了一些保护陵园的建议。
在广府两天,我们还拜访了陈德瑚的后代陈萍一家,与镇主管文体工作的副镇长郭立山、广府太极拳年会会长刘炳民、秘书长孔繁新,还有永年《太极》杂志主编杨宗杰和专程从150多里外的峰峰煤矿赶来的武式太极拳传人、永年太极拳联谊会副秘书长孙建国等朋友进行了热情友好的座谈。以太极拳为媒,我和郭立山、杨宗杰已是多年的老朋友,与孙建国的交往,是今年在马鞍山太极拳邀请赛时开始的。新老朋友相见,大家浸渍在两地太极拳交往的浓情厚谊之中。在我回到温县后,孙建国专门给我发了一个短信,以回味和纪念这次相逢,内容是:千古悠悠太极缘,温县永年心相连。民间功夫练得好,正统直系一脉传。两地领导常互访,振兴太极齐共勉。期待有朝访温日,共叙友情在中原。(在那里,我曾向朋友发出邀请,请广府的朋友有机会到温县一游,观赏黄河风光,考察那里的太极文化)。
左起:孔繁新、刘炳民、杨宗杰、郭立山、原福全、马立森、孙建国
在互叙交情的同时,他们向我们热情地介绍了县、镇政府领导重视古城广府的开发,发挥其一城一水一文化优势的打算和做法。这是一个振奋人心的规划。我们在参观杨露禅和武禹襄故居,拜谒傅锺文和赵斌的陵园时,已看到了他们“大笔浓抹的墨迹”,连同城墙外忙忙火火挖河清淤的人群和隆隆的机鸣,这一切都在书写着广府开发的新篇章。
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当你漫步在广府的城墙上,咀嚼着广府文化内涵的大餐,或观旭日东升,或望星空挂月,或观赏练拳者行云流水的拳姿时;当你俯视城内古色古香的建筑群中涌流的人群,聆听其欢笑和喧闹声时;当你站在广府护城河边的柳荫下,欣赏河面上划破涟漪、擦水而飞的游艇和悠然荡桨的小船,与垂钓者共享甩杆摘鱼的快感时;当你在城外鸭戏鱼虾、浆荡漪澜和荷花托绿的宽阔水面上撒网捕鱼或欢歌采莲时;当你与国内外朋友聚首广府,沉浸在每次太极拳活动的欢乐之中时;你会更深刻地体会到广府的城雄、水秀和文化底蕴的深厚。
祝福你, 广府!祝我们两地的太极拳友谊之树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