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架客机从上海直飞荷兰阿姆斯特丹。机上的几位浙江人格外引人注目,明眼人一看他们的打扮、举止,就知道是“练家子”。他们是台州国际文武学校董事长、台州市武术协会主席徐昌文,浙江省武术协会副主席、宁海拳击队总教练董克强,以及董克强的高足、跆拳道一级裁判、曾获宁波市拳击大赛冠军的朱邦寅等六人。
6月20日至7月5日,董克强应徐昌文之邀,赴欧洲的荷兰、德国、法国、比利时4国,传授南太极拳。这也是宁海武术界首次走出国门传授太极拳艺。
南太极拳成桥梁
作为拳击国家级裁判、散打一级裁判,董克强在宁海大名鼎鼎。他习武传艺30多年,曾培养出国际拳击邀请赛冠军蔡世军、全国青年拳击锦标赛冠军张开开等人,去年,他的学生周一波又夺得全国拳击锦标赛第3名。那么,他又是如何与台州武术大师徐昌文挂上钩的呢?
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徐昌文应邀饰演电影《武当》中的日本武士小原一角,并出任该片武术指导,精湛的武艺使他一举成名。其时,董克强就向他学习过硬气功。1985年,由董克强等人策划、组织,徐昌文与宁海武术界同仁在县教练场同台表演,其硬气功、空手道轰动了宁海城乡。近年,徐昌文在传统的太极拳理论、实践中,糅合进南拳元素,自创南太极拳(《南太极拳》一书已由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强调拳打卧牛之地及缠劲、拧劲、韧劲,在太极拳健身养生的基础上,更加突出技击意义。去年,第一任国家拳击队教练、现任荷兰国家精武会会长的赵秋荣,再三邀请徐昌文赴欧洲传授南太极拳,徐昌文就想到了董克强。因为此前,董克强曾专赴台州,向徐昌文学习过一段时间的南太极拳。
中国武术气氛浓厚
荷兰与浙江有6小时左右的时差,董克强一行踏上阿姆斯特丹的土地时,已是当地时间的下午。赵秋荣率一群金发碧眼的洋弟子早在机场迎候。赵秋荣在荷兰推广中国武术近20年,语言早已不是障碍。
初到国外,董克强等人倍感新奇,大家说说笑笑。但赵秋荣似乎很着急,在接风宴上频频看表。他解释说:“西方人时间观念特别强,现在离上课时间近了,大家要抓紧时间用餐,绝对不能让学生在武馆里等老师!”这一点给董克强以深刻的印象:西方人讲好几点钟开课就几点钟开课,不迟到1分钟;同样,我在教拳时,也是几点钟结束就几点钟结束,不能拖延1分钟。
荷兰的中国武术气氛浓厚,年纪大的人也有很多练中国武术的。董克强教了三四天后,又发现一个和国内迥异的文化现象:每一个动作,他的洋弟子们都要不厌其烦地问有什么作用?要教练详尽解释动作的健身或技击意义。“外国人崇尚实用主义,花架子武术在国外没有市场!”董克强感慨道。
经过董克强等人的辛勤传授,10多天后,一些有中国武术基础的洋弟子,技艺提高得很快,打起南太极拳来也像模像样的,赵秋荣说:“中国武术的味道出来了!”有一个叫休福思特的法国人,35岁,因练过几年中国武术,学得最好,董克强也特别喜欢他。
推广中国武术要因地制宜
第二站是德国。董克强等人通过赵秋荣在德国的一些华人武术界朋友,播撒南太极拳种子,并为北京奥运宣传造势。
紧张的教拳之余,赵秋荣还安排董克强等人到著名的柏林墙游览。曾是东德与西德、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铁幕”的柏林墙,如今已从森严壁垒演变成旅游胜地,墙上写满了世界各地游客的名字,董克强也“入乡随俗”,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德国给董克强印象深刻的,倒不是中国武术的流行,而是全社会对人的尊重:世界万物中,人最大!走人行道、过斑马线时,你闭着眼睛走都没关系,任何车辆都在你面前自动停车让行。董克强就想:在这些国家推广中国武术,应该着重在武术与人的关系上下功夫,因地制宜,因人制宜!
法国的中国武术气氛要比德国好。在巴黎著名的香榭里舍,就既有教中国剑术的,也有西方击剑表演,体现了西方人崇尚实用、兼收并蓄的文化特点。董克强一行赴法国,原是去拜访一位在法国的中国武术家、号称“蛇拳王”的张小燕。张小燕是温州人,以蛇拳成名,上世纪八十年代曾出演《自古英雄出少年》中的“媳妇”一角,与徐昌文是老朋友。但此次因张小燕通信地址变换,未能谋面,被大家引为憾事。
最后一站是比利时。董克强他们是自己开车去的,就3个小时的路程。教拳之余,他们还去布鲁塞尔参观了著名的“撒尿男孩”铜像。那里的房价、副食品什么的,都比荷兰要便宜,过边境线的时候,也不用护照什么的,直接开车过去,就像国内从浙江开到江苏一个样,这让他们大感意外。
7月4日,到了与洋弟子依依惜别的时候了,那个休福思特拉着董克强的手,久久不愿放开,信誓旦旦地表示:今年是中国奥运年,我一定要到宁海来看望董克强老师!赵秋荣也表示:感谢你们给我们传经送宝,这个月,我会到台州去看望徐昌文老师,可能的话,还会拐到宁海来。宁海和台州一样,也是武术之乡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