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太极拳网
中国太极拳网 > 太极资讯 > 太极头条 > 朱家父子把陈式太极拳带到新加坡(正文)

朱家父子把陈式太极拳带到新加坡

2016-02-15   新民网
核心提示:朱天才与朱向前 陈式太极拳已有上百年历史,高手辈出,成为全世界太极拳练习者最多的拳种之一。而陈式太极拳的发源地就在朱天才的...
  

朱天才与朱向前


      陈式太极拳已有上百年历史,高手辈出,成为全世界太极拳练习者最多的拳种之一。而陈式太极拳的发源地就在朱天才的故乡——河南温县陈家沟。 


  1983年,新加坡前高级政务部长李炯才带太极拳代表团到中国参观,当时新加坡还未与中国建交,他们看到陈家沟的太极拳后,大为赞叹,特邀中国派陈氏太极拳教练到新加坡传授陈太极拳。为了增进新中文化交流,中国选派朱天才到新加坡执教,朱天才也由此成为陈家沟第一个正式到国外传拳的太极拳师。 


  朱天才在新加坡体育馆的首场表演吸引了很多观众,当时大家在新加坡从未见过陈氏太极拳,许多武术爱好者前来观看。之后,朱天才作为太极使者,又多次来新传拳,朱天才成了“新加坡陈氏太极拳开山人”,被新加坡武术总会聘为海外教练,陈氏太极拳协会永久顾问,并成为永久居民。 


  现在,陈太极拳在新也有第三代传播者。44岁的朱向前作为陈太极拳新一代有影响力的继承者,一直活跃在新加坡,传授太极拳。不仅本地学徒众多,连中国、欧洲、日本的爱好者也千里迢迢到新加坡跟他学拳。曾经师从朱家父子二人的太极拳爱好者吴比在拜师前做过大量功课,她从未想到作为来自中国的新移民,竟然在本地找到正统陈式太极拳。 


  父亲委以重任 


  2004年,初出茅庐的朱向前随父亲来到新加坡教授太极拳。“当时,我父亲要去世界各地传拳授课,而新马一带已经有很多陈太极拳的学员,需要定期传拳授课。”性格内敛踏实的朱向前被父亲委以重任。“初来乍到,一向遵从父亲教诲:‘学太极拳不可狂,不可满,不可与人争强。’这也是陈太极拳的拳戒。” 


  但身处武林,路遇对手切磋一番也在所难免。“授课过程中,也常有人上来挑战。虽说练武之人要崇尚武德,不与无知争强,不与狂徒较量,但总有躲不过的比试。” 


  朱向前说:“陈太极拳是有功夫的,它不是花拳绣腿,它的攻击力一直都在。”他在传拳过程中一直在寻求一种武艺和养生的平衡。 


  朱向前在新加坡传授陈太极拳已经11年了,每个星期至少有15个学员跟随他上课。除了上门一对一授课外,他也在社区和会馆开班授课传拳。迄今为止,新马两地师从朱向前的已经有上千学员。也有欧洲学员学成后回国开设了十几家的连锁拳馆,风靡当地。而他却从未试着做过宣传,甚至现在还为新加坡高昂的租金所困,没有一家自己的固定拳馆。 


  “一方面是受内敛文化的影响,一方面也是个人性格原因,凡事低调,骨子里主张‘认认真真做人,勤勤恳恳做事’。我的学员都是靠口碑传播,一个个互相介绍找上我的,而我主动宣传和传播的确做得还不够。陈太极拳在国际上的推广和传播还需要注入更多新方法。” 


  陈氏太极拳的新加坡学员吴比说:“过去100年,日本的空手道已经传播到全世界;过去十几年,韩国的跆拳道馆已经遍地开花;最近几年,印度的瑜伽馆也越来越多……而中国的太极拳博大精深,需要在传统的基础上找寻一个空间,方能更好地介绍给全世界。” 


  目前,在中国太极拳的传播呈现两极化发展态势。公园里的太极操多是外练筋骨皮,志在活络筋骨和养生;而精英层已经在试图把太极拳带入精英文化中,将太极拳融入企业营销和经营管理中。据吴比观察:“太极拳正从大家认为的老年人专利转变成中青年企业家的养生方法,一些企业家也将太极文化思想进行市场化。” 


  全家在本地扎根 


  现已是新加坡公民的朱向前与原籍马来西亚的妻子因拳结缘,育有两个女儿,全家已经在本地扎根。“我的学员多数是本地人,学太极拳需要一定的文化支撑,要对中华传统文化有认知,才会对拳法和太极思想有更深的理解。” 


  朱向前每年会带新马学生回陈家沟集训。“每年8月,会在陈太极拳发源地陈家沟举行‘陈太极拳世界弟子大聚会’,我都会带学员回去交流技术,提升武德,让他们体会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 


返回中国太极拳网首页>>
    掌上阅读

    扫描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

    转载请注明:转载自中国太极拳网 http://www.cntjq.net/
    本文链接http://www.cntjq.net/news/18380.html
    版权声明: · 凡注明来源中国太极拳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 非中国太极拳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版权问题需要处理,请与我们联络。电话:0391-3820890 邮箱:9450042@qq.com 新闻投稿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