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太极拳网
中国太极拳网 > 太极资讯 > 太极头条 > 黄河边上 走拳影动陈家沟(正文)

黄河边上 走拳影动陈家沟

2016-01-16   人民日报(电子版)
核心提示:  劲,提起来了。从脚跟开始,上行双腿,主宰在腰,达至四梢。猛地,贯于拳脚,似金刚之杵,振动四周。  金刚捣碓!58岁的陈...
  



  劲,提起来了。从脚跟开始,上行双腿,主宰在腰,达至四梢。猛地,贯于拳脚,似金刚之杵,振动四周。


  金刚捣碓!58岁的陈照森喉咙里一声爆发。身旁,黄河报以回响。


  陈照森生在河南温县陈家沟。村南,黄河、伊洛河汇流,雄浑的黄河水与清秀的洛水,一浊一清,回旋激荡,绘成一幅天然的太极阴阳图。打小,陈照森看的是太极图,听的是“陈恂如、陈申如双英破敌”“陈公兆80岁勇斗公牛”的故事。青年时他随太极宗师陈照丕学艺,到黄河滩练拳,每次练得鞋里倒出水。肚子饿了,捋一把青高粱,塞进嘴里。面对滔滔黄河,他吐纳养气,舒展四肢,一招一式,默心体会,终成太极拳第十一代传人。


  天下之大,太极拳何以成于陈家沟?


  进了太极拳博物馆,谜底逐渐揭开。陈家沟位于温县城东清风岭上,南邻黄河,南水北调渠穿村而过。村西南80公里,是古都洛阳。从“河图洛书”到《易经》、道教《太极图》,太极文化于此发源,铸就了太极拳的灵魂。村南100公里内,有嵩山少林寺、虎牢关,自古习武之风盛行,太极拳由此博采众长。村西北40公里处,为魏华存修炼得道的阳洛山。她所撰气功经典《黄庭经》,被吸收于太极拳,促调神养气,柔化刚发。


  “陈家沟原名常阳村。明洪武年间,山西泽州人陈卜迁至这里,因村中有3条深沟,随着陈姓繁衍,便改名陈家沟。及至陈氏第九代陈王廷,运用太极阴阳、中医经络学说,结合导引、吐纳之术,吸收各家拳法之长,创编太极拳。”温县政协副主席严双军讲起往事,如数家珍。年轻时,陈王廷应考武举,三马九箭,箭箭中靶。鼓吏处事不公,只报射中三箭。陈王廷落选,杀死鼓吏,逃入深山。陈王廷晚年隐居乡里,“闲时造拳,忙时耕田,趁余闲,教些弟子儿孙,成龙成虎任方便……”


  在陈家沟,“上至哼哼(指老年人),下至能能(指小孩子)”,皆练太极拳。陈照森、朱天才等传人开设武馆,累计收徒数万。3000多人的陈家沟,已走出数百名拳师,在世界各地教授太极拳;陈式太极拳入列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陈家沟也被命名为“中国太极拳发源地”。“立国家项目、申世界遗产、做国际品牌”,如今,温县建起了太极文化国际养生基地和太极文化生态园,同时叫响“功夫太极拳、养生陈家沟”品牌,河洛文化观光、黄河滩区农业体验、学拳体验、农家体验等乡村旅游成了新亮点。


  院子里、胡同间、东大沟柳树下、杨露禅学拳处、国际太极拳交流中心,在陈家沟,不管在哪,弟子们把架子一扎,懒扎衣、单鞭、斜行、雀地龙……蔚为壮观。走拳影动,小村的厚重历史,如黄河流淌,源远流长。

返回中国太极拳网首页>>
    掌上阅读

    扫描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

    转载请注明:转载自中国太极拳网 http://www.cntjq.net/
    本文链接http://www.cntjq.net/news/18251.html
    版权声明: · 凡注明来源中国太极拳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 非中国太极拳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版权问题需要处理,请与我们联络。电话:0391-3820890 邮箱:9450042@qq.com 新闻投稿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