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太极拳网
中国太极拳网 > 太极资讯 > 太极头条 > 朱天才大师“陈氏太极拳新架缠丝功法”耀世出炉(正文)

朱天才大师“陈氏太极拳新架缠丝功法”耀世出炉

2015-10-15   中国太极拳网
核心提示:“陈氏太极拳新架缠丝功法”耀世出炉——朱天才大师对“太极拳功法理论”的又一巨大贡献2015年金秋10月,绿城南宁迎来了一位太极...
  

“陈氏太极拳新架缠丝功法”耀世出炉

——朱天才大师对“太极拳功法理论”的又一巨大贡献


 


2015年金秋10月,绿城南宁迎来了一位太极拳界德高望重的重量级人物——被誉为陈家沟“四大金刚”之一的朱天才大师。朱天才大师是陈家沟第十九世嫡宗传人,国家级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陈氏太极拳代表性传承人,有“太极拳活化石”之美誉。


1014日,在南宁市“乐道太极俱乐部”隆重地举行了大家期待已久的一场新闻发布会,首次对全球发布并教授“陈氏太极拳新架缠丝功法”。


常言说: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


在太极拳的发源地,自古流传着很多学习太极拳的功法,比如:无极功法、浑圆功法、太极功法等。随着太极拳的普及和推广,太极拳的各类功法更是层出不穷。在近三十年涌现出来的众多功法当中,由朱天才大师匠心独创的“陈氏太极拳缠丝功法”尤其受到太极拳爱好者的欢迎。朱天才大师“一圆两点六缠丝”的理论体系已经深入人心,被太极拳爱好者公认为是一把打开太极拳之门的金钥匙,备受太极拳爱好者关注和喜爱。很多太极拳爱好者,都是通过习练缠丝功法而对太极拳有了崭新的认识和极大的兴趣,并尽快地熟练掌握了陈式太极拳老架的基本规律和动作要领。


陈氏太极拳新架是陈发科前辈在北京教学期间,在陈氏太极拳老架的基础上,加上自己多年的心得体会,晚年所创编的一套独具风格的太极拳套路,并由其子陈照奎老师定型为陈氏太极拳新架八十三式,在上世纪七十年代(1973年)由陈照奎老师亲自传入陈家沟。新架的风格是:手活于腕,转关在肩圆中有直,直中求圆;蓄发相变,快慢相间;腾闪折空,灵活多变。突出展现了陈氏太极拳的缠丝与抽丝、变化与技击的独特技巧。


近几十年,介绍新架的文章和书籍颇多,但有关练习新架的功法却少之又少,鲜有被广大太极拳爱好者认可的具有权威性的功法出现。


朱天才大师六十多年的习拳经历和半个世纪的教学经验,已经成为当代太极拳界具有代表性的传奇人物。他倾其大半生的经历致力于太极拳的挖掘、整理和研究,出版了大量的太极拳书籍和光碟,热销海内外,享誉全球。


朱天才大师在其“一圆两点六缠丝”的理论基础上,根据自己多年教授陈氏太极拳新架的心得体悟,依据新架“手活于腕,转关在肩;圆中有直,直中求圆”的风格特点,又创造性地编排了一套“陈氏太极拳新架缠丝功”, 将陈氏太极拳新架的基本表现形式,由繁归约,自成套路,成为太极拳习练者易学、易懂、易记的一套陈式太极拳新架入门的最佳习练功法,让太极拳爱好者找到了一条学习陈式太极拳新架的最佳捷径。


陈鑫前辈曾经讲过:“太极拳缠丝法也”,也讲过“(太极拳)浑身无处不缠丝”。缠丝在太极拳中的重要性可见一斑,甚至可以说,离开了缠丝,就不可以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太极拳。缠丝,既是太极拳伸筋拔骨、气血通达四稍的重要手段,也是太极拳实战练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惜后来的许多太极拳“改革家”忽略了缠丝,使许多太极拳爱好者在习练太极拳的过程中不知缠丝为何物,逐渐淡化和忽略了缠丝在太极拳中的重要作用。


朱天才大师的“陈氏太极拳新架缠丝功法”共分六个动作:1、右手缠丝,2、左手缠丝,3、交叉缠丝,4、双捋缠丝,5、开合缠丝,6、腰间缠丝。每个动作既可以连贯练习,也可以分开练习;既可以作为新架学习的基础功法,也可以独立练习,达到气血周流、经络畅通、固本正源的养生功效。 


广西地处偏远,太极拳基础相对薄弱。朱天才大师的嫡传弟子董志鸿老师已经在此传播纯正的陈氏太极拳多年,在南宁创办了“南宁乐道太极俱乐部”和“南宁天才太极院”,并在广西各地开办了多家太极馆和辅导站。朱天才大师这次广西之行,是应董志鸿老师之约来广西传经送宝的。


朱天才大师之所以选择在南宁发布自己呕心沥血创编的“陈氏太极拳新架缠丝功法”,是期望能在自己和弟子的共同推广普及下,让具有纯正陈家沟血统的陈氏太极拳能在广西落地生根,更好地惠及广西人民和八桂大地的太极拳爱好者,使广西的太极拳水平在短期内得到一个质的飞跃。同时能充分利用广西“一带一路”出海口的地缘优势,将太极拳这一祖国的文化瑰宝传遍东南亚,传遍全世界。











返回中国太极拳网首页>>
    掌上阅读

    扫描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

    转载请注明:转载自中国太极拳网 http://www.cntjq.net/
    本文链接http://www.cntjq.net/news/17825.html
    版权声明: · 凡注明来源中国太极拳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 非中国太极拳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版权问题需要处理,请与我们联络。电话:0391-3820890 邮箱:9450042@qq.com 新闻投稿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