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太极拳网
中国太极拳网 > 太极资讯 > 太极头条 > 纪念陈发科进京八十八周年(正文)

纪念陈发科进京八十八周年

2015-05-11   转载   贾辉
核心提示: 在中国当今武林界,陈式太极拳以它特有的魅力风靡全国,并以它深厚的文化底蕴赢得了世界人民的赞誉。如今陈式太极拳已以“文化使...
  

 

      在中国当今武林界,陈式太极拳以它特有的魅力风靡全国,并以它深厚的文化底蕴赢得了世界人民的赞誉。如今陈式太极拳已以“文化使者”的身份漂洋过海,传遍世界各地,传播着人类共同追求的境界:人天一体,阴阳平衡,社会和谐。  
 
       在大批的人们向着太极拳发源地河南陈家沟朝拜学习参观旅游的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目光投向了北京。八十多年前,陈家沟最杰出的一代武圣—陈发科,带着乡亲们的嘱托,身怀家传绝学,怀揣弘扬陈拳的愿望进京。经过一番拼搏,陈拳在皇城根站稳了脚跟,在门派林立、高手如云的京城,开拓出一片天地,并以其高尚的武德、精湛的技艺和不可思议的神奇功夫赢得了武林界的赞誉,被誉为“太极一人”。正象四大徽班进京,创造诞生了“京剧”一样,武圣陈发科、儿子陈照奎及孙子陈瑜,祖孙三代共同努力,在继承家传绝学的同时,同各派进行广泛的交流,吸取武术各家各派的优点长处,进一步对家传功夫进行充实提高,使其拳法从理论到技击、养生、功法更加丰富,使陈拳特点更加突出。与家乡拳法朴素、古拙、清新风格相比,北京陈拳则彰显了雄浑厚重、细腻严谨、工整规范、锦绣而迤逦的王者风范。陈发科在晚年仍教导后辈多吸取别人长处来发展提高陈拳,并且身体力行,在临终前仍练拳不止,躺在床上还练习云手。京华烟云,繁华盛世,王者帝都,造就完善了陈氏太极拳,成就了武圣陈发科,奠定了陈氏太极拳的地位。从某种意义上讲,陈家沟诞生、培养了陈发科,而陈发科成就、扬名了陈家沟,使陈氏太极拳走向了一个高峰。  
 
       拿陈氏太极拳和杨氏太极拳进行对比,杨氏一家祖孙三代是杨禄禅闯天下,杨班候打天下,杨澄浦传天下;陈氏一家祖孙三代是陈发科打天下,陈照奎传天下,陈瑜坐天下。时代不同,杨、陈两派既有相同之点,更有不同之处。杨禄蝉学于陈家沟,由于是外姓,他可以根据教拳对象的不同对拳法进行大胆的改革,使拳法变的更加“迟缓柔和”。但陈发科却遇到一个难题,既要适应现代表演、养生等要求,又要保持陈拳的家传风格“跌、打、掷、拿,刚柔并济,螺旋缠丝”,不能失去陈氏太极拳特色,否则就不叫陈氏太极拳了,可见陈氏父子遇到的难题大于杨氏父子人。但陈氏祖孙三代却科学的解决了这一难题,看陈瑜先生的行拳走架,把技击与养生结合的完美无缺,混然天成,天衣无缝,受到越来越多学习者的追捧。释迦牟尼在古印度传法,晚年对弟子们说,“我圆寂后五百年,佛法东移。”同样,随着时代的变迁,随着武圣陈发科的进京,陈氏拳法的真谛精髓也被带进了北京,并在北京这块肥沃的土壤生根、开花、结果,枝繁叶茂。再看陈发科的嫡孙,陈照奎的独子—陈瑜先生的拳架,内涵丰富,气象万千,生机无限,使人叹为观止! 
 
      历史把机会留给了陈瑜,但同时也将重担压在了他的身上。首先面临的难题是:第一,要把从陈长兴直至陈照奎练拳理论总结出来。虽然陈氏太极拳已经有陈鑫著《陈氏太极拳图说》,但那是小架的实践总结,虽然小架和大架有共同之处,但更有许多的不同之处,这些不同之处是什么,需要总结和整理,要从理论上有所创新和建树,在训练体系上也要有所不同;第二,在拳法上,陈发科、陈照奎所传的拳法到底和陈家沟所传拳法有何不同,有哪些丰富和创新;第三,在训练和教学中有哪些不同。  
 
      据传闻,陈照奎先生生前除传授宏扬家传太极拳外,其余时间一直都在整理总结家传大架理论,其资料笔记满满一提箱。陈照奎先生行走坐卧不离手提箱,视资料如命根,这些珍贵的书籍资料,在陈照奎先生去世后,下落不明。据当年跟随陈照奎身边的学生们讲,如果把陈先生手中的资料整理出来,就能写二十本书,仅论述呼吸就能写一本书。可惜,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前辈多少代人用血汗换来的经验教训丢失了。其中有经过提炼系统化了的理论观点,练武心得、祖上传下来的古籍版本等。用陈照奎前辈的学生程进才的话说,“陈氏太极拳是一本丰厚的文化遗产,用十本书才能说明白,写二十本书才能把家传功夫写完整。经实际调查了解确实如此,陈照奎先生传授许多家传绝技,至今仍急需整理挖掘。例如;金刚十八拿(据陈发科的亲传弟子洪均生说金刚十八拿不是十八种拿法而是擒拿套路,来回走十八趟,一趟几十种拿法,一共五百多种拿法,其中包括抓筋、拿脉、反骨、点穴等),太极轻功(据洪均生老先生讲自陈照旭去世后,也已失传)、沾衣十八跌,双人散打对练,双人对拿与解脱,双人园形推手,太极三十二发劲,四十八发劲,三十六式太极散手,三十六肘,108式单操,太极练功五个阶段,五种练法,背丝扣练法,太极长拳108势,太极短拳24行拳,太极后四路,三十六化解,太极剑对练,太极刀对练,太极大枪、大杆,十路春秋太极大刀(现仅存一路),太极内丹功,太极坐桩功,太极桩功,太极缠丝功,太极棒,太极尺,太极拐,太极球等功法,太极散手对练,太极缠丝功等,家传太极基本功训练方法。这些需要大量的时间、人力、物力去整理、挖掘。这些不仅是陈氏后人的财富,也是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财富,是多少代人的心血和智慧的结晶。当年凡是跟过陈照奎先生学习过陈氏太极拳的学生们,应该把自己所学,所知道的内容整理出来,特别是知道陈照奎遗留的有关陈氏太极拳的学术资料下落的人,应该积极向陈瑜先生提供线索。这是在为国家作出贡献,其意义不亚于收购或献出流失海外的中国历史文物。这应该是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共同的责任。 
 
      陈氏太极拳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它功法系统、全面、科学,不仅使人身体健康,更重要的是它还是使人类向着更高级的生命形态进化的方法。对全人类体质的增强和优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对此我们要有着清醒的认识。
 
返回中国太极拳网首页>>
    掌上阅读

    扫描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

    转载请注明:转载自中国太极拳网 http://www.cntjq.net/
    本文链接http://www.cntjq.net/news/17120.html
    版权声明: · 凡注明来源中国太极拳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 非中国太极拳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版权问题需要处理,请与我们联络。电话:0391-3820890 邮箱:9450042@qq.com 新闻投稿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