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太极拳网
中国太极拳网 > 太极资讯 > 太极头条 > 陈正雷太极走进西安体院(正文)

陈正雷太极走进西安体院

2015-04-04   中国体坛网   于东
核心提示:2015年4月2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陈氏太极拳传承人,中国武术九段、国家武术研究院专家委员会专家、陈家沟四大金刚之一陈正...
  
     2015年4月2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陈氏太极拳传承人,中国武术九段、国家武术研究院专家委员会专家、陈家沟四大金刚之一陈正雷大师受西安体育学院武术系主任马文国邀请来到西安体院讲学授课。参加座谈会和太极拳表演交流活动的有陈正雷的入室弟子邓营、兴隆。临潼县武术协会主席袁双龙、陈家沟太极拳馆西安馆馆长王庆。
 

 

 
     西安体育学院教授原武术教研室主任王静和陈正雷老师是旧友,两人会后会面相谈甚欢,一起交流了探讨了中国传统武术文化及太极拳发展趋势。

     座谈会由西安体育学院武术系主任马文国主持,马文国向参加会议的师生介绍了陈正雷大师,说到陈正雷大师推广太极拳,造福全人类,对武术太极拳有着一种情怀,推广太极拳是一种责任,在全国各地推广,弟子上万,遍布世界各国,过几日将赴美国教授太极拳,陈正雷大师享誉全球,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巨大贡献。

     陈正雷大师为人谦和,平易近人,经历坎坷,曲折,由于家世复杂,母亲曾居住西安,陈正雷小时候也曾居西安,后回河南从农民到工人再当教练、干部、任河南省武术管理中心副主任,现已退休,为太极拳事业发挥余热,弘扬推广陈氏太极拳事业。

     陈正雷大师说到自己做工人当采购员出差西安,期间教授太极拳,可以说和西安渊源较深,对西安有情怀,有感情,故地重游,回忆起很多旧事。陈正雷大师讲述自己人生经历到陈氏太极拳的发展历史,陈正雷出生于太极拳世家,自陈王廷祖师传五代陈长兴,传内不传外,师承伯父陈照丕研练家传陈氏太极拳,后再承堂叔陈照奎深造。平日练功刻苦勤奋,功夫深厚纯正,理论研究颇具造诣,人称“太极金刚”。70年代以来,多次获省武术运动会太极拳、剑、推手比赛冠军。蝉联两届全国太极拳大赛冠军,获得两届全国武术比赛特邀表演奖和观摩交流“金狮奖”。
 

 

 
 
     1981年后,多次参与国际武术文化交流活动,历访日本、美国、马来西亚、波利尼西亚、法国、瑞士、意大利及台湾、香港等区,讲学授艺,直接受教者逾万人,可谓桃李满天下,被国内外五十多个武术和太极拳组织聘为顾问、名誉主席、名誉会长等职。理论研究成果丰硕,有多篇论文发表于全国各大武术杂志,他的著作:《陈氏太极拳、械汇宗》一、二、三册,《中国陈氏太极拳》教课书和《陈氏太极拳养生功》以及电视教学系列影片,广泛发行于国内外。1992年被编入《中国人物年监》,1994年第三届国际太极拳年会评为太极拳大师,1995年国家体委命名为“全国十大武术名师”。
 

 
     陈正雷大师对大学生和太极拳粉丝讲:年轻人三十而立,三十岁以前是学习文化知识,积蓄力量的时期。看准目标,用三十年的时间奔向目标发展,五十岁以后享受人生,一生的荣誉,要先苦后甜。还讲到练习陈氏太极拳要有五心:静心、信心、决心、恒心、耐心。三要素:天资、师资、苦练。什么是明师,出名很容易,发表一些论文、多参加出席些活动就是名师,传道授业解惑的老师,才是真正的明师。持之恒,坚持苦练,认识就是目标,勇往直前人生肯定能够成功。

     现已经退休的陈正雷大师现在自由自在,在国内外推广太极拳,是太极拳推广的使者,太极拳不仅是技术传承,没有文字传承,事业不长。人死如灯灭,太极拳一是靠弟子传承,二是文字(文化)传承,自己文化层次不高,养成记写笔记的习惯,自己曾经参与挖掘、抢救传统文化。武术编审工作专门成立培训班,学习写书的程序,在函授班学习解剖学,88年开始写书,拍录像,9种文字在全世界150多个国家出版发行,资料传播比人的传播要快的多。他鼓励年青年人,树雄心,立大志,要勇往前进……

     如再有时间和机会,陈正雷大师将再来西安,为学生主讲《太极与太极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马文国说下次将武术系400多学生和传媒系的600多学生组织在一起,届时邀请陈正雷大师讲课,分享太极文化。

     座谈会结束,在武术系训练馆进行太极拳表演,互相交流学习。武术系学生学习了陈正雷大师编创的陈氏太极拳18氏太极拳,陈正雷大师对其学生的动作进行拨正,指点,示范动作,能受大师指点乃西安体育学院武术系学生之幸,学生们不仅学习到正宗陈氏太极拳和太极文化,与大师面对面,与大师合影,兴高采烈。西安体育学院武术系主任马文国向陈正雷大师赠送了书法作品: 厚仁太极”,另一幅是草书《太极拳论》,表达对大师的谢意和情怀。一个个镜头和画面记录了这个特殊的日子,太极春风起,西安小陈沟,大师陈正雷,文武盛地留。

     陈正雷大师一句话,用文字传承。记录(传播)太极拳乃你我之责任,为太极拳全面的发展,为人类健康事业服务,为优秀传统文化发展尽一份责任。
返回中国太极拳网首页>>
    掌上阅读

    扫描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

    转载请注明:转载自中国太极拳网 http://www.cntjq.net/
    本文链接http://www.cntjq.net/news/16882.html
    版权声明: · 凡注明来源中国太极拳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 非中国太极拳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版权问题需要处理,请与我们联络。电话:0391-3820890 邮箱:9450042@qq.com 新闻投稿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