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太极拳网
中国太极拳网 > 太极资讯 > 太极头条 > 陈正雷最小弟子17岁 在美国当太极老师(正文)

陈正雷最小弟子17岁 在美国当太极老师

2015-03-11
核心提示: 2015年2月,中央电视台四套播出了一则新闻,题为《美国高中的太极小子》。阳光帅气的中国少年有模有样地教授金发碧眼的美国人太...
  


     2015年2月,中央电视台四套播出了一则新闻,题为《美国高中的太极小子》。阳光帅气的中国少年有模有样地教授金发碧眼的美国人太极拳,立刻吸引了国人的眼球。这个男孩叫杜彦霖,来自中国青岛,今年刚刚17岁,是陈正雷大师年龄最小的弟子,太极拳第十二代传人。


     2015年3月10日,杜彦霖和父亲一起到陈家沟太极拳馆总馆拜访。每年的这个时候(正值美国高中放假),杜彦霖都不忘尊师重道的中华传统,前来给师父陈正雷拜年。看着站在眼前17岁阳光帅气的高二男生,笔者也不禁感到好奇。他是如何成为陈正雷老师年龄最小的弟子,走上太极传承之路?又是如何在美国教授太极拳的?


     下面是对杜彦霖的一段采访,也许能从中找到答案。

 

 

Q1 笔者:根据报道你从6年前就开始习练太极拳,当时你仅11岁,可以说还是个孩子。请问是何种原因让你想要学习太极拳的?


     杜彦霖:2008年北京奥运会,我在电视上看开幕式。看到千人太极表演,气势是那么磅礴,动作是那么优美,当时心里就想要学习太极拳。于是爸爸就托熟人找到青岛太极拳有名的老师林研生(陈正雷大师弟子),跟他学习陈氏太极拳,从此一发不可收。2013年6月,我正式拜师陈正雷大师,成为陈氏太极拳第十二代传人。


Q2 笔者:很多年轻人现在都误解太极拳为老年拳。你打太极拳同学们理解吗?


     杜彦霖:同学们很多确实认为是老年拳,但其实不是的。我也是真正自己接触才深有体会,它与公园的太极操完全不同。有发劲,有缠丝,亦刚亦柔。这是我在习练陈氏太极拳中自己感悟出来的。于是我就向同学们解释,同学有些信,有些不信。我觉得真的是自己练才会真有体会。


Q3 笔者:美国人对太极拳都有什么反映呢?


     杜彦霖:外国老师很感兴趣,有些外国学生也感兴趣,国外的中国人也有感兴趣的。我教的有一个老师,负责高中管理,就对太极拳非常喜欢。我去陈正雷老师国外弟子开的拳馆时,也有问那些外国学生。他们很多都说对身体真的很好,甚至有人说腰居然也不疼了。


Q4 笔者:你又是如何从一名中国高中留学生变成美国人的太极老师?


     杜彦霖:2013年我申请美国高中,当时几百人才能有十几人入选。入学申请需要填写特长,太极拳作为特长之一纳入入学考虑范围。2013年我留学美国康涅狄格州肯特中学。外国老师得知我的特长是太极拳,很多都有兴趣,一来二去就开始跟我学习。老师们有些之前就接触过,跟我习练陈氏太极拳后都认为很不一样。架子更低,动作更规范。适应以后会觉得身体越来越强壮。学校中的外国同学和华侨学生很多也感兴趣。


Q5 笔者:作为留学美国的中国太极人,在发展太极拳上下一步有何打算?


     杜彦霖:据我了解美国有很多中国武术学校,专业教授中国武术,其中包括太极拳。很多学校也都有中国武术社团或太极拳社团。所以我准备在学校建一个太极拳社团,让教学更正规化。


     杜彦霖不仅在太极拳上有所造诣,成绩也十分优异,会四国语言,留学美国肯特中学,带了一帮洋学生,他为自己设的未来目标是哈佛大学。正是这样一名阳光、充满朝气的优秀少年,通过自己的切身体会发现太极之美,得出“太极拳并非老年拳”的结论。不仅如此,他还尊师重道,不忘中华传统美德,每年都借假期给师父陈正雷拜年。笔者欣喜得看到,古老和现代可以融合,中华传统和国际时尚可以并蓄。而太极拳,也绝非老年拳。它是“现代拳”,“时尚拳”,完全可以被青少年所喜爱。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全球已经有2.5亿人练习太极拳。陈正雷老师经常对弟子们说:“你们不是一般的拳师,你们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者,是为全人类送健康的使者。” 杜彦霖践行了师父陈正雷的教诲,向世界传播太极拳与中华传统文化。相信会有更多的外国人喜欢上太极拳,喜欢中国文化。让我们以小杜的一句话作为文章结尾—— “不管是在中国还是美国,太极拳能给所有练习的人带来健康。”

返回中国太极拳网首页>>
    掌上阅读

    扫描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

    转载请注明:转载自中国太极拳网 http://www.cntjq.net/
    本文链接http://www.cntjq.net/news/16731.html
    版权声明: · 凡注明来源中国太极拳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 非中国太极拳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版权问题需要处理,请与我们联络。电话:0391-3820890 邮箱:9450042@qq.com 新闻投稿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