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太极拳网
中国太极拳网 > 太极资讯 > 太极头条 > 七旬老拳师十年义务教太极(正文)

七旬老拳师十年义务教太极

2015-03-09   郴州日报   周慧 蒋诗涵
核心提示: 家住龙泉路的覃锡林老人今年69岁,是杨式太极拳第六代传人,师从太极拳大师奚桂忠。从2005年起,学拳有成的覃锡林老人义务教学,...
  

     家住龙泉路的覃锡林老人今年69岁,是杨式太极拳第六代传人,师从太极拳大师奚桂忠。从2005年起,学拳有成的覃锡林老人义务教学,至今已坚持十年,其徒弟也已逾六百人。

 

 

     与太极拳结缘

 

     3月3日,记者来到龙泉路的一个小区花园,覃锡林老人和弟子正在练拳。覃老姿势柔和缓慢、舒展大方,速度缓匀、刚柔内含,一气呵成,犹如湖中泛舟,轻灵沉着兼而有之。覃老和弟子们身着紫色太极服,无论是静立合掌还是伸臂抬腿,每一个动作都动静合宜、潇洒自如。据了解,覃锡林是杨式太极拳第六代传人,也是国家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国家一级武术(太极拳)裁判员。他所研习的杨式太极拳是太极拳中的一个流派,由第一代宗师杨露禅及其子孙三代苦心钻研,从陈式太极拳老架发展而来,迄今已有170年的历史。杨式太极拳平正朴实,练法简易,深受广大群众热爱。

 

     覃锡林介绍,他在1988年就开始接触太极拳,由于只能看书学习缺乏老师指点,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对太极拳抱有极大热情的他都没有摸到太极拳的门道。2001年,覃锡林找到一位在郴州本地小有名气的太极拳老师想拜师学艺,却受到冷落。那位老师告诉覃锡林,要想在他那儿学拳,“得先跟在学拳队伍后面看上两年再说”。个性倔强的覃锡林并未因此放弃学习,他继续买书自学,但书中一些“实脚转根”等太极拳术语却让他一头雾水,多次请教拳友也没能弄清楚,这让他感到深深的失落,也坚定了他拜师学拳的信念。

 

     不懈学艺终拜名师

 

     2003年,覃锡林来到深圳希望拜太极拳名师赵幼斌为师,却不料恰遇赵老师赴泰国讲学,只得作罢。2005年,覃锡林只身前往西安参加“华亚杯”杨式太极拳西安国际邀请赛。此次赛事中,有来自全国各地和美国、日本、泰国等国家2000多名杨式太极拳爱好者参加,覃锡林参加了杨式太极拳37式和太极剑51式两项比赛,均获得了银牌。在这次比赛期间,覃锡林终于见到了赵幼斌老师,但因为各种原因,仍没有拜师成功。

 

     在一次偶然的机遇下,覃锡林得到一本《太极》杂志,他如获至宝,在这本杂志上,覃锡林看到了很多太极拳大师的练拳心得,尤其奚桂忠老师的文章让他受益颇多。奚桂忠是上海发电设备研究所工程师,师从杨式太极拳第四代传人傅钟文,在太极拳界享有很高的声誉。覃锡林给奚桂忠老师写信述说了自己对太极拳的热爱和只身前往西安参赛的经历。这封信打动了奚桂忠老师,他回信给覃锡林,愿意收他为徒。已经60岁的覃锡林收到回信后欣喜不已,他立即前往上海拜师。来到奚老师楼下,奚老师让他打了一套拳才让他进门。在接下来的一个月里,奚桂忠每天单独教覃锡林练拳7个小时,在如何去练、如何专一等关键问题上悉心给予覃锡林点拨。得到名师指点之后,覃锡林觉得自己打太极拳确实有了一个质的飞跃。回到郴州后,他继续不间断练习,并和其他拳友切磋交流。

 

     谨遵师训义务教学

 

     覃锡林的太极拳打得越来越好,也有越来越多的人慕名前来拜师。对于来学拳的徒弟们,覃锡林首先会告诉他们“勤恒礼诚”四个字,意思是练拳要勤快,做事要有恒心,待人接物要谦虚有礼,对人要诚实有信。只要有诚心来学拳的人,覃锡林都不会拒绝,对他们倾囊相授。一些早先师从覃锡林的弟子后来都收费招收徒弟了,覃锡林仍坚持奚桂忠老师对他的训诫与要求——学成之后义务教学,将杨式太极拳发扬光大。从2005年起,覃锡林开办了三十多期学习班,义务培训指导了六百多名弟子。

 

     覃锡林有一个名叫伍志芳的弟子,因患恶性淋巴瘤病退,内心十分绝望痛苦。2012年,在朋友的建议下,她来到覃锡林的身边希望学习太极拳。覃锡林对她进行了悉心指导。慢慢地,在学习太极拳的过程中,伍志芳不仅身体恢复得很好,而且甩掉了沉重的心理包袱。现在,伍志芳还动员她正在读大学的女儿一起学习太极拳。如今,许多像伍志芳一样从太极拳中获益的弟子都对覃锡林感激不已,但年近七旬的覃老却一直认为,自己只是做了一个太极拳传承人应该做的事。“今后,我还会继续义务教学,弘扬太极拳。”覃锡林说。

返回中国太极拳网首页>>
    掌上阅读

    扫描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

    转载请注明:转载自中国太极拳网 http://www.cntjq.net/
    本文链接http://www.cntjq.net/news/16698.html
    版权声明: · 凡注明来源中国太极拳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 非中国太极拳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版权问题需要处理,请与我们联络。电话:0391-3820890 邮箱:9450042@qq.com 新闻投稿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