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陕西省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法学博士、教授巩富文在今年的两会中建议将武术课纳入中小学的必修课程。
武术作为中华民族所特有的文化表现形式,蕴涵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如尊师重道、讲礼守信、勇敢仗义、坚韧笃实、刻苦求进等等。这些传统美德对于提高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水平,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具有重要的作用。
全国政协委员巩富文认为,在中小学普及和开展武术教育有利于把武术这种传统的教化形式转变为新的文化教育手段,增强学生的民族认同感、自豪感和文化自信,提振民族精神,以助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其实,中宣部和教育部早在2004年就联合颁发的《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实施纲要》,提出了体育课中要适当增加中国武术内容的要求。但由于缺乏具体的制度设计,这一纲要并未得到具体落实。即使在已经开设武术课的学校,也都面临着师资、设施、装备匮乏等方面的巨大困难,武术进入中小学课堂阻力重重。
巩富文委员提出:要改变这一现状,相关的政策扶持和教育部门的大力支持是至关重要的。建议将武术课纳入中小学必修课程,由教育部门和体育部门联合成立专门机构设计、组织、实施武术进如中小学必修课的具体方案。
具体建议如下:
一、将武术列为中小学必修课程目前,我国的中小学教育还处于应试教育阶段,升学压力使得学校、家长、学生近乎全部的关注点都放在升学考试的科目上,科目之间的精力分配与该科目在考试中所占的权重成正比。要使武术在中小学课堂中站稳脚跟,就必须从国家层面调整政策,加大对武术的支持力度,对课时、教程、师资、考核等做出硬性规定,鼓励具备条件的学校单设武术课。
二、改革传统评价体系
武术教学考核体系的建立是武术项目纳入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建议将武术规定为小升初、初升高和高考综合素质考核的必考科目。借鉴跆拳道段位考核系统,每一段级制定量化的评价指标, 通过定量指标来激励学生提高自我身体素质。同时,评价过程要重视综合功能的检验,综合考量学生的运动技能、体能、身体素质、学习态度以及团队合作等素质。
三、加强武术师资队伍建设
武术教师是武术教学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武术师资配备是保证武术教学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的先决条件。
第一,要加强高等院校体育教育专业的武术教学,培养适合中小学武术课授学的师资。由于武术课对教师专业水平要求较高,一般体育教师很难保质保量地完成武术课的教学任务。只有将高等体育院校武术专业师资的培养与中小学武术教学联系起来,才能解决中小学武术专业师资匮乏的问题。
第二,制定专业标准和专业准入制度,中小学武术教师在资格认证或审核时必须具备体育教师和武术教师的双重身份,坚决排除不具备资质的教师在做一些适得其反的武术教育工作。
第三,采取多种形式对武术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进行定期考核,并将考核结果纳入到教师绩效考核体系中。对工作成绩突出的学校和武术教师进行表彰奖励。
第四,建立健全武术教师在职培训体制,加强队伍建设。体育部门和教育部门要联合起来,多举办一些中小学教师武术培训班,开展学区间教研活动,多形式、多渠道开展武术教师培训,把师资培训作为一项长期工作来抓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