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太极拳网
中国太极拳网 > 太极资讯 > 太极头条 > 情迷太极拳 和睦一家亲(正文)

情迷太极拳 和睦一家亲

2015-01-08
核心提示:   一位名叫徐秋的太极名家多年来坚持义务传授太极拳法,他的事迹经媒体报道后广为人知,而在他所居住的新华区文化宫社区,他们...
  
 

 

   一位名叫徐秋的太极名家多年来坚持义务传授太极拳法,他的事迹经媒体报道后广为人知,而在他所居住的新华区文化宫社区,他们一家祖孙三代人都喜爱打太极拳,一家人和睦相处、其乐融融的好家风,也早已传为美谈。
 
   12月28日早上7时,天色还未大亮。在市工人文化宫西北角,几位晨练者正投入地打着太极拳,旁边一位中等身材、面容慈祥的长者边看边悉心地予以指导(上图),“太极拳讲究阴阳协调、周身一家,一定要做到手动脚不动,脚动手不动,身体要高度协调才行”。
 
   太极名家徐秋
 
   在现场,应记者的要求,徐秋当即展示了一套名为108式和氏太极拳的拳法。只见他气定神闲,缓缓抬手,起式之后,很快进入状态,闪展腾挪,步态稳健,出拳踢腿,身手敏捷,这套拳耗时五六分钟,他打完后面不改色,气不长喘。
 
   “他练了一辈子的功夫,道行很深。”家住市区劳动路的市民张森已年过五十,几个月前慕名跟着徐秋学拳,谈及徐秋常年义务教拳,他连声称赞:“他这种思想很高尚,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徐秋的家就在市工人文化宫南门不远处,是一个三世同堂的大家庭。早上6时从家里出发,到市工人文化宫义务教拳一两个小时,已成为这些年徐秋每天的“必修课”。
 
   “我从12岁开始学拳,到现在已经学了40多年了。”在徐秋家中,谈及自己的学拳经历,徐秋娓娓道来。
 
   今年60岁的徐秋老家在太极故里——河南温县赵堡镇,离闻名于世的陈家沟仅1公里。“小时候家里穷得叮当响。”徐秋说,因家境贫寒,他到9岁才开始上学,之后受“文革”影响,断断续续上了六年学,后来又在县卫校待了一年多,掌握了一些医学知识。
 
   从12岁开始,身体瘦小的徐秋为强身健体,开始跟随邻居和一位亲戚学习太极拳,“我们那里都是教太极拳的”。为了多学点儿,父亲让他先后跟随和式太极拳第四代传人和学慧、第五代传人和士英及太极名家张玉凤等多位名家学拳。
 
   1982年,当得知次年温县有太极拳比赛时,练拳已十多个年头的徐秋决定参赛,一试身手。抱着“输也不能太惨”的想法,他开始闭门练功,“每天至少要练上8个小时”,连着数月埋头苦练后,他功力大增。
 
   在1983年2月举行的温县首届推手赛中,他连续参赛7场,夺得轻量级第二名的好成绩,同年4月,在河南省推手比赛中,他力克众多太极高手,最终名列男子组52至56公斤级第二名。
 
   接连夺奖让徐秋在圈内有了较高的知名度,他相继被邀请到河北邢台等地传授拳艺。
 
   1991年,徐秋来到平顶山定居。为推广和式太极拳,他始终把武德作为教育学生的第一要义,把强身健体作为教授拳艺的最终目的。他曾自筹资金创办和式太极拳俱乐部,直接义务授徒数百人。
 
   徐秋家祖孙三代人都迷上了太极拳
 
   “我很小的时候就跟我爸练拳了。”徐秋的儿子徐晓鹏今年36岁,在湛河区一家股份制企业工作,他告诉记者,练拳最重要的是持之以恒,别怕受累,“不吃苦受累,你啥也练不出来”。徐晓鹏还拿过全国太极拳比赛的金奖。
 
   徐晓鹏说,他跟父亲练拳多年,感受最深的是,除了能强身健体外,还明白了许多为人处世的道理。如父亲经常告诫他学武之人不能逞强,要与人为善。他印象深刻的一件事是,前些年一位邻居因醉酒无故对父亲大加辱骂,当时他强忍不下,想上前动手教训对方,被父亲当场拦下。事后,那位醉酒者自知有错,特意登门道歉。
 
   受家人的影响,徐晓鹏9岁的女儿徐婉琪从小也喜爱练太极拳,在今年8月份举行的第五届中国温县和式太极拳交流大赛中,徐婉琪还夺得了少年组传统套路的银奖。
 
   练拳、教拳至今,徐秋说他从中受益特别大,不仅能以武会友,结交了很多喜爱太极拳的朋友,更重要的是,他因常年练拳而身体康健,什么毛病都没有。同时,他们一家祖孙三代人都因喜爱太极拳而幸福美满、其乐融融。
 
   谈到家训家规,徐秋笑言他家还真没有类似的规定,但作为习武之人,他有自己做人的原则,那就是一定要与人为善、以武会友、以和为贵。一直以来,他这样求自己,也这样要求家人。
返回中国太极拳网首页>>
    掌上阅读

    扫描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

    转载请注明:转载自中国太极拳网 http://www.cntjq.net/
    本文链接http://www.cntjq.net/news/16353.html
    版权声明: · 凡注明来源中国太极拳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 非中国太极拳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版权问题需要处理,请与我们联络。电话:0391-3820890 邮箱:9450042@qq.com 新闻投稿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