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太极拳网
中国太极拳网 > 太极资讯 > 太极头条 > 张三丰太极拳落选国家非遗 曾被炮轰"神仙申遗"(正文)

张三丰太极拳落选国家非遗 曾被炮轰"神仙申遗"

2014-12-05   澎湃新闻网
核心提示:邵武市一小学全校师生在练习张三丰太极拳 12月3日,文化部官网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公布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邵武市一小学全校师生在练习张三丰太极拳

 
       12月3日,文化部官网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公布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通知》显示,此前遭炮轰“神仙申遗”的张三丰太极拳落选。
 
       通知显示,国务院批准文化部确定的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及其扩展项目名录各153项。扩展项目名录中,涉及太极拳的4项,分别为北京市大兴区的吴氏太极拳、天津市武清区的李氏太极拳、河北省任县的王其和太极拳、河南省温县和氏太极拳。
 
       而在7月16日文化部官网公示的《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项目名录推荐项目名单》,扩展项目名录中,涉及太极拳的申请共5项。
 
       也就是说,只有福建(邵武)的张三丰太极拳落选。
 
       12月5日,澎湃新闻致电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传司管理处,工作人员说,这是评审委员会根据项目规则进行审议、判定的结果,“(此前)公示就是征求大家的意见,并非遭到什么 炮轰 ,这是一个正常的程序。”
 
    8月5日,河南省陈氏太极拳协会执行会长、陈氏太极拳第十一代嫡宗传人陈正雷在郑州召开发布会,炮轰张三丰太极拳申遗是“神仙申遗”。
 
       陈正雷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个特性是世代传承,大多标准是由父子(家庭)、或师徒、或学堂等形式传承三代以上,所谓张三丰创太极拳本身是一场附仙攀道的现代神话,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不能混淆视听。
 
       该发布会引起舆论关注。此后,澎湃新闻曾致电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工作人员表示,确实收到了有关方面的一些意见和质疑,而在公示期间收到意见和质疑,是正常的工作程序,现在公示期已经结束,正在处理相关意见,核实材料。“我们会把结果给最后的评审委员会在复议的时候提供参考,究竟张三丰太极拳是不是被退回,还是哪个项目上哪个项目下,最后国务院公示的时候,才是最后的结果。”该工作人员强调,张三丰太极拳项目并不特殊,不知道为什么被放大,“我们不会因一个人或一个机构的质疑而做临时决定,会按照正常的程序。”
 
       提到张三丰和太极拳,国人第一印象是金庸的武侠小说《倚天屠龙记》,李连杰版的电影,更将张三丰一百岁时自创太极拳的故事推广到家喻户晓。
 
     福建的张三丰太极拳申遗之路,可以从媒体的报道中梳理出来。
 
       《南平邵武:张三丰故里掀起“太极旋风”》披露,邵武学者依据明朝嘉靖年间编的《邵武府志》、清朝咸丰年间编的《邵武县志》、福建省省志《闽书》,认定福建邵武市和平古镇坎下村是张三丰的出生地,而且张三丰是北宋人。
 
       2009年,央视《走遍中国》栏目组在邵武拍摄了专题片《福地仙踪》,是年9月27日在央视一套、四套,该节目以探究张三丰的身世之谜的名义,沿用了邵武当地学者的论断。2012年9月,央视再次以《张三丰是邵武人》为题推出专题片,邵武一片欢腾。
 
       一年后,2013年9月,邵武举办“海峡两岸 三丰故里”活动,并首次打出了张三丰(原式)太极拳的口号,之后的邵武,“俨然成为学习太极拳的集散地,已有近3000名外地学员来到邵武并学习了张三丰(原式)太极拳和太极功法。”
 
       今年3月31日至4月2日,邵武召开首届张三丰(原式)太极拳大赛,全市近2000人参加了该活动,后又组织600余名中小学生举办张三丰(原式)太极拳、太极功法大赛。邵武在统一口径的措辞中强调原式,也深深刺激了太极江湖的其他门派,如果这个说法被认可,则证明剩下九门要奉其为鼻祖。
 
       举全市之力举办活动的动力,来自邵武市委2014年工作要点:“重点打造 太极张三丰 旅游品牌,建设一个太极广场、创作一台张三丰太极演艺、恢复一处张三丰祖庭、建一所太极学校、学一套正宗太极拳、举办一场太极武术比赛,做到文旅结合、以文促旅。
返回中国太极拳网首页>>
    掌上阅读

    扫描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

    转载请注明:转载自中国太极拳网 http://www.cntjq.net/
    本文链接http://www.cntjq.net/news/16196.html
    版权声明: · 凡注明来源中国太极拳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 非中国太极拳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版权问题需要处理,请与我们联络。电话:0391-3820890 邮箱:9450042@qq.com 新闻投稿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