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太极拳网
中国太极拳网 > 太极资讯 > 太极头条 > 昆明监狱组织服刑人员练太极(正文)

昆明监狱组织服刑人员练太极

2014-10-17    云南网(昆明)    杨之辉 胡蓉 张立雄
  
 
  为切实提升服刑人员改造质量,打造监区特色文化,充分发挥监区文化在教育改造工作中的功能和作用, 9月以来,昆明监狱积极探索特色教育改造工作新途径,八监区结合实际,针对病残犯需要康复训练的特点,组织服刑人员练起了太极操,不仅使病残犯的身体得到锻炼和康复,同时能够起到健身养心、促进改造的作用。
 
  领导重视 提升改造质量营造氛围
 
  昆明监狱八监区集中关押老病残罪犯。长期以来体育健身活动组织困难,部分患病服刑人员长期滞留在监舍中。监区服刑人员身体、心理素质整体较差,有的三天两头生病,有的长期卧床不起,有的因家人不理解、不探视等原因导致出现心理郁结。为此,监狱党委高度重视,监狱长朱旭、副监狱长谢光吕经过多次调研,做出了让老病残犯练习太极操的决定。
 
  为使活动扎实有效开展,八监区制定详细的活动方案和学练计划,召开服刑人员大会广泛宣传发动,大造声势,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邀请昆明市太极拳协会汤东林老师专门编排了一套强身健体的太极操,组织监区服刑人员练习;从各分监区抽调服刑人员骨干,开展太极操学练培训班,然后返回分监区教授推广太极操;组织一次服刑人员太极操比赛,进一步激发服刑人员练习太极操的兴趣,打造监区文化新亮点;在监区服刑人员都能熟悉掌握太极操后,每日组织罪犯进行太极操锻炼。
 
  身教言传
 

 

      “身要正,心要静,双手自然下垂,腿成马步姿势”。汤老师仔细地给服刑人员讲授着太极操的精髓和要领。汤老师称,专门编排的太极操共有18招式,动作有难有易。为了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特意从预备式等最简单的动作入手。服刑人员陈某就因年纪大,也曾出现手脚同步的情况,尴尬一笑之后,他挠挠头,继续模仿汤老师的动作。

 

  “一开始我还有点担心,怕他们只是服从警察安排、走走过场。”但接触下来,汤老师对于这群特殊的学生颇为满意,表扬其积极性高。第一堂课下来,初次接触太极操的服刑人员们就把他围了起来,纷纷讨教动作要领,让计划五点钟下课的他,硬是又拖长了半个小时。操场周围围观地服刑人员也在比划着、学习着。

 

  警察变教官 保障活动取得实效

 

  练习太极操的服刑人员中,有二十多岁,也有五六十岁的,学习能力参差不齐,学习效果不佳。

 

  针对此情况,八监区副监区长洪金华、警察陆俊俊采取向老师请教,将老师教学内容拍摄刻碟,下班回家学练的方式进行自学后,每天辅导服刑人员。

 

  “自己先学会太极操,那是必须的。现在服刑人员学习兴趣高涨,回到监舍后都会在楼道上练习,相互矫正姿势,也经常来问我。我自己不会太极操,那肯定不行。”监区警察陆俊俊说到。

 

  “老病残犯的改造和管理一直是个难题,推广太极操也是创新教育改造方法和手段的一个具体体现,通过推广施行,确实能够起到良好的改造效果。”八监区监区长任新毅说。

 

  推广练习 增强体质锻炼心智


  服刑人员李某,今年24岁,因运输毒品罪入狱。本该是一个阳光男孩的他却患有肌无力等病症,体质较弱,经常感冒发烧打针。当得知监区要组织练习太极操时,他踊跃报了名。

 

  “适量运动,有助于我恢复健康,我才可以看到希望,才可以安心改造,才可以争取早日出狱。而我年纪轻、记忆好、学得快,回到分监区,也能教授其他服刑人员。”李某兴奋地说着。

 

  服刑人员马某,今年43岁,患有心脏病近10年。一说到学习太极操他就全身带劲:“最初我是抱着打发时间的心态来学习,可经过短暂的接触以后发现受益匪浅。我感觉练太极操不仅练体质,更是练心智。在服刑生活中难免会有烦心事,我又是回族,有时脾气暴躁,性情急躁。我希望练习太极操后,自己内心可以寻求一种平衡、一种宁静,保持平和的心态,这样才能更好地与其他服刑人员相处,才能避免钻牛角尖。

 

  昆明监狱专门为老弱病残犯编排的太极操,具有外练全身关节、骨骼、肌肉,内练意识、精神气质、神经的功效。不仅使服刑人员的身体得到锻炼和康复,同时让他们修身养性、陶冶情操,以积极进取、清静平和的心态踏向新生。

返回中国太极拳网首页>>
    掌上阅读

    扫描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

    转载请注明:转载自中国太极拳网 http://www.cntjq.net/
    本文链接http://www.cntjq.net/news/15924.html
    版权声明: · 凡注明来源中国太极拳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 非中国太极拳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版权问题需要处理,请与我们联络。电话:0391-3820890 邮箱:9450042@qq.com 新闻投稿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