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八二年
11月,全国散手竞赛规则研讨会在京召开,确定了《全国武术散手规则》(初稿),并按体重分设9个级别。随后按照这个规则,在北京举行了首届全国武术散手和太极推手对抗项目的表演赛。
12月,国家体委在京召开“第一次全国武术工作会议”,中央主要领导接见会议代表,揭开武术新时期大发展的序幕。28个省、区、市367人参加会议。国家体委副主任徐才做了《团结起来,共同奋斗,开创武术新局面》的报告,国家体委主任李梦华做了总结发言。会议议决了今后武术的发展方针、任务及具体政策和措施,成为80年代武术事业发展的里程碑。党和国家领导人万里、杨尚昆以及余秋雨、廖承志、彭冲、阿沛•阿旺晋美等接见了全体代表。
11月,《中华武术》杂志创刊。创刊号赶在第一次全国武术工作会议之前出版。在此前后,还创办了一些武术期刊,如《武林》《武术健身》《武魂》《少林与太极》《精武》《武当》以及《中国武术》英文版等。《中华武术》作为唯一中央级武术专业刊物,始终坚持正确的办刊方针,引导武术媒体潮流方向,为武术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电影《少林寺》公演,在全国掀起“武术热”,也使河南嵩山少林寺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武术圣地。《少林寺》在香港创下1616万港币的超高记录,一举打破香港功夫片历史最高卖座记录;在内地一毛钱一张电影票的时代创下上亿票房。该片由香港张鑫炎导演,汇聚了李连杰、于海、于承惠等众多内地武术运动员主演,香港中原电影公司拍摄。
12月1日,北京大学武术协会成立,是全国高校第一家群众性武术协会。
一九八三年
5月19~23日,在江西省南昌市召开29个省、市、体协及6所直属体育院校参加的全国武术挖整工作会议。会议通过《全国武术挖掘整理工作计划》。新中国成立后最大规模的民间武术挖整工作全面展开。
9月第五届全国运动会在上海举行,武术为表演项目,有29支代表队的189名运动员参加。
一九八四年
1日,在京召开首次“千名武术优秀辅导员”表彰大会。
4月22~25日,武汉国际太极拳、剑表演观摩会在武汉举行。美国、加拿大、危地马拉、法国、新加坡、日本等国和中国香港的太极拳组织纷纷报名参加。国内外18个太极拳代表团、100多名男女运动员交流太极拳技艺。这是国内首次举办的国际间单项武术表演赛。国内十几位名家临场指导、讲学。
6月26日~7月4日,全国武术挖掘整理汇报会在承德举行。会议评出先进集体10个,先进个人180名。
10月,国际武术座谈会在武汉市举行,12个国家和地区的武术组织负责人参加会议,会上就武术在世界范围内进一步发展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共同签署了备忘录。会上一致同意由中国牵头尽快筹备成立国际武术组织。
11月,中国武术专家组访问瑞典、意大利、英国,受到热烈欢迎。这是我国武术专家第一次出国讲学、考察,为中华武术进一步推向世界做出有益贡献。
一九八五年
1月,《中华武术》杂志自1985年起由半月刊改为月刊。
2月,中央电视台、人民体育出版社、中国少年报社、北京武术队和《中华武术》杂志联合举办《学武术》电视讲座摄制完成,在京举行了座谈会,朱学范副委员长等领导同志参加座谈并汫话。
4月2日;清华大学正式成立武术协会。
8月,国际武术联合会筹备委员会在西安正式成立。中国、英国、意大利、日本和新加坡5个委员国的代表举行了首次会议,准举徐才任筹委会主任,筹委会秘书处设在中国北京。
8月,在西安举行了由法国、日本、美国、摩洛哥等12个国家和地区的89名运动员参加的第一届国际武术邀请赛,这是我国第一次正式举办武术国际邀请赛。
8月,中国武术代表团在美国访问期间,应联合国邀请,在联合国大会礼堂进行了专场表演。
5月,国家体委首次颁布实施《武术运动员技术等级试行标准》,分为武英,一、二、三级武士和武童五个级别,并对每个级别的评定标准及审批权限作了明确规定。在同年5月于银川市举行的全国武术比赛大会上正式实施。
8月22~26日,第一届武术国际邀请赛在西安市举行,16个国家和地区的百余名选手就8个比赛项目进行角逐。
一九八六年
2月25日至3月1日,国家体委在京召开全国武术训练工作座谈会;由各省、区、市优秀武术运动队教练和领队参加,提出“突出项目特点,加强攻防技能,严格动作规格”的武术技术训练发展方向。正式将太极拳、剑、推手单列为全国正式比赛项目,每年举行一次。
3月,经国家劳动人事部批准,正式成立国家体委武术研究院(对外称“中国武术研究院”),为国家体委下属机构。第一任院长为徐才。中国武术研究院与中国武术协会以及后来成立的国家体委武术运动管理中心合并办公。
首届国际武术教练员训练班在济南举行。
11月3日,亚洲武术联合会筹委会正式成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