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太极拳网
中国太极拳网 > 太极资讯 > 太极头条 > 陈国荣谈武术段位制普及与发展(正文)

陈国荣谈武术段位制普及与发展

2013-06-08   中国体育报   晓平
  
主动服务时效持续
——陈国荣谈武术段位制普及与发展


  在刚刚结束的全国武术段位制工作会议上,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中国武术协会副主席陈国荣提出了要以主动性、服务性、时效性和持续性,进一步推动武术段位制的普及和发展。现摘要如下:

  提高段位制工作的主动性

  中国武术段位制自1998年开始实施以来,我们经过试行,进入标准化管理体系建设,推广和普及标准化管理体系。人们对段位制的认识也随之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由中国武术协会制定并实施的中国武术段位制,既是一个段级清晰的评估体系,能够通过段位考评了解自己的武术水平,看到进一步习练武术的新目标,并由此获得段级不断晋升的锻炼乐趣和荣誉;又是一个循序渐进的武术知识体系和锻炼体系。习武者通过循序渐进的学习武术、坚持锻炼,就能逐步掌握武术系统的技术和理论;同时,逐步增强体质,取得系统的锻炼效果。越来越多的人认为,段位制是推广武术、传播武术的最佳载体。武术可以借助这个载体,沿着“六进”的渠道,进入全面健身领域;沿着中外文化交流、中外体育交流的渠道,进入国际文化和体育舞台。

  总之,开展武术段位制,不论在武术传承和传播、武术教育和健身等多方面,都有着积极意义,每一位武术工作者、武术传习者,尤其是各地武术协会都要不断提高对开展段位制工作意义的认识,不断提高段位制工作的主动性。

  坚持段位制管理的服务性

  段位制工作是武术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协会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中国武术协会把各地各级武术协会主席明确为段位制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把秘书长明确为直接负责人。并要求有专门的机构,专人管办。目前,协会主席、秘书长大多身兼多职。今年,既是段位制标准化建设突破口基本打开,开始向纵深发展的关键一年,又是四年一届的全运会武术比赛之年。两件事都重要,不能偏废。各地武术中心和协会负责人,要明确领导的首要责任是指挥好、协调好、服务好。做到赛事有人专管专办,段位制工作同样有人专管专办。

  在工作职责明确后,要做好段位制工作的基础是树立服务意识。我们应该看到段位制是中国武术协会制定并实施的,是最贴近广大习武者的评估体系。因此,我们必须坚持段位制工作的服务性。把段位制看成是一个服务体系。把各级段位制管理和工作机构,办成服务机构。要以公益的心态为基础,借助市场运作的方式,作好这项服务。

  发挥段位制考点作用抓时效

  中国武术协会要求各地各级武术协会把武术段位考试点建到习武者身边,方便习武者就近参与段位培训、接受段位考试。自去年9月以来,我们共建起了520多个考试点。目前,考试点刚刚设立起来,自身建设刻不容缓。段位制标准化建设的突破口刚刚打开,必须以一定的发展规模向前推进,这也刻不容缓。做好这两个刻不容缓的工作,才能显现出段位制工作的时效性。只有依靠各级考试点,我们才能做好这两方面的工作,也才能突出段位制工作成果的时效性。

  在考试点的自身建设方面,我们要从提高考试点工作人员、指导员和考评员素质,改善办公和考试条件两方面加强考试点的建设。

  在发挥考试点作用方面,各级武术协会、段位制办公室要充分放权,调动考试点工作积极性,充分发挥各考试点独立自主开展工作的积极性。做好段位培训、考试和组织申报、注册、参与上一级段位制活动等工作。在今年年底表彰和奖励段位制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的活动中,表彰的重点是考试点和考试点成员。各地武术协会对本辖区内考试点建设的扶持、对考试点工作的支持和服务,以及考试点的成绩评选省级协会段位制工作先进单位条件。

  保持段位制发展的持续性

  对于事物发展而言,质量与数量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没有一定的数量基础,体现不了质量,也谈不上提高质量。没有一定的质量,体现不了数量的价值,缺乏价值的数量是不可能持续发展的。我们在推动段位制发展过程中,一定要以数量为目标,以质量为保障。

  在今年段位制的工作要点中,既提出了对数量的要求,也提出了对质量的要求。并且,提出了通过“注册”,促进现有指导员、考评员加强业务学习、提高工作能力的要求。通过循序渐进和“练打结合”的考试,严格晋升段位和考取指导员、考评员的标准。只有加强质量管理,才能彰显出段位锻炼价值和社会价值,也才能保持段位制发展的持续性。
返回中国太极拳网首页>>
    掌上阅读

    扫描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

    转载请注明:转载自中国太极拳网 http://www.cntjq.net/
    本文链接http://www.cntjq.net/news/13968.html
    版权声明: · 凡注明来源中国太极拳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 非中国太极拳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版权问题需要处理,请与我们联络。电话:0391-3820890 邮箱:9450042@qq.com 新闻投稿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