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江区一年一度的迎新年健康跑活动于1月1日举行,全区4000余名群众以积极昂扬的姿态迎接新的一年到来。刚刚过去的2012年,温江经济社会取得了全面进步,全民健康工作交出了一份满意答卷,群众身体素质显著提高,运动成绩创历史最佳,体育产业飞速发展。在新年的第一天,温江人以运动送别过去,也以运动迎接更加美好的未来!
全民健身特色鲜明
“太极温江”领跑全市
温江区历来重视保障和改善民生,将推动全民健身工作作为贯彻实施全民健康计划的重要抓手,2012年加速推进公共体育设施建设,为群众创造更好的健身环境。全年新建全民健身室10处、农民健身“1+2”工程5处、全民健身路径40条,打造“1+10+N”太极广场(站点)30余处。具体实施过程中,温江区高度重视加强群众体育组织网络建设,实现政府职能与体育社会组织的完美对接,充分发动社会力量推进群众体育发展,起到了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依托社会组织,温江区大力开展全民健身“四季行”活动,初步形成了春季健步、夏季广场、秋季骑行、冬季篮球、太极贯穿四季的活动体系,通过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吸引更多的群众投入运动健身之中。此外,通过壮大全民体育志愿者服务队伍、推进国民体质监测和其他体育志愿服务等方式,倡导群众科学健身,目前已为2000余名市民建立了体质健康档案。
温江区全民健身工作中,太极运动推广当属最大亮点。去年2月,温江在全市范围内率先启动全民太极推广活动,拉开了人人参与太极、人人享受太极,打造“健康温江·太极温江”城市名片的帷幕。从3月开始,全区广泛开展太极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家庭的“五进”活动,迅速在全区形成全民打太极的热潮。一年来,温江区经常性参加太极拳习练的人数已从当初的2万余人上升到目前的6万余人,太极已成为温江区健身、休闲的时尚新名词。
温江太极的迅速发展与推广措施得力有直接关系。区委、区政府下发的《成都市温江区全民太极活动推广方案》中明确提出,到2016年将温江着力建设成为全国知名的“太极温江”,努力打造成为中国最具品质、最具魅力的“健康之城”。随后,温江全面落实推广机构、推广队伍和推广场地设施,组建了100余人的太极名家、教练培训团队,设立太极活动站点84个,为群众习练太极拳提供各类指导、培训500余场次,培训太极骨干2000余人次。同时,温江深入实施文化工程建设,完成光华太极公园、10个镇(街)太极广场和30个村(社)太极习练点的建设任务,初步形成了“1+10+N”的太极文化工程保障体系,为进一步实现太极文化工程的全覆盖奠定了坚实基础。
过去的一年中,温江区先后承办了“太极蓉城”2012成都市太极拳锦标赛、“运动成都”2012年成都市传统武术锦标赛、成都市太极拳冠军赛、成都市各区(市)县太极总决赛、成都市太极辅导站总决赛等重大赛事活动,成为全市太极竞赛交流的舞台。今年温江将继续加大“五进”活动推进力度,全力打造12个区级太极拳健身广场(站点)和常态化太极习练点,弘扬太极文化,并全面提高教练员水平,加大太极拳培训力度,使太极健康生活理念及健康生活方式更加深入人心,全力争创“全国武术之乡”。
竞技体育实力大涨
市运会创历史最佳
竞技体育是衡量“体育强区”的重要砝码,温江区在大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的同时,也在花大力气提升竞技体育的核心竞争力。去年8月落幕的成都市第十二届运动会上,温江区代表队获得青少年组第二名、成年组第二名、老年组第四名的优异成绩,三大组别全部取得历史突破。其中,在最能体现后备人才实力的青少年组项目中,温江选手夺得金牌85枚、银牌72枚、铜牌56枚,总奖牌数达到惊人的213枚,比上届净增135枚。需要说明的是,市运会成绩按惯例要计入各项大赛加牌、加分的情况,如果剔除以上因素,温江区的金牌和奖牌总数将名列榜首。市运会总成绩揭晓后,市体育局领导对温江区的成绩连称“想不到”,认为温江是本届市运会的最大惊喜,温江区最终荣获市运会进步奖、体育道德风尚奖、最佳赛区奖和优秀组织奖等诸多奖项,跻身全市“竞技体育强区”行列。
从上届的中游水准跃居全市前列,温江区成功的秘诀在哪里?温江区体育局局长鄢亮认为,好的成绩并非偶然,而是区委、区政府长期重视体育工作的必然结果。近年来,全区围绕建设“运动温江·健康温江”目标,全面实施全民健康计划,深入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使运动健身成为时尚。为备战本届市运会,温江区成立了以区政府分管领导为团长的代表团,建立起多部门联动机制,为参赛选手提供坚实保障。另一方面,温江区对上届市运会比赛进行了充分总结,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大胆改革,这一点在青少年体育上体现得尤为明显。
以包揽本届市运会甲、乙、丙三个组别冠军的温江女足为例,可以看出温江青少年体育工作坚持不懈开展体教结合的良好成效。温江女足依托足球传统校和盛小学组建,在解决体育特长生“出口”问题后,温江女足保持了发展的连贯性,有效避免了人才流失等不必要的损失。从4年前打破金牛区女足不败金身夺取市运会女子乙组冠军以来,温江女足在一系列省、市青少年比赛中所向披靡,该队队员蔡佳慧首次入选国家集训队。应该说,体教结合早已不是新鲜名词,但温江区在这方面做得更为成功。截至目前,全区青少年体育的18个大项全部与学校挂钩,充分利用学校训练资源,全方位提升运动成绩。出色的成绩也离不开大批基层教练员的辛勤奉献,足球教练林中因忙于训练,连妻子生孩子都没回家;舞蹈教练许宗玉常年带病坚持工作;排球教练魏燕和航空模型教练龚世春是一对夫妻教练,为了训练备战忙得没时间照顾孩子;举重教练邱雪雄对工作认真负责,运动员降体重时她亲自守着控制食量。有各级领导的重视,有正确的政策指导,有众多基层工作人员的无私奉献,温江在市运动上取得的成功又有什么奇怪的呢?
体育产业风景独好
以赛为媒促新高
以国家体育产业基地、成都国际体育城为主要承载的体育产业发展模式,推动着全区消费、休闲、旅游、运动等相关产业的升级换代,是温江“产业倍增”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独特引擎。去年,温江围绕大力发展体育休闲体验、体育旅游、体育服务和品牌赛事,努力打造全国乃至全球最具品质、最具魅力的运动休闲目的地的总体目标,加快产业招商和项目建设步伐,全面助推体育产业提档升级。其中,通过构建高规格赛事体系,温江体育产业找到了新的突破口。
过去一年中,温江区以区体育馆和国际体育城为载体,充分利用国家体育产业基地的政策优势,构建起极具温江特色的赛事体系,先后成功举办了2012中国马术节、中国·成都自行车车迷健身节总决赛、中外英雄“武林风”王者争霸赛、“太极蓉城”比赛、市运会武术比赛等高水平赛事活动,全面展示了“运动温江·健康温江”的城市形象,为全区体育产业链式发展奠定了扎实基础。仅以中国马术节为例,本届马术节在国际化、专业化、职业化、市场化、社会化方面的水平都实现了大幅提升,不论是专业场馆、综合配套等硬件设施,还是办会水平、组织能力等软件服务都赢得了各界的高度肯定。为期一周的马术节活动吸引了20多个国家和地区马术界的1000余名嘉宾、运动员、裁判员和近万名马术爱好者参与,极大地提升了中国马术节的品牌号召力。本届马术节吸引了国内外20余家知名企业积极参与赞助,而在此期间举办的温江区投资说明会暨项目签约仪式上,共计签订了滑水表演战略合作项目、银政金融合作项目、成都国际体育城蓉西新城二期(新居工程)、中国西部创意产业园等多个合作项目协议,投资总额达45亿元。
可以预料到,未来的温江体育产业将坚持以品牌赛事助推发展的思路,依托中国马术节开展世界顶级赛马项目,依托国家滑水基地引入国际水上运动赛事,依托乔波冰雪世界发展冰雪娱乐赛事,依托新马场引入高端汽车品牌展示与汽车运动项目等。在已经成形的马术、篮球、冰雪和水上运动四大高端体育休闲产业基础上,进一步完善配套设施,把温江打造成中国体育休闲的示范区。为此,温江区正积极策划在新的一年引入更多国际、国内大赛,并加紧配套完善篮球、乒乓球、羽毛球、水上运动、水上娱乐、自行车等群众性体育文化娱乐设施,在以更多精彩体育赛事为群众带来运动享受的同时,加速体育产业的升级发展。
健身者说
我运动 我美丽
从运动中感受生活的幸福,体味美丽温江的独特魅力,当地群众最有发言权。笔者接触了多位健身爱好者,他们普遍反映如今健身方式更丰富,健身渠道更广泛,生活也过得越来越有滋有味。
在温江体育馆外的健身广场,随时可以看到不同年龄的体育爱好者在进行锻炼。据悉,温江体育馆各项设施均向群众免费开放,这里也成为温江区全民健身工作火热开展的一个缩影。家住温江柳城区的杨斌老人告诉笔者,他家距离体育馆不远,每天早晚散步时就顺便过来,在健身路径上走一走,或者打两圈太极拳活动一下筋骨。“退休后没有其他爱好,就多锻炼锻炼身体,也是对自己好啊。”他笑着说。
体育馆旁边开放的露天球场则是年轻人的乐园,这里每天几乎就没有空闲时间,随时有精力充沛的学生来打球。虽然场地并不大,健身者们却能玩出许多花样,篮球、排球、羽毛球,甚至足球都能在这里进行。一位中学生告诉我们,学校里也可以锻炼,但在这里感觉更有气氛,大家也更愿意到这里来。笔者还看到一位年轻的母亲带着几岁的女儿,在体育馆外乐呵呵地打羽毛球,虽然小女孩连最简单的球也接不住,但母女俩的欢笑仍让所有路过的人都感到快乐。
城里有城里的玩法,乡村也有乡村的锻炼方式。26岁的夏婷婷来自温江万春镇新河村,她是参加成都市健身气功交流展示比赛所有选手中最年轻的一位,她同时也是万春镇的社区义务辅导员。夏婷婷从一个偶然的机会开始练习健身气功,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她说自己每次练完都觉得神清气爽,身体也好了很多。在她的带动下,新河村不少村民都开始进行健身气功锻炼,如今这项运动已取代麻将成为村民业余时间新的健身休闲方式。“我喜欢运动,但能让更多人和我一起运动,让大家身体都更健康,我觉得很快乐、很满足。”夏婷婷说。如今的温江,还有无数像夏婷婷这样的义务辅导员,他们让温江更加美丽,让温江人的生活更加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