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太极拳网
中国太极拳网 > 太极资讯 > 太极头条 > 雷人的“太极神功”风波(正文)

雷人的“太极神功”风波

2012-10-31   广州日报   施绍宗
  

“经梧太极第一代传人闫芳收徒仪式上推手”视频惹争议
 
  日前,一段名为“经梧太极第一代传人闫芳收徒仪式上推手”的视频在网上热播。视频中,女主角闫芳身穿一身练功服,面对数位徒弟的轮番上阵挑战,她只轻轻一抬手,徒弟们就上蹿下跳地大叫,有些还没有接触到师傅就被其掌风击倒在地。这种雷人的“神功”引起网友质疑,绝大部分人都将其视为骗术而群起围攻,武术界也有不少人指责其装神弄鬼败坏武术名声。
 
    10月10日,在“太极拳大师李经梧百年诞辰纪念座谈会”上,唐山市武术运动协会主席项国员痛陈闫芳一手导演的“假推手”事件将中国太极拳推向深渊,而且在世界上产生恶劣影响。为维护国粹尊严,荡涤门内浊流,李经梧次子李树峻等后人委托项国员等入室弟子向社会公开声明,将闫芳逐出师门。闫芳则百般辩解,并称只有师父才有资格将自己逐出师门。
 
  就在媒体批评其将“太极”练成“太假”,“国粹”变成“国吹”时,广州竟有太极拳练习者跳出来为闫芳喊冤抱屈,并声称从自己的师傅中亲自体验过这种所谓的“太极凌空劲”,还搬出北京信息工程学院教授、曾经师从太极泰斗吴图南、著有多本太极拳著作的于志钧来作为“理论依据”。于志钧一本著作中对“凌空劲”的描述是:“凌空劲是有感而发和因感而受,没有功夫的人对攻击是很麻木的,对这种人使用凌空劲是无效的。”
 
  世间事真的是无奇不有,本来以为,闫芳之流脑子进水也就罢了,没想到还居然有人相信。对那些至今仍胆敢跳出来戏弄大众的“太极骗子”,来自河南,在广州打拼多年的知名陈式太极师傅张晓武昨天向本报记者表态,他将彻底揭穿这些“太极骗子”的把戏。张晓武说,那些声称太极拳有“凌空劲”并且自己具有这种功夫的人,可以在他身上试验,不要以各种借口拒绝,也不要只与自己的弟子配合玩把戏,“之前他们总是以没有练过太极的就不可能对凌空劲有感应为借口,我就是练太极的,在我身上做试验,也可以较量一下。”
 
  小技巧当真功夫贻笑大方
 
  大众现在对“凌空劲”也就像当初对凤姐那样,是在以审丑的态度来消费这些“奇葩”,他们如果不甘心关起门来自娱自乐,也就提供给大众又一道娱乐小菜,坊间也就又多了一个娱乐话题罢了 。
 
  不过,本报记者深思之下,却发现问题其实并不那么简单。原来,传统武术中一直就存在着反智主义现象,这是中国传统武术中的糟粕,但这些糟粕往往披上某些华丽而神秘的外衣,有些甚至还打着科学的旗号。闫芳之流的“太极凌空劲”玩到极致玩死自己,但某些太极大师却把自己那一套玩上了央视,还成了科学探索,真的蒙了不少人。当然,他们那些东西也不是全假,但他们把一些在特定场合和前提条件下才能起作用的小技巧当成了真功夫,而且以自己的徒弟来证明自己的功夫,那就未免贻笑大方了。
 
  传统武术中有意无意地骗人的东西太多了,只是出于金钱或者虚名或者某种利益,继续装神弄鬼,他们不会让别人有机会去证明他们的真伪,因为他们自己最清楚卖的是什么东西。有些人,是为了多收几个学徒,有些人,是自我沉醉在“大师”的称颂声中,而这一切,皆因某些民众好忽悠。
 
  影视作品在强化着这些骗局,他们的种种虚构,甚至在真实的人物身上虚构故事,美其名为艺术创作,其实只不过是以真实的历史人物为票房卖点而已。叶问、黄飞鸿这些人竟然被描绘成了搏击大师,但他们可能一辈子都没有真正打过一次,或者准确地说,他们实际上并不具备高强的搏击能力。当一切都习以为常时,荒唐如闫芳之流的“太极凌空劲”的出台也就顺理成章了。在中国,“大师”们把魔术称为特异功能,有位大师在14年前对本报记者这样解释说:中华民族在海外的凝聚力,最好就是靠特异功能。如果你一定要把它称为魔术,我只能说,这只是叫法不同而已。
返回中国太极拳网首页>>
    掌上阅读

    扫描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

    转载请注明:转载自中国太极拳网 http://www.cntjq.net/
    本文链接http://www.cntjq.net/news/12848.html
    版权声明: · 凡注明来源中国太极拳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 非中国太极拳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版权问题需要处理,请与我们联络。电话:0391-3820890 邮箱:9450042@qq.com 新闻投稿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