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太极拳网
中国太极拳网 > 太极资讯 > 太极头条 > “武术之乡”的传承脉络(正文)

“武术之乡”的传承脉络

2012-10-30
  

     在河南的少林拳、太极拳、形意拳三大拳种中,少林拳几乎成了中国功夫的代名词。温县太极拳虽然已经成为国际品牌,但与少林武术相比,不可同日而语。放眼全国,河北沧州、永年和广东佛山等几个“武术之乡”,也在倾力打造自己的文化品牌。尽管做法各有千秋,但有一点相同,那就是对武术进行最好的保护和传承。



  少林武术一枝独秀



  第九届中国郑州国际少林武术节迎宾仪式上,5万名少林弟子,在登封15公里长的地段上展示了最精华的少林绝学。



  目前,郑州已举办了九届国际少林武术节和两届世界传统武术节,吸引了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数万名武术爱好者前来习武学艺。现在,48所武校的5万多名学员撑起了登封庞大的武术产业。

 



  中华武术门派虽然繁多,但外功拳以少林拳为代表,内功拳以太极拳为代表。坐落在温县城东五公里青风岭上的陈家沟,虽然只有2500多口人,因太极拳,这里成了闻名遐迩的“太极圣地”。



  温县太极拳发展研究中心秘书长原福全介绍,因太极拳有搏击、健身功能,目前全球爱好者已过亿,每年的5月份被定为世界太极拳健身月。1992年以来,焦作成功举办了6届国际太极拳年会。



  据悉,早在1992年,河南开始打造少林、太极两个品牌。但目前属于陈家沟的武术馆、武术学校却只有几所,学校规模也普遍较小。温县超过500人的太极拳学校仅几家,而登封超过5000人的武术学校就有6家。



  2003年,焦作曾在全市1400多所中小学校推广太极拳,效果不太明显。而前年登封首次在该市中招体考项目中新增少林五步拳,体育满分为35分,而少林拳占了5分。



  太极拳产业要“挺”起来



  如今,作为河南旅游业的“第一品牌”,少林寺也已成为蜚声海内外的旅游胜地。自2005年以来,这个国家5A旅游景区每年接待游客都在150万人次以上,仅门票一项,年收入就超亿元。而陈家沟却游客寥寥。虽然取材于陈家沟的电影《神丐》和热播的电视剧《太极宗师》在全国造成了不小的轰动,但带来的影响显然无法和《少林寺》相提并论。



  80多年来,太极拳发源地之争不断,众说纷纭。一种说法是由武当山的张三丰所创;另一种说法是温县陈家沟的陈王廷始创。但直到2007年6月,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才认定温县是中国太极拳的发源地。



  2004年,温县大规模开发陈家沟景区,投资3300万元建成了陈家沟太极拳祖祠景点。2007年,又相继兴建太极拳擂台、太极拳祭坛等工程。

 

 



  现在,温县正在积极推进文化旅游区武校选址、太极拳申遗、4A级景区创建等工作。卡通片《太极拳内功揭秘》、《功夫熊猫太极13势》已制作完成。太极拳功夫电影《陈王廷》正在筹拍,计划年底拍摄电视剧《太极拳·道》。



  2012年1月,在河南省政协十届五次会议上,省政协委员、温县体育局太极拳教练陈桂珍建议,要以政府为主导,制定和出台相关政策,加大资金等扶持力度,把太极拳真正做成“大产业”。



  “武术之乡”各有千秋



  2009年9月1日,河南省温县、登封市和河北省沧州市荣获“最中国武术之乡”称号。该评选活动由国际在线多语种网站举办,共收到全球网民154.3万张选票。



  据统计,源起或流传沧州的拳种达52种之多,占全国129种的40%。1992年,沧州市被原国家体委首批命名为“武术之乡”。



  2006年,沧州武术被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第二年,沧州被北京奥组委确定为奥运精品旅游线路。2010年第八届中国·沧州国际武术节正式升格为国家级节庆和国际级赛事。现在,沧州正在规划建设“中国沧州武术城”。



  除了沧州外,河北省永年县和广东省佛山市也是闻名中外的武术之乡。永年县诞生了杨露禅、武禹襄等太极宗师,是杨式太极拳和武式太极拳的发源地,并派生出吴式和孙式太极拳。



  自1991年以来,永年县先后举办了十二届国际太极拳联谊会。2011年,永年县还举办了首届“十大太极名师”、“百名太极高手”、“千名太极新秀”选拔赛。如今,“太极”已成为永年最闪亮的文化品牌。



  广东佛山是中国南派武术的主要发源地,蔡李佛拳、洪拳、咏春拳等不少拳种的根都在佛山,2004年,佛山被国家体育总局命名为“武术之城”。在佛山,每天习武者众多,除了传统的拳种外,太极拳也非常普及。


  
  “非遗”性运作



  可喜的是,河南的一部分拳种,已被列入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据了解,宋氏通背拳已被列入洛阳第一批“非遗”名录,新乡市的岳家拳也成为新乡市“非遗”。武陟县的阴阳八卦拳、焦作市的猿仙通背拳都已成为焦作市“非遗”。2009年6月,沈丘县两仪拳被列入河南省“非遗”名录。2008年,内黄县梅花拳被列入安阳市第一批“非遗”名录。



  2006年,登封少林功夫、温县太极拳入选首批国家级“非遗”名录。2008年,博爱八极拳、漯河和周口的心意拳、荥阳苌家拳上榜第二批国家级“非遗”名录。



  温县陈氏太极拳传人王西安、朱天才成为第一批国家“非遗”传承人。少林功夫释永信,陈氏太极拳陈小旺、陈正雷,月山八极拳马德行,周口心意六合拳买西山、吕延芝,荥阳苌家拳苌红军则成为第三批国家“非遗”传承人。



  我省的《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规划(2009—2014)》提出,除了要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外,还要构建“非遗”传承、展示、保障、宣传推广和产业运作体系。



  武术的传承形态



  文化部2012年6月主办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系列讲座中,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研究院秘书长、武术运动管理中心段位制办公室主任康戈武是主讲人之一。在他看来,如今武术传承主要靠武术馆校、拳种研究会和民间的师徒授艺三种方式。


  康戈武说,上世纪80年代,经国家武术院审核,认定了129个拳种。国家武术院委托河南中传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录制《中华武藏》。《中华武藏》摄制组至今已行程36.8万公里,拍摄89个拳种,录制了531位民间拳师的视频资料。视频资料中出现的民间拳师多达3395位,其中包含上世纪80年代武术挖整期间武术院拍摄的,还有武术院从电影制片厂买来的,还有民间武师提供的珍贵资料。这些资料都作为了武术非遗原样保护的重要内容。武术要加强传承,武术传承除了书籍影像资料外,还必须要靠名师的口传心授,不然一些内在的东西无法掌握。



  一位武术传人称,现在的“非遗”继承人中大部分是农民,而制作光盘,对资料进行收集、编写、研究都需要经费。虽然《规划》要求各级政府将“非遗”保护所需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但是这些经费只是杯水车薪。

返回中国太极拳网首页>>
    掌上阅读

    扫描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

    转载请注明:转载自中国太极拳网 http://www.cntjq.net/
    本文链接http://www.cntjq.net/news/12843.html
    版权声明: · 凡注明来源中国太极拳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 非中国太极拳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版权问题需要处理,请与我们联络。电话:0391-3820890 邮箱:9450042@qq.com 新闻投稿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