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太极拳网
中国太极拳网 > 太极资讯 > 太极头条 > 上海体院定点批量制造“李连杰”(正文)

上海体院定点批量制造“李连杰”

2012-02-23   功夫与搏击   瑟卟
  
  知名动作导演唐季礼为寻找培养新的动作演员而创办的“动作明星培训班”,首届学生在去年6月3日正式毕业,其中,来自上海体育学院武术系的3名毕业生成绩突出,被选送到北京《精武岳飞》剧组参加拍摄。
 
  半年多后,上海体院又传出了新闻:该院开设的武术表演专业已经上马了,正在积极招生之中。一向被认为表演有余、格斗不足的武术,会因此而越发往娱乐市场靠拢吗?本刊特地采访了上海体院武术学院武术表演教研室主任王三,听他详言其中的原委。
 
  体院开武术表演专业一事,早在去年3月就已通过了教育部的审批,而唐季礼的培训班是2010年6月开始筹划。新专业上马之时,三位体院学生正在唐季礼手下接受踏上“星途”前的特训。可以肯定的是,表演系专业的学生未来在攻读期间,都会不时听到关于那三位学长的传说。榜样的力量必然是无穷的。
 
  中坚“打星”市面上短缺
 
  尽管这两件事之间未必有联系,但在2010年底开班时,唐季礼的直言绝不会让关心武打演艺行业的人无动于衷:目前中国真正“能打又能演”的功夫巨星屈指可数,功夫明星已经断档!看看演艺娱乐圈,许多真正走向国际的演员,如成龙、李连杰、杨紫琼、甄子丹、周润发、章子怡,都是靠“打”而出人头地的。但最近几年,甄子丹几乎成了中坚“打星”里唯一活跃的代表人物,舆论纷纷指出,“甄功夫”已被严重过度消费,而他后边的人却顶不上来。动作明星全线告缺,新人的培养平台坊间难觅,因此唐导演开班,也有点不得已而为之的意思。
 
  “武术表演专业的开设,正是为了补上这一空白。”王三说,“虽然现在有像李连杰、成龙这些功夫明星,但从长远发展来看,中国需要更多这样的人。”
 
  在王三看来,体院开表演系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李连杰他们最早也都是学武的,武术学院依托它50多年的武术学科建设的积淀,完全可以培养像他这样的动作演员。”
 
  这个奔着“定点培养李连杰”而去的新专业,要求报考学生须具有武术、表演、戏曲、舞蹈、艺术体操、杂技等功底,通过两轮面试筛选考生,在高考文化成绩达标后择优录取。学生入校后一样要接受四年的学习,边武边演,脚踩功夫和艺术两边,用招生章程里的话说,就是“接受大量武术技能实践、表演基础实践和身体形态基础实践,辅以影视特技实践、编导设计和教育学等课程,拓宽学生的就业方向”。王三介绍说:“我们所开设的武术表演是将武术和艺术融为一体的跨学科的新专业。”
 
  专业体院要为娱乐界救急
 
  在采访中,王主任一再强调武术的表演性,打通武术与表演之间的界限,在他看来是一件很顺理成章的事。最关键的是,专业的体育院校如真能腾出手去救娱乐界的急,则真的可以看作是社会分工合作、资源互补达到一定境界后的效果。事实上,体院开设专业的消息一经传出,各大影视公司就如获至宝,纷纷前来打听消息,甚至提前预定学生,显然,这两年因为缺少武术演员和“武替”而被迫停机的事已经太多了。
 
  “跨界”近年在大学里颇时兴,目的都是为了让毕业生一出校门就能即插即用,适应社会需要,因此,类似生物医学工程、文化产业管理、音乐治疗、法务会计、法律新闻这种“脚踩几枝”的跨学科交叉专业层出不穷。上海体院也不是第一次开设像武术表演专业这样的跨界交叉专业,2007年他们就紧跟时尚步伐,设置了“体育休闲”专业。这个专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功:一支名叫“跃动”的花样跳绳队被精心培养出来,已多次走上电视银屏,接拍了不少广告,还接受了诸如“快乐大本营”等综艺节目的采访,最后还成立了自己的跳绳生产公司。
 
  种种事实都说明,条条大路都可以通向娱乐的罗马,而进军影视显然比只是在各种场合助助兴要有意义得多。武术表演专业的开设,可以改变体院以往给人留下的刻板的、只盛产四肢发达青年男女的印象,而将艺术氛围注入其中;甚至武术传统上被认为脱离实战、过于接近表演的弱点,也会因此而一变而为其优势所在。“跨界”成了流行的新思维,现在,武术表演专业是这一思维的新产品。如果它真能成为“李连杰加工基地”,从长远来看,学校必然是有功之臣。王三主任说,既然开始做了,那就说明“我们已经准备好了”。
 
  “影视公司比我们更着急”
返回中国太极拳网首页>>
    掌上阅读

    扫描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

    转载请注明:转载自中国太极拳网 http://www.cntjq.net/
    本文链接http://www.cntjq.net/news/11163.html
    版权声明: · 凡注明来源中国太极拳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 非中国太极拳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版权问题需要处理,请与我们联络。电话:0391-3820890 邮箱:9450042@qq.com 新闻投稿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