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画面在成都市温江区街头随处可见。自从1993年第七届全国运动会武术比赛在温江体育馆举办以来,温江就掀起了学习太极拳的小高峰,不仅成立了老年体育协会太极拳辅导站,还多次参与省市乃至国家级的太极拳交流和比赛。
如今,这股从民间刮起的“太极”风将得到政府的推动。在去年出台的《全民健康计划》基础上,今年初,温江区又围绕“最受群众欢迎的健身运动项目”展开民意调查,2月13日,调查结果正式揭晓,太极拳和绿道自行车运动都名列其中。
只有群众需要的、喜闻乐见的公共服务,才能真正为群众带来实惠,营造幸福、和谐的社会生态,这一点温江区决策层早有体会。这份脱胎于民心、民意的“健身菜单”,也成为温江深入推进《全民健康计划》、丰富群众业余文化生活、形成全区积极健康生活方式的“导航仪”。
据悉,温江区已经初步完成《全民太极活动推广实施方案》,将围绕师资、场地、赛事、文化等多个层面,全域推广太极活动,到2016年,力争使温江成为全民“太极之城”,树立“健康温江”的良好城市品牌。
民意所向“全民太极”最受群众欢迎
得知温江区政府有意推广太极拳,温江籍四川省太极名人崔永聪立刻放下深圳的国际太极拳教学工作,赶回家乡参与推广方案的制定和推广活动筹备。
作为国家一级武术裁判、四川吴氏太极拳研究会秘书长崔永聪觉得,“动静有度、老少皆宜”的太极拳,是最适合在民间广泛推广的健身运动。“不仅可以强身健体,缓解当前的多种职业病,还能导入传统文化内涵,起到修身养性、调节心理的作用。”
苏秀兰就自称是太极健身运动的“最大受益人”。因为工作原因,她的腰椎和颈椎都不太好,关节炎也很严重。打了七八年的太极拳后,“一早上能打20多套拳,走路也很轻松。”
如今,苏婆婆不仅顺利通过“中国武术五段”测试,成为太极拳优秀运动员,还把6岁的小孙女带进了太极拳爱好者的行列。“她现在才13岁,已经在峨眉武术公开赛等好几场比赛里面拿过一等奖。”苏婆婆乐呵呵地用手在头顶上方比划着,“个子比同龄人高这么多,身体也特别好。”她觉得这都是练拳的“功劳”。
同样家住温江区柳城街办的熊书英也是太极拳的“铁杆粉丝”,与苏婆婆退休后才参与不同,接触太极拳的时候,熊书英才刚40岁出头,“那时候总觉得太极拳是老年人的运动,只是为了陪母亲锻炼身体才去参与的。”4年下来,熊书英也爱上了这项运动。不仅让自己的丈夫一起练习,还把两个妹妹、妹夫都拉了来,“政府说搞全民太极,其实我们早就是全家出动了。”
目前,温江区仅在城市公园、体育馆和光华公园就有近千人参与太极拳健身活动,其他镇(街办)及机关单位的自发性活动更是数不胜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