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陈氏太极拳协会成立五周年
工作汇报
太极拳运动在国内外的蓬勃发展,是河南省陈氏太极拳协会应运而生的巨大推动力。我省在河南省武术协会的基础上,又成立了河南省陈氏太极拳协会,一个省在同一个行业中有两个省一级协会,这是极其少有的,这充分体现了省领导及省体育局、民政厅等相关管理部门对我省陈氏太极拳发展的高度重视。协会成立以来始终以“建立规范科学的会员组织网络,增强协会的凝聚力,团结全省陈氏太极拳爱好者踊跃参与太极拳活动,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推动太极拳运动在我省的普及和提高”为宗旨开展各项工作。
协会的成立和各项工作始终得到了各级领导和社会各方面的关心、支持,以及全省广大太极拳爱好者的关爱。具体工作中尤其得到了河南省体育局领导、群体处和省武术运动管理中心的业务指导和经费支持。陈正雷老师从协会成立开始,长期支持协会工作,为协会提供了办公地点及各项资源,同时协会得到了焦作市体育局、焦作市太极拳研究会、焦作市陈氏太极拳协会、温县人民政府、温县体育局的大力支持。尤其是省政协王训智副主席对协会给予了关心和指导,还得到人民日报河南分社社长罗盘先生和副社长戴鹏先生的鼎力支持。
下面将协会成立五年来的主要工作做一汇报。
一、 协会组织机构、基层组织建设,宣传工作。
(一)协会组织机构
河南省陈氏太极拳协会成立于2006年10月12日,为庆祝成立五周年,2011年10月13日,河南省陈氏太极拳协会在温县举行了成立五周年庆祝活动和太极拳表演交流大赛。协会目前正在筹备换届工作,协会法人陈正雷,主席及秘书长名单附后。
协会成立以后,又吸纳了重视和关心太极拳发展的有关领导、著名拳师和各地骨干人员到协会中来,对主席团领导和秘书处成员进行了补充,协会先后增补了名誉主席、顾问、副主席、副秘书长、常务理事和理事。组织成员的增补,为进一步推进协会工作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
加强秘书处的职能,2009年9月经主席团和秘书处研究,在秘书处中设立了技术部、发展部、综合部、后勤部,并明确职责和工作任务,同时秘书处实行月例会制度,例会上副秘书长汇报当月工作完成情况,讨论和布置下月工作内容。协会各年度工作的落实和执行,有赖于秘书长和副秘书长们的热心奉献、认真负责、积极工作。
(二)基层组织建设
为了推进各地太极拳群众组织的建立,主席团和秘书处成员到各地进行实地考察调研,积极与当地体育主管部门沟通,创造有利机会,帮助有条件的群体成立太极拳组织,由陈正雷老师义务辅导,积极推进当地太极拳运动的健康发展,得到了各地太极拳爱好者的一致好评。与郑州、开封、洛阳、许昌、焦作、南阳、驻马店、三门峡等市武术协会建立起了友好的工作关系,在原有太极拳基层组织的基础上,又促成了温县陈家沟陈氏太极拳小架研究会、南阳太极拳协会、洛阳武协陈氏太极拳研究会、濮阳陈式太极拳研究会等组织的成立,并在郑州设立了直属辅导站。同时协会坚持办好省直领导干部太极拳沙龙活动,协会主席团成员积极参与其中,为省直领导提供太极拳健身服务的同时,旨在吸引更多的领导干部参与,更有力地带动陈氏太极拳的发展。在各地基层组织的积极配合之下,共吸纳协会会员1500多人。
(三)宣传工作
协会借助河南省武术运动管理中心和陈正雷太极文化有限公司的网站资源,及时发布工作动态和信息。同时利用各类活动,主动与省内各大报纸、网络、电台、电视台结合,先后与《人民日报》河南分社、《河南日报》、《大河报》、《商报》、《河南电视台》、《河南人民广播电台》,以及《焦作日报》、《焦作电视台》、《温县电视台》、各大网站等省级和地方媒体联合,扩大对太极拳在文化内涵、技术训练、健康功效等方面的宣传,引导更多的人热爱和参与太极拳运动。
二、协会成立五周年庆祝活动
2011年10月13日在温县县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举行了协会成立五周年庆祝活动和太极拳表演交流大赛,来自省内各地的35支代表队400多名运动员在温县太极武术馆参加了庆祝仪式和交流表演赛。协会主席张振河、省体育局副局长毛宏、人民日报河南分社副社长戴鹏、焦作市政协副主席穆玉华,焦作市长助理田立杰,温县县长李英杰、统战部部长郑爱珍、副县长张金太等领导出席了庆典大会。
张振河主席代表协会对五来的工作进行了简要报告,李英杰县长代表县委、县政府致欢迎辞。庆典仪式上,陈正雷、朱天才、陈庆洲、陈伯祥等著名太极拳大师以及王战军、陈冲、张福旺、陈斌、张东武、郑冬霞等中年拳师悉数登场,为广大太极拳爱好者做了陈氏太极拳大架、小架、新架拳术和器械的展演,名家和拳师们的精彩表演将庆祝活动推向了高潮。庆典大会结束之后,省市领导和太极名家们在李英杰县长的陪同下来到陈家沟,参观了了温县县城以及陈家沟景区的整体规划,在中国太极拳博物馆观看了《中国太极拳发源地——温县》宣传片,大家亲历发源地感受到了温县厚重的历史文化和地域文化。
从10月13日至15日进行了为期三天太极拳表演交流大赛将进行太极拳、械传统套路,太极拳、剑竞赛套路以及集体项目等多项比赛。
三、开展公益活动,举办比赛,培训骨干,促进提高。
通过参加大型公益活动,举办太极拳精英赛、段位制培训班、辅导员培训班等活动,为太极拳爱好者搭建起了相互学习、交流、提高的平台。
协会组队参加了新郑祭祖大典表演、上海世博会表演、郑州绿博会、中原庙会表演、龙湖千人太极拳表演、全民健身日广场表演等各类文化宣传活动。每两年举办一次太极拳精英赛,2010年吸引了50多个团体、700多人参加。陈正雷老师还特为推手比赛前三名设立了三万元奖金,鼓舞了运动员的积极性,促进了太极拳竞技水平的提高。举办了两期段位制培训班,由参加段位制教材录制的张东武老师亲自执教,各地推荐骨干人员参加学习,对于段位制在基层的普及工作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每年至少举办一次辅导员培训班,2010年11月举办的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培训班由陈斌老师主讲,从理论到技术的教学,对规范技术、培养基层优秀辅导员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协会请陈正雷老师到各地巡讲,所到之处深受欢迎,基层爱好者有机会到现场目睹大师风范,调动了各地太极拳习练者的积极性。2011年协会组队参加了在桂林市举办的全国市长杯武术太极拳比赛,我省是参加运动员最多、成绩最好的代表队。
四、关注并推进陈氏太极拳小架的发展
陈氏太极拳小架作为陈氏太极拳体系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因种种原因发展滞后,世人了解者甚少,随着陈氏太极拳大架的蓬勃发展而逐渐趋于边缘化。河南省陈氏太极拳协会于2008年至2009年上半年,对各地陈氏太极拳小架组织、拳师及习练规模等现状进行了专题调研和分析,在各地召开座谈会,并督导各地陈氏太极拳小架组织或拳师纳入体育管理部门和武术协会工作之列,归属管理。2009年11月在许昌市召开名家与各地骨干人员座谈会,征求建议和意见;2010年5月在开封举办交流大会,吸引了300多人参加交流表演,11位拳师进行了经验和理论报告,从而增进了学习和友谊;促进了各地陈氏太极拳小架组织的建立,增强了凝聚力;2010年12月在郑州举办培训班,聘请著名传人陈伯祥老师亲自执教,讲解了理论和技术的规范化;研究小架名称的准确定位,拟定“陈鑫拳架”或“陈鑫太极拳”的称谓。为了支持开封陈氏太极拳小架名家石磊先生对陈鑫理论的研究,2011年协会对其成果著作的出版提供了赞助。《搏击》杂志2011年第一期,做为陈氏太极拳小架专刊发行,由协会副秘书长、陈氏太极拳小架传承人陈沛菊主编了全部内容,起到了很好的宣传作用。这些措施极大调动了爱好者的积极性,有效促进了陈氏太极拳小架的新发展。
五、积极开展国内外交流活动
作为协会技术顾问的陈小旺、王西安、朱天才等大师为弘扬太极拳事业,不知疲劳的奔波在 世界各地。陈正雷老师多年来先后到美国、加拿大、墨西哥、秘鲁、英国、德国、法国、比利时、瑞士、爱尔兰等国进行太极拳巡讲,协会副秘书长陈斌、张东武老师到日本、美国、法国、英国等进行交流讲学,在满足国外爱好者进步需要的同时,巩固了太极拳在各国的发展成果。陈正雷、陈小旺、王西安老师在国内北京、河南、山东等地多次参加了《中华武术》名家大讲堂教学工作,陈正雷老师在北京与中直机关、国家财政部、安全部、商务部、农业部、轻工协会等部门携手推广宣传太极拳,推进太极拳进入国家机关。在省内到焦作、洛阳、三门峡、南阳、濮阳等地走进公园、大学、社区,召开座谈会、举办讲座,举办高级教练员培训班,深受各地太极拳爱好者的赞扬,为各地太极拳技术水平的提高和骨干培养作出了突出贡献。2011年8月在焦作的国际太极拳交流大赛上,陈正雷、陈小旺、朱天才、王西安、陈庆洲老师作为太极拳名家参加了太极拳表演、辅导、高峰论坛等活动。
六、协会换届工作
协会下一阶段的工作重点是做好换届工作。2011年5月下发了“关于河南省陈氏太极拳协会换届推荐理事名单的通知”,现已收到8个省辖市的推荐表。协会主席团、秘书处、理事会成员都有待于确定。
七、存在的问题
1、没有固定的办公地点。协会工作会议和秘书处工作会议都是利用陈正雷老师的办公室。
2、没有专职工作人员。协会组织机构人员都是兼职,无专职人员,协会确定的各项工作主要由省武术运动管理中心下发文件,陈沛菊兼任协会副秘书长职务,负责文件的起草和工作的实施落实,以及协会工作资料的收集和管理。
3、经费不足。每年各项工作都由省体育局、群体处、省武术运动管理中心提供经费支持,协会主席团成员和秘书处成员都是义务工作。
4、基层组织建设及对外联络。鉴于陈氏太极拳发展中形成的各代表人物及其特殊的发展网络,协会要在团结各代表人物的同时,创造条件让他们积极参与到协会的工作中来。协会的凝聚力还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和体现,基层组织网络建设还不够完善,会员制的实施和推动工作进展缓慢,吸纳会员太少。以协会为主导向外省的拓展和联络还不够,自身的不健全和薄弱是主要因素。协会应该逐步确定在全国和世界太极拳发展中的主导地位和影响力,以彰显河南省做为发源地的权威性。
5、宣传力度不够。协会主要依靠陈正雷老师网站和省武术中心网站及时公布工作信息,协会没有专业网站和专职人员,宣传工作没有计划和条件实施,在宣传工作方面缺少系统的、全面的、有影响力的推动性工作,无法将河南省陈氏太极拳协会的影响力推向一个高度。
6、协会发展定位。协会需要一个明确的发展定位,并做出长、短期工作规划,制定发展目标,以适应中原经济区建设和国家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新形势发展的需要。
河南省陈氏太极拳协会秘书处
二〇一一年十二月二十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