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以太极闻名的拳乡焦作,传承有武术拳种、器械近百种之多,除陈式太极拳外,最为流行的拳种则首推月山八极拳和猿仙通背拳,三者并称为“焦作三大拳种”。从技术风格来看,陈式太极拳讲究刚柔相济,技法以柔化为主;月山八极拳发力刚猛暴烈,风格以雄健著称;发源于焦作净影寺的猿仙通背拳则刚柔兼练、轻灵显威,风格居于二者之中。
一、深山藏福地,古刹名净影
在焦作北部山区的修武县境内,有一处以秀美、精致闻名的的旅游胜地一一影寺风景区。景区总面积30平方公里,距焦作市35公里左右,正处于云台山森林公园的核心位置,因内涵佛教净土宗千年古刹”净影寺”而得名,自古以来一直是佛、道、儒三教逸士修身养性的地方,因此有“洞天福地”之美誉。
净影寺古称贤谷寺、景净寺,宋以后始名净影寺,历史上又有宝岩寺、金灯寺、金门寺等多种称呼,是我国佛教史上的释义高祖、净土宗大师慧远出家学法及归骨之地。其后历代多有高僧在此修行,五代时著名画家荆浩,金代时最著名的诗人元好问和文学家赵秉文也都曾在此隐居,千百年来多有重修扩建,最盛时曾居僧人二百余人。现存寺院为清末修建,有前殿七间、正殿七间及东西殿各三间,俱为二层砖石木混合建筑,2004年又得焦作市公路局出资恢复重建。
二、佛门初传授,沧桑九百年
净影寺主要因净土宗佛学大师慧远而知名,其武术文化渊源也由来已久。据现有资料推断,净影寺建寺最晚当在南北朝时魏齐之际.由当时人称“佛门武功第一人,’的昙始大师在此练功期间草创而成并渐具规模。据南朝梁慧皎所著的《高僧传》记述:“释昙始,关中人。自出家以后,多有异迹……始足白于面.虽跣足泥水.未尝沾湿.天下成称白足和尚。”昙始大师武功高妙,已达出神入化之境,晋末匈奴族铁弗部赫连勃勃攻破关中时.曾纵容手下大肆屠杀。“时始亦遇害,而刀不能伤。勃勃嗟之。普赦沙门悉皆不杀”。北魏皇帝拓跋焘灭佛杀僧之际,昙始大师又曾只身往谏。“焘大怒自以所佩利剑斫焉,惟剑所着处有痕如红绵.体无余异”。昙始大师是第一个远赴朝鲜传播佛教之人,之后又将其功法传于慧远及其他僧众,从而形成了净影寺历史久远的习武传统。慧远大师不仅学识渊博,而且还曾任少林寺方丈之职.从而形成了净影寺与武学圣地少林寺之间悠久的密切关系。慧远之后,又有昙馥、灵璨、宝儒、玄鉴、僧稠、福润等一大批高僧大德相继来到净影寺主持、修行.使得净影寺千百年来香火绵延不断,成为享誉全国的古刹名寺。上述净影历代高僧中,僧稠禅师不仅以佛学显闻.被其师佛陀赞为”葱岭以东.禅学之最”,而且同样以武功显扬。据传其少时体质较弱,后发奋习武,练得“拳捷骁勇,体轻身灵”.能”横踏壁行.跃首至梁”,并可”引重千钧”.在少林武术和中国武术史上一向具有重要的地位。僧稠禅师在净影寺修行时.北魏孝明帝对其极为仰慕.曾“前后三召“,皆辞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