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盲人打太极,这样一件匪夷所思的事情,万周迎已坚持一年多。为专心做公益而辞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讲师一职的他,如今每周都要驱车80公里前往河北省三河市,为盲校的学生们授课两小时。作为陈氏太极拳第十二代传人,万周迎说,科技工作者中,少他一个无足轻重,但教授盲人练传统武术的,可能只有他一人。
■自己摆好动作
让学生“摸”会
周四早上6点,万周迎就已从中关村驱车出发,前往位于河北省三河市郊的张成盲校授课。这是一所免费培训盲人的特殊职业教育学校,学生来自全国各地。除暑期去按摩院实习的20多名学生无法到场,留校的14名学生已经互相帮忙排好了队形等着万周迎。
“1,别动”,万周迎一喊口令,学生们立即摆出相应的姿势,然后定住不动,万周迎这时就走到学生身边,每个人的姿势都需要他亲自纠正。一个套路24个动作,将近一个小时才“过”完了一遍。
万周迎说,和刚开始练习时的艰难相比,现在已经算是很轻松了。在最开始教课之前,万周迎通过对盲人行动特点的观察,把“危险”动作剔除,改编了一套适合盲人练习、由24个动作组成的太极拳套路。每教授一个动作时,他需要自己先摆好姿势,然后每次让两名全盲的学生上来,通过类似“盲人摸象”的方式,以此模仿摆出姿势。这样连说带“摸”,有时候一次课两个小时只能教半个式子。
学生们通过一年多的练习,不仅能行云流水般将一套拳路打下来,而且多次受邀参与表演。10月5日,他们还将到人民大会堂为参加国际重阳节活动的嘉宾们表演太极。“这次我对他们的要求是,不要让观众因为他们是盲人而鼓掌,而是要观众为他们精彩的表演喝彩。”
■和盲人学生结缘
来自好友的建议
万周迎与这帮学生的结缘,缘于一位好友的提议。2009年之前,万周迎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讲师,有着长达14年的教龄。不过他从小对武术情有独钟,在任教期间还专程拜师研习太极,并成为陈氏太极第十二代传人和祁家通背拳第八代传人。
2009年,一位朋友因为工作关系经常要和盲人接触,发现盲人由于自身条件所限,常常一个人待着,内心十分孤独,于是建议他教盲人打太极。听到这个让很多人都感觉匪夷所思的建议,万周迎倒是觉得可以试一试。万周迎觉得盲人有自身的优势,在听觉、触觉等方面具有超常的能力。太极拳缓慢、柔和又不失技击性的特点和盲人感官灵敏的特点结合起来,反而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我们教学过程中,最欣赏视障学生‘若有所思’的神态。他们完全凭内心中的想象去体会、揣摩和感受。这体现出中国文化‘向内观’的特点,完美地展现了这种韵味。”而让万周迎最为惊喜的是,他发现通过太极的练习,学生的内心得到了完善和强大,渐渐可以敞开心扉,从容地应对外部世界了。
■自掏腰包做公益
希望长久成事业
2009年,为了更好地开展公益活动,万周迎和几位太极爱好者一起成立了公益组织——“侠友新社”,旨在将传统武术文化应用到改善白领群体的健康状况以及增强障碍群体的生活技能之上。同时,为了全身心投入公益,他辞去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师一职。可是,从事公益活动是需要有经费的。最简单的例子,每周往返京冀一次,来回160公里,油钱加过路费一次得将近200块钱,一个月的路费就需要800多。
万周迎的师妹不勤说,找基金会帮忙,对方多是只关心这个项目能安排多少人就业,或者受益群体有多大,企业则大多注重市场收益,对公益本身的价值并不太注重。比如这次国际重阳节的演出,需要墨镜、服装、交通等费用,其实加一起也就5000元钱,但她联系了10多家企业,没有一家愿意伸出援手。
现在,万周迎只能靠积蓄和平日里教白领练太极赚来的钱,勉力维持项目的运转。谈及长远打算,万周迎说他打算两条腿走路——一是要打造一支本领过硬的太极表演队,扩大一些影响力,取得一定的经费支持;另外,他希望能在白领和盲人之间搭建起一个平等交流的平台,白领可享受练习过太极的盲人提供的高质量按摩服务,白领也可以给这些盲人朋友提供相应的帮助。这样,盲人朋友不是单向地获取社会的帮助,他们也能用自己的努力帮助别人解决一些现实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