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想当年,自己学拳的过程,每天都要自觉的联上几个小时的架子,还要干农活,非常的苦。师傅教拳是虽然说的不多,但都很实在,一招一式都是结合拳理拳法来讲的。师傅主要是让你感受到什么是太极劲,哪样做对,哪样做不对,技术要领是什么。剩下的就是苦练了。在跟师傅学练推手的过程中,虽然不知摔了多少跟头,但师傅从来就没有真打过我,都是点到为止,更没有那些实战对打这一说。其实,太极拳很重要的是练方法,练意识,练胆识,练内功。平常怎么练的,用时就怎么用,全在于自然顺达。
近些年来,改革开放使得太极拳运动得到了很大的推广。我也走出了赵堡镇,参加了像温县、邯郸、武当山等地举办的大型太极拳活动,看了许多名家、大师的表演和录象以及他们的论文,还到深圳等地去教过拳。总的感受是,现在喜欢太极拳的人越来越多,还有相当一部分人(包括洋人)不惜本钱,很想学得正宗的传统太极拳,虽动作上有传统的架十,但其练法只能说是现代太极拳,或更多的是太级操。它很难让人真正体会到传统太极拳的内涵。
下面我想就怎样继承传统太极拳这个问题谈谈个人的看法。
首先,我认为继承工作应分为三个层面:其一是研究和全面继承太极拳的文化;其二是主要继承拳理拳法在修心养性、保健强身方面的作用。具体的讲,就是要把握好拳理的哲理性拳法拳技的有效性、实用性和艺术性。从普及角度来说,主要应继承传统太极拳的套路式子和太极拳的韵味。对练功夫的或搞竞技的人来讲,主要应继承太极拳的突出特点和练功方法及计击之术,而对大学教授和民间拳师的衣钵传人而言,就应该保证不走样的继承传统的太极拳,力求纯正,尽可能的不要掺杂其它门派的东西。就像今天我们演奏中国古典乐曲和西方的经典乐曲一样,人们已不再去想如何的改变它或是创造它,而是只求能反映历史背景的文化遗产能完整真实的保存下来。